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学生考核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开设课程的学习效果及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考核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制定出“日常养成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公正和科学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和法律素质,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养成教育 评价模式 探讨
一、“日常养成教育教学”已成为高职思政课有效可行教学模式之一
大学思政课教学不是纯碎政治理论课,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职业生涯息息相关。思政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是一成不变,固守陈旧,而是贴近社会,与时俱进,内容不断更新。因此,该课程教学也应跟进社会,贴近教材,围绕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实践证明,“日常养成教育教学”已成为高职思政课有效可行教学模式之一。这种模式就是根据教材、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日常养成训练项目,并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将训练项目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日常养成项目的训练将教学内容内化成自身素质和行为,力求在教学中实现“素质、能力、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学生达到知、行统一的目标。这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止停留在课堂教学而是成为了日常养成。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模式“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日常养成教育”评价模式形成的依据
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思政课教育教学最大的区别是基础教育更重视应试教育,大学更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素质的提升,对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问体的能力的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大学思政课教学特点,高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应该确定为三大目标,即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素质、能力目标的确定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点,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教师需要围绕素质、能力两大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学生专业特色和社会现状选择教学内容(即知识目标)来组织课程教学。能力,素质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两次课堂教学能完成,它必须通过相应的形式落实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之中。同样,课程考核也就不是一份试卷、一次考试、一个分数就能检验出一个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而是要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日常行为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规律,教学考核应遵循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即日常形成性考核原则。建立完善的“日常養成教育”评价体系,是客观、公正、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保证。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日常养成教育”评价模式形成的中心环节
目前高职开设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和内容分别是:《思修养与法基》课程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重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心理健康问题和法制观念等,强调切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概论》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学会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势与政策》课的任务就引导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特别是帮助学生提升对我国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判断能力,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认清形势和任务,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策判别力,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三门课程虽然内容不同,各有则重,但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政治观。“日常养成教育教学”考核模式就是在各门课程开设期间,根据各门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设定一个个训练项目,采用单元化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训练来达到素养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师通过学生完成项目训练的状态实现对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评价。
四、项目训练的设置是“日常养成教育”评价模式实现的重要手段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已确定下来,并制定了教学计划(整体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如何去实践、执行教学计划和实现目标,这是一个关键环节,“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用设置能力训练项目来实现它。这里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能力训练项目设置了贯穿全教材的综合训练项目和各章节的单向训练项目)。如表格所示
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结合课程教学的9个训练项目,既严格遵循教材、教学大纲,又生动创设自己特色。项目明确了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以及考核的具体实施,使学生在学习中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素质、能力目标),学什么(知识目标),怎么学(项目训练方式),如何测评(结果展示与考核)。能力训练项目既有贯穿全教材的综合训练项目,又有各章节的单向训练项目,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完得成,必须课堂内外相结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考,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这种考评强调了“素质、能力、知识”,“教、学、做”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知、行”的统一。
五、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全面评价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要客观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是一个复杂而有系统的工程。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针对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和一张试卷书面作答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应建立一套与“日常养成教育”相适应的形式多样,既能具体实施、又有量化标准的日常考评体系。这种考平体系,在评价目标上,依据学习目标确定“能力、素质、知识”为三大考核目标,并通过能力训练项目实现教学目的,这种考核既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行为能力,日常素质考核,也不忽视学生对知识理论、政策理解和掌握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既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即学生平时上课,考勤,作业及作品完成,项目实施,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等的考核。又不忽视终结考试(考查)的成绩评定。而是综合、全面的评价,最终形成该门课程的期评成绩,实践证明,这种通过项目驱动法“日常教育教学”教学及考评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在高职其他课程教学中进行推广,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形成和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3]关于高职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方法的探讨 《西部大开发》2011第3期
[4]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
作者简介:唐青女(1968—),女,副教授,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养成教育 评价模式 探讨
一、“日常养成教育教学”已成为高职思政课有效可行教学模式之一
大学思政课教学不是纯碎政治理论课,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职业生涯息息相关。思政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是一成不变,固守陈旧,而是贴近社会,与时俱进,内容不断更新。因此,该课程教学也应跟进社会,贴近教材,围绕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实践证明,“日常养成教育教学”已成为高职思政课有效可行教学模式之一。这种模式就是根据教材、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日常养成训练项目,并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将训练项目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日常养成项目的训练将教学内容内化成自身素质和行为,力求在教学中实现“素质、能力、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学生达到知、行统一的目标。这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止停留在课堂教学而是成为了日常养成。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模式“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日常养成教育”评价模式形成的依据
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思政课教育教学最大的区别是基础教育更重视应试教育,大学更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政治素质的提升,对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问体的能力的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大学思政课教学特点,高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应该确定为三大目标,即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素质、能力目标的确定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点,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教师需要围绕素质、能力两大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学生专业特色和社会现状选择教学内容(即知识目标)来组织课程教学。能力,素质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两次课堂教学能完成,它必须通过相应的形式落实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之中。同样,课程考核也就不是一份试卷、一次考试、一个分数就能检验出一个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而是要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日常行为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规律,教学考核应遵循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即日常形成性考核原则。建立完善的“日常養成教育”评价体系,是客观、公正、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保证。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日常养成教育”评价模式形成的中心环节
目前高职开设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和内容分别是:《思修养与法基》课程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重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心理健康问题和法制观念等,强调切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概论》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学会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势与政策》课的任务就引导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特别是帮助学生提升对我国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判断能力,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认清形势和任务,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策判别力,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三门课程虽然内容不同,各有则重,但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政治观。“日常养成教育教学”考核模式就是在各门课程开设期间,根据各门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设定一个个训练项目,采用单元化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训练来达到素养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师通过学生完成项目训练的状态实现对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评价。
四、项目训练的设置是“日常养成教育”评价模式实现的重要手段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已确定下来,并制定了教学计划(整体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如何去实践、执行教学计划和实现目标,这是一个关键环节,“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用设置能力训练项目来实现它。这里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能力训练项目设置了贯穿全教材的综合训练项目和各章节的单向训练项目)。如表格所示
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结合课程教学的9个训练项目,既严格遵循教材、教学大纲,又生动创设自己特色。项目明确了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以及考核的具体实施,使学生在学习中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素质、能力目标),学什么(知识目标),怎么学(项目训练方式),如何测评(结果展示与考核)。能力训练项目既有贯穿全教材的综合训练项目,又有各章节的单向训练项目,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完得成,必须课堂内外相结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考,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这种考评强调了“素质、能力、知识”,“教、学、做”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知、行”的统一。
五、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全面评价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要客观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是一个复杂而有系统的工程。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针对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和一张试卷书面作答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应建立一套与“日常养成教育”相适应的形式多样,既能具体实施、又有量化标准的日常考评体系。这种考平体系,在评价目标上,依据学习目标确定“能力、素质、知识”为三大考核目标,并通过能力训练项目实现教学目的,这种考核既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行为能力,日常素质考核,也不忽视学生对知识理论、政策理解和掌握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既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即学生平时上课,考勤,作业及作品完成,项目实施,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等的考核。又不忽视终结考试(考查)的成绩评定。而是综合、全面的评价,最终形成该门课程的期评成绩,实践证明,这种通过项目驱动法“日常教育教学”教学及考评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在高职其他课程教学中进行推广,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形成和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3]关于高职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方法的探讨 《西部大开发》2011第3期
[4]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逻辑结构与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
作者简介:唐青女(1968—),女,副教授,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