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临终关怀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最高体现之一,是人类社会最具人性化的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本文从临终关怀及其在中国的缘起与发展、中国临终关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中国临终关怀的社工介入进行探讨,探索在社会工作视角下中国临终关怀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临终关怀;社工介入;哀伤辅导
  临终关怀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最高体现之一,是人类社会最具人性化的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临终关怀是由社会各层面(护士、医生、社工、志愿者、政府部门和慈善组织)组成的机构为生命处于晚期的病人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全方位的照顾与支持,创造一种安宁、舒适和温暖的临终环境,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价值和质量,让他们有尊严,愉快、安详和不留任何遗憾地离开人世。
  一、 临终关怀的内涵
  (一) 临终关怀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人的积极与全面的照顧,其目的在于确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质量;临终关怀以缓解病人其他相关生理症状、控制疼痛,以及减少病人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社工等服务人员为病人提供保守性的治疗和系统性的照护,尽可能地使病人平静安详地带着尊严离开人世。与此同时,给临终者家属提供社会支持与丧亲辅导。
  (二) 临终关怀的目的和意义
  一方面是帮助病人了解死亡,接受死亡,在人道主义的关怀下,享受良好的医疗消费,使他们能够有尊严、有意义、有价值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超脱于身体的痛苦,安详而无牵挂地离开人世;另一方面是为病人家属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给予安慰和关怀,帮助他们直面亲人的死亡,坦然地接受丧亲之痛和将要面对的问题。
  (三) 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
  临终关怀实际上是运用多种形式对临终者给予生活上的照护、情感上的慰藉、精神上的满足和对人的生命尊严的维护。临终关怀用温情和爱,让死亡变得不再狰狞和恐怖。
  1. 理解并接受死亡是临终关怀的首要内容。2. 减轻恐惧和不安是临终关怀的基本内容。3. 控制并减轻疼痛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4. 实现临终者的愿望是临终关怀的具体内容。5. 对临终家属的慰藉与关怀是临终关怀工作至关重要的内容。
  二、 中国临终关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临终关怀的服务提供严重不足
  我国每年需要临终关怀服务的人数高达几十万,而目前我国开设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还很少,缺口巨大,供需极不平衡。从医护服务人员供给上,临终关怀需要全科医生和医务社会工作中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国内全科医生和医务社工却严重短缺且水平有限,这进一步制约了临终关怀服务的供给。
  (二) 临终关怀的规范和制度不健全
  我国尚未出台针对临终关怀的配套性行业标准、专门性政策以及相关规范,临终关怀医院被视为普通的一级综合医院,政策不健全,缺乏法律的支撑和界定,使得我国各临终关怀(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三) 社会资源整合力度的欠缺
  在国外的临终关怀机构中,很多工作都是由社会工作者来承担的,甚至在英国的某些临终关怀机构,它的所有的照护工作和日常事务全部由训练有素的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来义务承担。而我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
  三、 中国临终关怀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 加强死亡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加强死亡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的认识,正确面对死亡,使临终病人在面对死亡时,坦然接受死亡的到来,这样既可维护病人的生命尊严,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又易于病人及其家属接受。
  (二) 建立健全的临终关怀的规范和制度
  我国应制定专门的卫生法规规定临终关怀的收治对象、临终关怀医院或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硬件设施、临终关怀实施关怀的标准、从业人员的职责、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我国也可以将临终关怀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改变人们传统的死亡观,扩展临终关怀的覆盖面,使更多临终病人享受这一“生命福利”。
  (三) 吸纳更多社会资源来发展临终关怀
  社工是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社会资源和力量,我国必须大力加强社会工作者这种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推进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此外,鉴于我国的国情,应当鼓励普通民众积极做志愿者,提高志愿者数量并提高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弥补社会工作者的缺口,而且普通民众参与到临终关怀工作中来,有利于临终病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也有利于增进人们对临终关怀的认识和了解。
  四、 中国临终关怀的社会工作介入
  为临终者提供情感支持,在社工介入过程中,社工对于临终者的生理疼痛通常无能为力,因而对临终者情感需求的关注成为介入重点。在日常探访中,社工应结合死亡经历五阶段理论,通过交谈和观察评估案主情感状况,提供陪伴、倾听等服务。此外,部分临终者情绪较不稳定,这就需要社工随时关注其情绪的起伏,必要时进行危机干预。链接和调动各方资源是社工为临终者及家属提供的重要服务。临终关怀工作中涉及到资源链接和调动的服务内容主要有四项,分别是链接义工资源照顾和探访临终者、协助困难临终者申请相关救助基金、为有意愿器官捐献的临终者联络红十字会、链接民政的丧葬服务。向临终者及其家属推广死亡教育是社会工作介入的关键内容。帮助临终者及其家属理解生死的不可抗拒性,增进对死亡意义的理解,协助他们坦然接受死亡的现实。生命回顾和哀伤辅导是个案介入的具体内容。生命回顾是针对临终者,社工在介入过程中会以倾听、询问和引导等方式为临终者提供生命回顾的服务。当案主情绪低落、否定自己的生命的时候,社工通过生命回顾可以让临终者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重建完整的自我,从而肯定生命的价值。哀伤辅导主要是针对临终者家属,前哀伤辅导可以让临终者和家属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中完成想做的事,尽量减少遗憾,社工在这块做得比较多。当死亡来临时,帮助家属承受住丧亲之痛,舒缓悲伤情绪,处理后事和恢复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阎安.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其发展探索[J].科学经济社会,2010(3).
  [2]李君,张大勇,菅林鲜.老龄化背景下的临终关怀问题[J].理论探索,2011(3).
  作者简介:
  张嫣然,焦鹏,山西省太原市,太原科技大学。
其他文献
该文采用O’Malley和Chamot的学习策略三分法对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296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听力理解策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对实验数据作了统计分析。
患者,男,18岁,农民,因"乏力、纳差3+月,加重伴腹胀、尿黄1+月"入院,3个月前患者劳累后稍感乏力,进食欠佳,1月前进食明显减少,伴腹胀,进食后加重,尿黄呈淡茶色,晨起较为严重,
摘 要:为了实现对中学生的计算机启蒙教育,在初中阶段专门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希望教授学生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他们的知识应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简单探究了初中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整体思路,并结合实际简单谈谈其教学策略。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计算机教学;初中;教学策略  当前是信息时代,所以中学学科教学中也应该融入计算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
介绍了单比特宽带接收机频域多波束测向的处理流程,并探讨了多波束测向中的关键问题,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所提方法对单个及多个信号在测频、测向方面的性能,证明了该方法的
讨论一种基于RAT的LFM信号快速检测算法。根据信号模糊函数的能量分布特性,首先采用二分法快速逼近信号能量中心分布区域,然后进行小范围高精度搜索,以精确估计其调频斜率。仿真
摘 要: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在身边监督学习,学习的习惯很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往往不能有效地督促他们学习,致使很多留守小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比较差。对于这部分学困群体,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尤其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最为重要。要让留守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兴趣;培养;目标  一、 学习是为了自己  《论语》有言:“学而不厌,诲人不
目的:对脑室腹腔分流治疗128例脑积水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128例脑积水患者均采用侧脑室后角穿刺脑室腹腔分流,对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128例患者,症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例发生在小肠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针对当前统计模型跟踪机动目标算法存在误差较大问题,采用加速度方差与机动频率自适应技术,能够实现对任意机动情况下的目标精确跟踪。经计算机仿真,比较了加速度方差与机动
患者男,67岁.进食梗噎感1月余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平软,未扪及包块.常规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X线检查:胸部未见异常.食道钡餐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