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6—17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与中国的交流日益深入。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奉命来到中国,志在将上帝的福音传播到这个广阔且神秘的国度。在华期间,两人合作编写了一部《葡汉辞典》,这部辞典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欧汉双语辞典。《葡汉辞典》的汉语词条部分由中国助手编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汉语俗字。将辞典中俗字同历代辞书及文献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为历代的传承俗字,还有一些俗字是书写者新创的汉语俗字。
【关键词】《葡汉辞典》;汉语俗字;传承俗字;新创俗字
【中图分类号】H1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葡汉辞典》完成时间大致在1584-1588年间。此部辞典从未正式出版,数百年被放置于罗马耶稣会档案馆内,直到1934年被意大利著名汉学家德礼贤发现,才展现于世人面前。之后学术界对此部辞典做了初步的研究,我们以《葡汉辞典》为载体,主要研究辞典中的手写汉语俗字。
一、《葡汉字典》中的传承俗字
《葡汉辞典》中存在大量的传承俗字。
何谓“传承俗字”?何华珍认为,“传承俗字”指在中国典籍或碑刻等文献资料中有迹可循的那部分俗字。
为了调查辞典中的俗字,我们选取了元明清的中国本土文献,以及查阅《碑别字新编》《敦煌俗字典》《宋元以来俗字谱》等辞书,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葡汉辞典》中的俗字进行研究,探讨其传承及发展变化规律。本文将主要例选取个俗字进行具体分析。
《宋元以来俗字谱·口部》引《三国志平话》作“呌”。“呌”字虽在古本小说中极少见到其用例,但在明代的唱本中,我们还是能见到诸多例子。如《富贵孝义传》:“呌过亲儿十七人。”同前:“早起开门鹦鹉~,晚间闭上凤凰声。”《石郎驸马传》:“公主当时将言说,~言嫂子听言因。”同前:“来到阵前高声叫,高声便~石官人。”
二、《葡汉辞典》中的新创俗字
在《葡汉辞典》中存在一些不见于各类辞书、字书的汉字,理应将其归于错字一类,但我们发现这些字不是因为纯粹的书写错误而产生的,它们的字形构造是想表达某些意义的。是辞典编写者在书写过程中自己新创造的俗字,虽为新创,但也并不是毫无理据、随意书写的。
三、《葡汉辞典》俗字特点
这部辞典的内容虽然不及后来的字典、辞典那样丰富、详细,但作为一本为西人提供汉语学习的辞典,文中的汉语注释也具有它独特的特点。
(一)俗字数量多
辞典中存在非常多的汉语俗字,究其原由,主要是中国助手的文字修养不高,并受到当时社会书写习惯的影响,导致辞典中俗字“琳瑯满目”。
(二)传承俗字居多
我们将《葡汉辞典》中的俗字同中国的刻本、写本、碑刻等字书如《宋元以来俗字谱》《敦煌俗字典》《碑别字新编》作了对比调查,发现《葡汉辞典》中的绝大多数俗字字形都在这几本字书中可以找到。同时我们也对比了宋元以来的小说、唱本,发现其俗字也广泛地存在于本土文献中。
(三)字形多趋于简化
《葡汉辞典》中的俗字字形有增繁、改换意符、改换声符、异形借用等形式,但其中最多的还要数简化而来的俗字字形。如:爱-爱、办-办、笔-笔、变-变、灵-灵、数-数、继-继、礼-礼、乱-乱等大量简化俗字。
四、结语
《葡汉辞典》作为一部从未排印出版的手稿辞典,于2001年影印出版,呈现给我们辞典最原始的面貌。作为最早的欧汉双语辞典,我们可以从辞典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汉语俗字,这些手写俗字是我们窥见明代汉字使用情况的一扇窗户。
参考文献:
[1]刘复,李家瑞.宋元以来俗字谱[M].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语言所,1930.
作者简介:吴函书(1991-),女,汉族,籍贯浙江常山人,浙江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关键词】《葡汉辞典》;汉语俗字;传承俗字;新创俗字
【中图分类号】H1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葡汉辞典》完成时间大致在1584-1588年间。此部辞典从未正式出版,数百年被放置于罗马耶稣会档案馆内,直到1934年被意大利著名汉学家德礼贤发现,才展现于世人面前。之后学术界对此部辞典做了初步的研究,我们以《葡汉辞典》为载体,主要研究辞典中的手写汉语俗字。
一、《葡汉字典》中的传承俗字
《葡汉辞典》中存在大量的传承俗字。
何谓“传承俗字”?何华珍认为,“传承俗字”指在中国典籍或碑刻等文献资料中有迹可循的那部分俗字。
为了调查辞典中的俗字,我们选取了元明清的中国本土文献,以及查阅《碑别字新编》《敦煌俗字典》《宋元以来俗字谱》等辞书,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葡汉辞典》中的俗字进行研究,探讨其传承及发展变化规律。本文将主要例选取个俗字进行具体分析。
《宋元以来俗字谱·口部》引《三国志平话》作“呌”。“呌”字虽在古本小说中极少见到其用例,但在明代的唱本中,我们还是能见到诸多例子。如《富贵孝义传》:“呌过亲儿十七人。”同前:“早起开门鹦鹉~,晚间闭上凤凰声。”《石郎驸马传》:“公主当时将言说,~言嫂子听言因。”同前:“来到阵前高声叫,高声便~石官人。”
二、《葡汉辞典》中的新创俗字
在《葡汉辞典》中存在一些不见于各类辞书、字书的汉字,理应将其归于错字一类,但我们发现这些字不是因为纯粹的书写错误而产生的,它们的字形构造是想表达某些意义的。是辞典编写者在书写过程中自己新创造的俗字,虽为新创,但也并不是毫无理据、随意书写的。
三、《葡汉辞典》俗字特点
这部辞典的内容虽然不及后来的字典、辞典那样丰富、详细,但作为一本为西人提供汉语学习的辞典,文中的汉语注释也具有它独特的特点。
(一)俗字数量多
辞典中存在非常多的汉语俗字,究其原由,主要是中国助手的文字修养不高,并受到当时社会书写习惯的影响,导致辞典中俗字“琳瑯满目”。
(二)传承俗字居多
我们将《葡汉辞典》中的俗字同中国的刻本、写本、碑刻等字书如《宋元以来俗字谱》《敦煌俗字典》《碑别字新编》作了对比调查,发现《葡汉辞典》中的绝大多数俗字字形都在这几本字书中可以找到。同时我们也对比了宋元以来的小说、唱本,发现其俗字也广泛地存在于本土文献中。
(三)字形多趋于简化
《葡汉辞典》中的俗字字形有增繁、改换意符、改换声符、异形借用等形式,但其中最多的还要数简化而来的俗字字形。如:爱-爱、办-办、笔-笔、变-变、灵-灵、数-数、继-继、礼-礼、乱-乱等大量简化俗字。
四、结语
《葡汉辞典》作为一部从未排印出版的手稿辞典,于2001年影印出版,呈现给我们辞典最原始的面貌。作为最早的欧汉双语辞典,我们可以从辞典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汉语俗字,这些手写俗字是我们窥见明代汉字使用情况的一扇窗户。
参考文献:
[1]刘复,李家瑞.宋元以来俗字谱[M].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语言所,1930.
作者简介:吴函书(1991-),女,汉族,籍贯浙江常山人,浙江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