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稻渔立体种养在我国应用时间久,此种种养方式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鱼、虾、蟹等水产品产量,从而提高种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对推进农业绿色、高效、循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田多用、一季多收的稻鱼立体种养在天津市宝坻区已然深耕多年,现今已初步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品种不同以及技术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稻鱼立体种养仍有诸多弊端,本文就此浅析稻鱼立体种养技术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稻渔;立体种养;历史及现状
中图分类号:S9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188(2021)02-058-02
稻鱼立体种养具有投资少、收益大等优点,合理利用生态土地等自然资源,遵循高效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要求,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的立体种养是传统种植养殖业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深入人心,绿色、生态、环保早已从字面意思融入生活。民以食为天,食物首当其冲,其中稻田养鱼即属于生态养殖。它不仅综合利用了水田资源,同时也利用了水稻与鱼类互利共生的关系,例如鱼以稻上的虫卵为食,而水稻以鱼粪为养料,鱼类为水稻松土,二者相互共生,互惠共存。
1 什么是稻渔立体种养
简言之,稻渔立体种养就是要求一块田地里,田里即种稻,水中又养鱼,使在同一土地上生存更多的产物,合理的立体结构,互利互存,互相促进,借助二者的生活特性形成一个新的养殖体系,构建新的生态平衡。
1.2 稻渔立体种养有什么优势
稻田立体种养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资源,达到了一田两用、一季双收的效果,不仅使水稻病虫害减少,還增加了土地的肥力,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还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水稻的品质也得到了提高,增加了单位效益。
2 稻渔立体种养的历史
我国稻渔立体种养应用较早,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此类养殖的国家。据考古发现,早在陕西一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稻渔立体种养模型。有史书记载的稻田立体种养最早在距今1800年的《魏武四时食制》中有明确记载:“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子鱼”即小鱼,“黄鳞赤尾”指的是“鲤鱼”。可见当时人们就已经对稻田立体种养有了进一步的探索。但局限于当时生产技术条件,稻田立体种养长期停留在产量较低,效益不甚突出,发展较为缓慢。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稻渔立体种养技术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进而有了显著发展,并且是我国首批入选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将古代农学的科学内涵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以天津为例,2011年至今养殖户在获得收益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同时随着种养技术的逐步更新,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不断融入“绿色、生态”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使收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 目前稻渔立体种养分类
稻渔立体种养主要以稻蟹养殖为代表,“稻蟹”“稻鳅”“稻鱼”共作以及“稻虾连作+共作”四种模式的养殖品种囊括了河蟹、泥鳅、草鱼、青虾、小龙虾、蛙等,其中“稻蟹、稻虾”的养殖模式应用较为广泛。
4 稻渔立体种养存在问题及对策
4.1 存在问题
目前稻渔立体种养虽然取得良好的成效,但在一些地区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发生自然灾害时损失较大。②稻田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种植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还不够高。③技术环节上还有待完善,针对稻鱼综合种养优势产品的有效推广还有很大提升空,同时也缺乏专业技术部门的系统指导。④产品与消费者锲合度不高,产量不稳定,生产效率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4.2 对策
4.2.1 政府方面
加大政府补贴引导力度,强化专业技术指导,提高基础保障能力。发挥科技带动效应,科研人员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加大力度研发优质水产苗种,确保供给,对稻田简易工程改造技术进行推广示范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与技术支撑。深入研究稻田立体养殖模式适应品种和区域适应性,建立品牌效应,搞好推广服务工作,加强健全激励机制人才队伍建设。以技术研发为根本,普及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探索建立“稻渔立体种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机制。
4.2.2 专业技术方面
(1)科学运筹肥水,合理密植。加固田埂,在挖掘过程中控制好坡度,将进水渠和排水渠设在稻田的相对端,进水口的高度略高于稻田,排水口则要设在低处,使稻田进出水的畅通,且要设置相应的阻拦设施来防止鱼类逃跑,以高产出、低投入为目标,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优化种植方式、调整投喂方法,形成稻鱼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新模式。
(2)科学有效地调整养殖条件、养殖时间、放养数量及饲料配比。
(3)科学防治病虫害。稻田放养动物后,一般来说水稻病虫害会不同程度地减轻,基于此尽量减少施用农药和除草剂。
4.2.3 市场方面
利用有实力规模养殖户的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优化稻田选择,力求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源,水源水质符合规定的立体稻鱼。选派既懂专业复合型技术专家到实地指导种养殖的相关技术,提高种养户的技术水平,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加强自有品牌建设推广,将产品本身的生态价值以经济价值体现出来。以包装并申请相应的品牌等方式,进一步挖掘经济价值。
4.2.4 社会方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品质的需求,在稻鱼立体种养较为集中的宝坻区,可以利用稻鱼立体种养形成的特有生态系统,开发相关的生态旅游产业,不仅能让消费者一睹为快,而且还可以带动生态旅游业,构建田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消费者在旅游观光的同时,参与到种养的实践中,收获劳动的乐趣,学习科普知识,丰富文化体验,还能在园区内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从而进一步放大了稻鱼立体养殖优势。
5 结语
稻渔立体种养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是一种综合利用水田资源,又兼具提升经济效益的种养方式。近年来,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在我国兴起,稻渔立体种养方式带动生态旅游产业方面贡献突出,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是我国稻田种养技术的发展方向,但仍需要在一些技术环节上再进行完善,例如放养时间,放养顺序,放养密度,在保证物种平衡的前提下是否能引入新的品种以提高效益等等。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坚明.推进稻渔生态种养,促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J].广西农学报,2019,34(2):1-5.
[2]王昂,王武,马旭洲.稻蟹工作模式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J].吉林农业科学,2013,38(3):89-92.
[3]孟顺龙,胡庚东,李丹丹,等.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146-152.
[4]宋香荣,耿绪云,钟文慧,等.天津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稻蟹综合种养为例[J].河北渔业,2019,8:51-55
[5]沈雪达,苟伟明.我国稻田养殖发展与前景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13,31(2):151-156.
关键词:稻渔;立体种养;历史及现状
中图分类号:S9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188(2021)02-058-02
稻鱼立体种养具有投资少、收益大等优点,合理利用生态土地等自然资源,遵循高效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要求,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的立体种养是传统种植养殖业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深入人心,绿色、生态、环保早已从字面意思融入生活。民以食为天,食物首当其冲,其中稻田养鱼即属于生态养殖。它不仅综合利用了水田资源,同时也利用了水稻与鱼类互利共生的关系,例如鱼以稻上的虫卵为食,而水稻以鱼粪为养料,鱼类为水稻松土,二者相互共生,互惠共存。
1 什么是稻渔立体种养
简言之,稻渔立体种养就是要求一块田地里,田里即种稻,水中又养鱼,使在同一土地上生存更多的产物,合理的立体结构,互利互存,互相促进,借助二者的生活特性形成一个新的养殖体系,构建新的生态平衡。
1.2 稻渔立体种养有什么优势
稻田立体种养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资源,达到了一田两用、一季双收的效果,不仅使水稻病虫害减少,還增加了土地的肥力,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还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水稻的品质也得到了提高,增加了单位效益。
2 稻渔立体种养的历史
我国稻渔立体种养应用较早,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此类养殖的国家。据考古发现,早在陕西一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稻渔立体种养模型。有史书记载的稻田立体种养最早在距今1800年的《魏武四时食制》中有明确记载:“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子鱼”即小鱼,“黄鳞赤尾”指的是“鲤鱼”。可见当时人们就已经对稻田立体种养有了进一步的探索。但局限于当时生产技术条件,稻田立体种养长期停留在产量较低,效益不甚突出,发展较为缓慢。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稻渔立体种养技术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进而有了显著发展,并且是我国首批入选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将古代农学的科学内涵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以天津为例,2011年至今养殖户在获得收益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同时随着种养技术的逐步更新,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不断融入“绿色、生态”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使收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 目前稻渔立体种养分类
稻渔立体种养主要以稻蟹养殖为代表,“稻蟹”“稻鳅”“稻鱼”共作以及“稻虾连作+共作”四种模式的养殖品种囊括了河蟹、泥鳅、草鱼、青虾、小龙虾、蛙等,其中“稻蟹、稻虾”的养殖模式应用较为广泛。
4 稻渔立体种养存在问题及对策
4.1 存在问题
目前稻渔立体种养虽然取得良好的成效,但在一些地区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发生自然灾害时损失较大。②稻田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种植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还不够高。③技术环节上还有待完善,针对稻鱼综合种养优势产品的有效推广还有很大提升空,同时也缺乏专业技术部门的系统指导。④产品与消费者锲合度不高,产量不稳定,生产效率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4.2 对策
4.2.1 政府方面
加大政府补贴引导力度,强化专业技术指导,提高基础保障能力。发挥科技带动效应,科研人员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加大力度研发优质水产苗种,确保供给,对稻田简易工程改造技术进行推广示范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与技术支撑。深入研究稻田立体养殖模式适应品种和区域适应性,建立品牌效应,搞好推广服务工作,加强健全激励机制人才队伍建设。以技术研发为根本,普及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探索建立“稻渔立体种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机制。
4.2.2 专业技术方面
(1)科学运筹肥水,合理密植。加固田埂,在挖掘过程中控制好坡度,将进水渠和排水渠设在稻田的相对端,进水口的高度略高于稻田,排水口则要设在低处,使稻田进出水的畅通,且要设置相应的阻拦设施来防止鱼类逃跑,以高产出、低投入为目标,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优化种植方式、调整投喂方法,形成稻鱼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新模式。
(2)科学有效地调整养殖条件、养殖时间、放养数量及饲料配比。
(3)科学防治病虫害。稻田放养动物后,一般来说水稻病虫害会不同程度地减轻,基于此尽量减少施用农药和除草剂。
4.2.3 市场方面
利用有实力规模养殖户的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优化稻田选择,力求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源,水源水质符合规定的立体稻鱼。选派既懂专业复合型技术专家到实地指导种养殖的相关技术,提高种养户的技术水平,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加强自有品牌建设推广,将产品本身的生态价值以经济价值体现出来。以包装并申请相应的品牌等方式,进一步挖掘经济价值。
4.2.4 社会方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品质的需求,在稻鱼立体种养较为集中的宝坻区,可以利用稻鱼立体种养形成的特有生态系统,开发相关的生态旅游产业,不仅能让消费者一睹为快,而且还可以带动生态旅游业,构建田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消费者在旅游观光的同时,参与到种养的实践中,收获劳动的乐趣,学习科普知识,丰富文化体验,还能在园区内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从而进一步放大了稻鱼立体养殖优势。
5 结语
稻渔立体种养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是一种综合利用水田资源,又兼具提升经济效益的种养方式。近年来,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在我国兴起,稻渔立体种养方式带动生态旅游产业方面贡献突出,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是我国稻田种养技术的发展方向,但仍需要在一些技术环节上再进行完善,例如放养时间,放养顺序,放养密度,在保证物种平衡的前提下是否能引入新的品种以提高效益等等。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坚明.推进稻渔生态种养,促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J].广西农学报,2019,34(2):1-5.
[2]王昂,王武,马旭洲.稻蟹工作模式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J].吉林农业科学,2013,38(3):89-92.
[3]孟顺龙,胡庚东,李丹丹,等.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146-152.
[4]宋香荣,耿绪云,钟文慧,等.天津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稻蟹综合种养为例[J].河北渔业,2019,8:51-55
[5]沈雪达,苟伟明.我国稻田养殖发展与前景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13,31(2):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