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评估价值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3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RPR诊断MM的最佳截断值,依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

结果

RPR诊断MM最佳截断值为0.10,据此分为高RPR组(RPR≥0.10)和低RPR组(RPR<0.10),分别有52、85例。高RPR组与低RPR组在不同Durie-Salmon(DS)分期(χ2=17.110,P<0.01)、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χ2=10.817,P=0.001)、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χ2=26.937,P<0.01)、血红蛋白(χ2=17.140,P<0.01)、乳酸脱氢酶(χ2=7.926,P=0.005)、红细胞沉降率(χ2=9.513,P=0.002)、β2微球蛋白(χ2=7.726,P=0.005)、骨髓浆细胞比例(χ2=6.621,P=0.010)分层中的患者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低RPR组总有效率较高RPR组高[82.4%(70/85)比71.2%(3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6,P=0.124)。低RPR组深度缓解率较高RPR组高[56.5%(48/85)比19.2%(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7,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清蛋白、RPR、治疗缓解程度是初治MM患者总生存(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外周血RPR升高的MM患者OS时间缩短,RPR可能是MM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文章以加强太阳能供暖系统运行质量为目标,分析该系统中相变蓄热材料的应用。分析绿色环保节能环境下相变蓄热材料性能优势与选择要求、相变蓄热材料应用原理,并且讨论系统运行、材料种类选择、材料用量计算、水硫酸钠应用,分别从各个角度着手了解太阳能供暖系统中的相变蓄热材料作用,最后展望了相变蓄热材料的发展趋势。
近红外(NIR)光谱快速分析技术具有方便、快速、高效、准确、不破坏样品、不消耗化学试剂、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为了有效提高油品中间馏分的分析速度,节约分析时间,文章对近红外
目的了解重庆市非主城区成年居民健康认知水平,为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方法抽取非主城区成年居民1037名,使用《重庆市居民健康认知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重庆市非主城区成年居民总体健康认知水平29.12%,常见卫生知识51.69%、健康生活方式51.29%、基础疾病知识16.39%、操作处置技能34.84%,各维度健康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43,P<0.001)。不同文化程度、年龄的居民健康认知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