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卫报》最近的一篇报道中,美国著名的远见技术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Alan Patrick提出,有10个阶段性迹象可以用来判断泡沫是不是快要破裂了。
1.出现不能用旧的方式来判断其价值的“新事物”,滞后的投资者往往在选择出一个有点失常的高价买下这样的新公司。
当下那些并不赚钱却估值高得惊人的社交媒体公司就是“新事物”,近年来,在美国投资屡屡不顺的AOL(美国在线)买下了两家社交型网站Huffington Post和TechCrunch,第一个迹象开始出现,而中国虽未出现这样的案例,但却有不少投资者以超高的价格投资新公司,比如百度CEO李彦宏以一亿美金的价格购买了京东商城不足1%的股权。
2.聪明人看出泡沫的迹象,“新事物”变得越来越受到热捧。
Fred Wilson,一名经历了上次互联网泡沫的硅谷资深投资人已经警告了多次:泡沫已经又现,“只有2~3个创始人组成的公司竟然也能获得50到100万美元的估值”,他为此感到担忧。在中国,搜狐CEO张朝阳也在近期抛出互联网泡沫论,一时响应者云集。此外,SNS、微博、团购等概念,被资本热捧。
3.由有“血统”来头的创始人(比如“新事物”公司的前雇员)创立的创业公司在没有说服力的优势下获得惊人的投资。
在美国,由Facebook前雇员创立的社交化问答社区Quora刚刚拒绝了330万美元的出价。而中国经历过数次互联网创业的老兵更多如牛毛,比如团购领域排在前几名的创业者们,都经历过几次创业,投资人数钱给他们的时候,往往并没有思考太多。
4.大量风投基金涌入投资创业公司。
硅谷著名创投公司TechStars的总裁David Cohen说从资助创业项目的公司数量来看,泡沫确实存在。而中国的情况也许更为疯狂,今年4月,清科创投公布的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4月投资案例达15例,占总投资25%,排名第一,而这样的情况近期已屡次发生。
5.连产品都没有的公司开始仅凭PPT介绍就获得投资。
这样的事情不仅在美国不是新闻,中国也屡见不鲜。今年3月份点点网获得第一笔1000万美金风投,当时点点网尚未正式上线,许朝军更没有准备任何PPT和计划书,而仅仅发了一条短信就获得了投资。
6.MBA们离开银行加入创业公司。
无论中外,这早已不是新闻。不止银行,甚至很多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都受不了创业的诱惑,由投资者变成了CEO。
7.大型的上市筹资活动出现。
到目前为止,美国的私人投资者把兴趣锁定在“新事物”公司上,Facebook、Twitter、Groupon均募集到大量资金筹划上市。在中国,从2010年底的当当、优酷开始,2011年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达到十几家,动则数百倍的市盈率高得吓人。
8.银行开始为“新事物”做广告,用养老社保金来投资。
在美国,高盛最近已经试图说服客户给Facebook投钱,而中国暂未出现这样的情况。
9.出租车司机开始给你提“买哪只股票肯定赚钱”的意见。
“上帝欲想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每次泡沫破灭之前,全民陷入疯狂的图景一再上演,包括十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前。而中国目前尚未出现这样的情况。
10.一家“新事物”公司因为钱没处花去把旧世界的公司买下来,这意味着快要完蛋了。
虽然目前并未发生这样的情况,但被越吹越大的泡沫已经积重难返,泡沫何时破灭,可参见此条。
1.出现不能用旧的方式来判断其价值的“新事物”,滞后的投资者往往在选择出一个有点失常的高价买下这样的新公司。
当下那些并不赚钱却估值高得惊人的社交媒体公司就是“新事物”,近年来,在美国投资屡屡不顺的AOL(美国在线)买下了两家社交型网站Huffington Post和TechCrunch,第一个迹象开始出现,而中国虽未出现这样的案例,但却有不少投资者以超高的价格投资新公司,比如百度CEO李彦宏以一亿美金的价格购买了京东商城不足1%的股权。
2.聪明人看出泡沫的迹象,“新事物”变得越来越受到热捧。
Fred Wilson,一名经历了上次互联网泡沫的硅谷资深投资人已经警告了多次:泡沫已经又现,“只有2~3个创始人组成的公司竟然也能获得50到100万美元的估值”,他为此感到担忧。在中国,搜狐CEO张朝阳也在近期抛出互联网泡沫论,一时响应者云集。此外,SNS、微博、团购等概念,被资本热捧。
3.由有“血统”来头的创始人(比如“新事物”公司的前雇员)创立的创业公司在没有说服力的优势下获得惊人的投资。
在美国,由Facebook前雇员创立的社交化问答社区Quora刚刚拒绝了330万美元的出价。而中国经历过数次互联网创业的老兵更多如牛毛,比如团购领域排在前几名的创业者们,都经历过几次创业,投资人数钱给他们的时候,往往并没有思考太多。
4.大量风投基金涌入投资创业公司。
硅谷著名创投公司TechStars的总裁David Cohen说从资助创业项目的公司数量来看,泡沫确实存在。而中国的情况也许更为疯狂,今年4月,清科创投公布的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4月投资案例达15例,占总投资25%,排名第一,而这样的情况近期已屡次发生。
5.连产品都没有的公司开始仅凭PPT介绍就获得投资。
这样的事情不仅在美国不是新闻,中国也屡见不鲜。今年3月份点点网获得第一笔1000万美金风投,当时点点网尚未正式上线,许朝军更没有准备任何PPT和计划书,而仅仅发了一条短信就获得了投资。
6.MBA们离开银行加入创业公司。
无论中外,这早已不是新闻。不止银行,甚至很多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都受不了创业的诱惑,由投资者变成了CEO。
7.大型的上市筹资活动出现。
到目前为止,美国的私人投资者把兴趣锁定在“新事物”公司上,Facebook、Twitter、Groupon均募集到大量资金筹划上市。在中国,从2010年底的当当、优酷开始,2011年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达到十几家,动则数百倍的市盈率高得吓人。
8.银行开始为“新事物”做广告,用养老社保金来投资。
在美国,高盛最近已经试图说服客户给Facebook投钱,而中国暂未出现这样的情况。
9.出租车司机开始给你提“买哪只股票肯定赚钱”的意见。
“上帝欲想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每次泡沫破灭之前,全民陷入疯狂的图景一再上演,包括十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前。而中国目前尚未出现这样的情况。
10.一家“新事物”公司因为钱没处花去把旧世界的公司买下来,这意味着快要完蛋了。
虽然目前并未发生这样的情况,但被越吹越大的泡沫已经积重难返,泡沫何时破灭,可参见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