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暑是夏季时犬常见的疾病,因机体内高热状态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进一步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衰竭综合征(MODS)等而常常导致患犬死亡[1].作者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成功救治了1例中暑犬.通过对该病例的总结分析,认识到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在临床中的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疗某些疾病,介绍如下.
【机 构】
:
北京中农大动物医院有限公司,北京海淀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暑是夏季时犬常见的疾病,因机体内高热状态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进一步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衰竭综合征(MODS)等而常常导致患犬死亡[1].作者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成功救治了1例中暑犬.通过对该病例的总结分析,认识到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在临床中的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疗某些疾病,介绍如下.
其他文献
为了解科右翼前旗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流行情况及对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性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氏计数法对该地区11个苏木乡镇、2个国营农牧场的1334只绵羊进行调查研究,并选择234只高感染率,即每克粪便虫卵数(EPG) ≥800的绵羊进行耐药性检测.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羊群感染消化道线虫现象普遍,共检到捻转血矛线虫、夏伯特线虫、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食道口线虫、毛圆线虫和仰口线虫共7种线虫,感染率分别为90.4%、27.7%、19.1%、8.1%、14.5%、9.0%和6.5%,优势虫种为捻转血
无乳链球菌病是罗非鱼养殖过程中一个严重的问题,给罗非鱼养殖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本试验以从广东省肇庆市某罗非鱼养殖场中分离出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ZQ0910)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毒力检测和药敏试验,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使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感染小鼠,测定无乳链球菌的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PCR检测无乳链球菌的致病基因;使用微量肉汤2倍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对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采用棋盘法对其中5种抑菌作用较好的抗菌药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显示:无乳链球菌ZQ0910
为了给今后应用于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噬菌体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本试验分离鉴定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并进行遗传信息分析.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并进行纯化、电镜观察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析、提取噬菌体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全基因组的结构特征,比较基因组分析其进化关系.结果 显示:分离得到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Kp-8329,属于有尾噬菌体目、长尾病毒科;基因组全长46907 bp,有116个开放阅读框,未检出tRNA和rRNA相关基因;噬
为筛选出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诊断与净化的最佳血清学检测方法,试验对选定的40头奶牛进行分组免疫,疫苗为商品化A19和S2疫苗,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乳汁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ELISA)、琼脂扩散试验(AGID)和布病检测试纸卡共6种检测方法对免疫后0 ~240 d奶牛血清和牛奶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iELISA、mELISA、RBT和布病检测试纸卡的敏感性较高,均可适用于自然感染牛的初筛;cELIS
本试验旨在建立胆翘注射液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为制订胆翘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提供方法学依据.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胆翘注射液中胆膏、黄芩提取物、连翘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胆翘注射液中胆膏、黄芩提取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显示: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样品无干扰;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黄芩苷分别在0.125 ~0.625 mg/mL(R2=0.9999)、0.125~0.625 mg/mL(R2=0.9992)、0.075~ 0.375 mg/mL(R2=0
为构建一种更加理想的急性胰腺炎模型,筛选出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最佳造模时间和20%L-精氨酸剂量.试验选取54只SPF级小鼠随机分成9组,即空白对照组、时间组(6、12、24h和48 h)和剂量组[2、4、6 g/(kg· bw)和8g/(kg·bw)],每组6只小鼠,以腹腔注射途经给药.本试验分别对小鼠血清淀粉酶活性、白细胞数量、胰腺病理组织石蜡切片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评价出最佳给药剂量及时间.试验结果表明,20%L-精氨酸剂量4 g/(kg·bw)、造模时间6h为最佳造模条件.
为了确定四川乐山地区种鸭场沙门菌(Salmonella)血清型流行情况及耐药情况,本试验于2019-2020年从四川乐山地区种鸭场采集种鸭肛拭子、死胚、病死雏鸭等病料组织204份并进行沙门菌分离和鉴定.沙门菌血清型鉴定采用Salmonella Kauffmann-Whit法(Kauffmann-White scheme);沙门菌耐药性检测采用K-B药敏纸片法.结果 显示,从204份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75株沙门菌;分离的75株沙门菌分别属于12种血清型,以禽伤寒沙门菌、鸭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流行优势血清型,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a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属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哺乳动物沙粒病毒属(Mammarenavirus,MARV),MARV除1956年在牙买加果蝠发现的塔卡里伯病毒,其余病毒种以啮齿动物为自然宿主,10余个种引起人类的脑膜炎及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等疾病[1].LCMV是Armstrong和Lille于1933年发现,为沙粒病毒科最早发现的病毒[2].到20世纪60年代,先后发现几种与LCMV生化特征、形态学相似的病
本试验旨在评估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混合疫苗在猪群中的免疫效果.先将商业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疫苗混合,而后对混合疫苗的物理性状、疫苗毒价变化进行测定.从猪场选取保育猪(2500头)、后备母猪(1000头)、经产母猪(1000头),分成5组(A、B、C、D、E),给予注射疫苗.猪群的特异性抗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抗体效价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 显示,混合疫苗物理性状稳定,免疫猪群产生了较高的抗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特异性抗体,特别是二免后抗体效价更高,免疫持续期不受影响.由于免疫副反应率比较低,猪
绵羊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heep,MPS)也称为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ovine pleuropneumonia),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引起的绵羊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63年,Mackay等[1]首次在患病绵羊体内分离到MO;1972年,Carmichael等[2]正式将此支原体命名为绵羊肺炎支原体;1979年,Livingston等[3]从患病山羊体内同样分离到了MO.国内最早由胡景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