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共应用留置针4000多例,其中发生静脉炎8例,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留置针性静脉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患儿,女,4岁,于2007年6月2日下午7时45分以“发热稀便1天,抽搐、昏迷2小时 ”之代诉入院。入院诊断:中毒性细菌性痢疾。体温38.5℃,心率12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96/60mmHg,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呈昏迷状。入院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支持等对症处理,并遵医嘱给20%甘露醇80ml静脉注射,入院后一直未抽搐,病情逐渐好转,于入院后第3天,左下肢内踝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触痛,立即拔掉留置针,并局部消毒、制动,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每次60分钟,每日2次,照射1天后疼痛减轻,2天后肿胀减轻,管壁变软,继续治疗,5天后症状完全消失。
讨 论
原因分析: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对血管刺激较大。笔者认为,4种静脉炎中细菌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较易得到控制,而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中,有些可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加以纠正,而有些因素,如留置针穿刺造成对血管壁的创伤,留置导管漂浮在血管中对内膜的机械性刺激等,则难以通过常规的护理手段加以纠正。
静脉炎严重程度的判定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分为0~Ⅲ度四个等级。0度:没有临床症状(体征);Ⅰ度:红(痛或不痛)、肿(痛或不痛),静脉无条索状改变,触摸无硬结;Ⅱ度:红(痛或不痛)、肿(痛或不痛),静脉有条索状改变,触摸无硬结;Ⅲ度:红(痛或不痛)、肿(痛或不痛),静脉有条索状改变,触摸有硬结。
疗效评定:按静脉炎判断标准,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消失,穿刺点无渗液,静脉完全变软,无条索样改变为治愈;局部热、痛症状消失,红肿面积消退>60%,穿刺点无渗液,静脉无硬块,条索样红线变软,颜色减退为显效;局部热痛减轻,红肿面积消退<60%,静脉无硬块,条索样红线变软,颜色不减退为有效;症状无改变为无效。
治疗原理:50%硫酸镁湿热敷穿透力强,作用于浅表组织,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流,使体表充血、温暖舒适,解除浅表组织紧张和痉挛性疼痛,其高渗作用促使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而达到局部消炎和消肿的目的。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选取了30多种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以无序聚合体晶态氧化物和单质元素等物质形态,用特殊的制作工艺,制成一块受专利保护的复合涂料板。该板所含元素受电能转换之热能激发到一定温度,产生一种具有不同波长和不同能量的综合电磁波,其波长范围(2~21μm)和强度范围(28~35mW/m2)被人体内的核苷酸信息高分子所吸收,这种可被吸收的电磁波可促进人体内不稳定结构的解体,增强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及免疫力。
治疗方法:照射处的皮肤距离辐射板20~30cm,皮肤表面温度保持在39℃左右,照射时间30~60分钟/次,每日1~2次,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静脉炎的预防:穿刺前选择好血管,保证成功率,避免同一位置多次进针,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置针时注意无菌操作,建议输入高渗液体和刺激性强的药物,所选静脉要求:避开关节,充分暴露,充盈良好,长于2cm,直行粗大无瓣膜且易于固定的静脉,留置时间≤3天,护士在工作中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加强输液巡视,发现局部肿胀,及时拔针,并局部消毒,更换部位,以防靜脉炎的发生。
提示:当皮肤感觉异常(痒、痛、麻)、颜色改变(红、白、紫)、肿胀、变硬、渗出,均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是控制静脉炎发展的有效措施。
我科2007年共应用留置针4000多例,其中发生静脉炎8例,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留置针性静脉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患儿,女,4岁,于2007年6月2日下午7时45分以“发热稀便1天,抽搐、昏迷2小时 ”之代诉入院。入院诊断:中毒性细菌性痢疾。体温38.5℃,心率12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96/60mmHg,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呈昏迷状。入院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支持等对症处理,并遵医嘱给20%甘露醇80ml静脉注射,入院后一直未抽搐,病情逐渐好转,于入院后第3天,左下肢内踝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触痛,立即拔掉留置针,并局部消毒、制动,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每次60分钟,每日2次,照射1天后疼痛减轻,2天后肿胀减轻,管壁变软,继续治疗,5天后症状完全消失。
讨 论
原因分析: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对血管刺激较大。笔者认为,4种静脉炎中细菌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较易得到控制,而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中,有些可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加以纠正,而有些因素,如留置针穿刺造成对血管壁的创伤,留置导管漂浮在血管中对内膜的机械性刺激等,则难以通过常规的护理手段加以纠正。
静脉炎严重程度的判定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分为0~Ⅲ度四个等级。0度:没有临床症状(体征);Ⅰ度:红(痛或不痛)、肿(痛或不痛),静脉无条索状改变,触摸无硬结;Ⅱ度:红(痛或不痛)、肿(痛或不痛),静脉有条索状改变,触摸无硬结;Ⅲ度:红(痛或不痛)、肿(痛或不痛),静脉有条索状改变,触摸有硬结。
疗效评定:按静脉炎判断标准,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消失,穿刺点无渗液,静脉完全变软,无条索样改变为治愈;局部热、痛症状消失,红肿面积消退>60%,穿刺点无渗液,静脉无硬块,条索样红线变软,颜色减退为显效;局部热痛减轻,红肿面积消退<60%,静脉无硬块,条索样红线变软,颜色不减退为有效;症状无改变为无效。
治疗原理:50%硫酸镁湿热敷穿透力强,作用于浅表组织,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流,使体表充血、温暖舒适,解除浅表组织紧张和痉挛性疼痛,其高渗作用促使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而达到局部消炎和消肿的目的。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选取了30多种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以无序聚合体晶态氧化物和单质元素等物质形态,用特殊的制作工艺,制成一块受专利保护的复合涂料板。该板所含元素受电能转换之热能激发到一定温度,产生一种具有不同波长和不同能量的综合电磁波,其波长范围(2~21μm)和强度范围(28~35mW/m2)被人体内的核苷酸信息高分子所吸收,这种可被吸收的电磁波可促进人体内不稳定结构的解体,增强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及免疫力。
治疗方法:照射处的皮肤距离辐射板20~30cm,皮肤表面温度保持在39℃左右,照射时间30~60分钟/次,每日1~2次,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静脉炎的预防:穿刺前选择好血管,保证成功率,避免同一位置多次进针,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置针时注意无菌操作,建议输入高渗液体和刺激性强的药物,所选静脉要求:避开关节,充分暴露,充盈良好,长于2cm,直行粗大无瓣膜且易于固定的静脉,留置时间≤3天,护士在工作中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加强输液巡视,发现局部肿胀,及时拔针,并局部消毒,更换部位,以防靜脉炎的发生。
提示:当皮肤感觉异常(痒、痛、麻)、颜色改变(红、白、紫)、肿胀、变硬、渗出,均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是控制静脉炎发展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