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诊断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以冬春季发病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
1 季节分布与流行周期
人群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每隔3~4年可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2~6年发生一次世界性流行,流行期间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30%以上,非流行年为10%~20%。日本神奈川县从1976年开始在儿科非典型肺炎病例中采集咽拭子和血清标本开展肺炎支原体检测。截至1994年的数据显示,该地区在1984年发生了一次较为严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非典型肺炎病例中的支原体分离率达到了50%;每隔4年有一次小规模的流行,分离率在20%~30%之间;而在非流行年份分离率不到15%。
由于各地气候、环境不同,支原体发病高峰有明显季节差异。国内有学者报告安徽地区MP冬春季感染率高;广州、深圳地区MP感染秋冬季流行;北京地区11~12月MP感染率高。
各地MP流行年份也有所不同。青岛1997年和2000年为流行年;上海2002年10月至2003年6月有支原体感染流行;深圳市2004年冬季到2005年秋季曾发生支原体感染流行,持续时间长达1年,其与一些学者研究文献报告的MP肺炎流行时间长、间歇性长时间播散、可持续1年的特点一致。
2 临床表现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体温在37~41℃,大多在39℃左右。初期表现为干咳,后分泌痰液。年长儿缺乏显著的胸部特征。可并发渗出性的胸膜炎、贫血、肝损害、心肌炎等,以合并心肌炎和脑炎的病情最为严重。MP所致皮疹的发生率为25%左右,皮疹均在发热2天后出现,持续7天左右消退。皮疹形态可为红色斑丘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也可有水疱一大疱型疹。X线检查主要为肺泡炎症、间质炎症和混合型病变。大部分表现为大片状阴影但不占据整个大叶。病变以单侧受累多见,主要为右肺,下叶多于上中叶。
3 诊断
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要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远较体征为显著。如在年长儿中同时发生数例,可疑为流行病例,可早期确诊。(2)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此项化验分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筛选和分型.[别名] Coombs’试验(库姆试验).阳性见于AIHA.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阳性。Coombs’试验阴性有时并不能排除AIHA。)阳性。(3)青、链霉素及磺胺药无效。(4)血清凝集素(属IgM型)大多滴度上升至1∶32或更高,阳性率50%~75%,病情愈重阳性率愈高。冷凝集素大多于起病后第1周末开始出现,至第3~4周达高峰,以后降低,2~4月时消失。此为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见于肝病、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但其滴度一般不超過1∶32。而腺病毒所致年长儿肺炎,冷凝集素多为阴性。(5)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临床常采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此外又可用酶联吸附试验检测抗原。近年有用肺炎支原体膜蛋白制成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中抗原体膜蛋白制成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中抗原的报道。近年国内外应用DNA探针及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诊断有快速特异性高优点。(6)用病人痰液或咽拭洗液培养支原体需时太久,常要2~3周,因此对临床帮助不大。
4 治疗
4.1 一般治疗:(1)呼吸道隔离。支原体肺炎病程长,期间易合并其它病毒或细菌感染,所以加强隔离尤为重要。(2)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加强翻身拍背,可适当吸痰,畅通气道。(3)氧疗。对缺氧严重或气道梗阻严重者,应及时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
4.2 对症处理:(1)祛痰。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痰外,可选用必嗽平、痰易净等祛痰剂。适当给予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必要时予口服小剂量可待因镇咳。(2)平喘。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或吸入治疗。
4.3 抗生素的应用:根据MP微生物学特征,凡能阻碍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对支原体无效。因此,治疗MP感染,应选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脂尖、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此外,尚有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及磺胺类如SMZxo等可供选用。(1)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白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以红霉素为首选,常用量为50mg/(kg?d),轻者分次口服,重症可静脉给药,疗程不少于2周,否则易复发。应注意红霉素的毒副作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新产品效果较好。(2)氟喹酮类。氟喹酮类属于合成抗菌药,通过抑制DNA旋转酶,阻断DNA复制发挥抗菌作用。氧氟沙星、环丙氟哌酸等药物在肺及支气管分泌物中浓度高,能穿透细胞壁,半衰期长,抗菌谱广,对MP有很好的治疗作用。(3)四环素类抗生素。其毒副作用较多,7岁以内儿童禁用。
4.4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研究认为MP肺炎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因此,对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的MP肺炎或肺部病变迁延而出现的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有肺外并发症者,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静滴;或地塞米松0.1~0.25mg/(kg·次),静滴;或强的松1~2mg/(kg·d),分次口服,一般疗程3~5天。应用激素前必须排除结核等。
4.5 肺外并发症。文献报道MP感染肺外损害发生率高达25%~50%,其中以血液系统受累最常见(50%),其次为皮肤(25%)、胃肠系统(25%)、骨关节肌肉(14%)、中枢系统(1%~6.7%)、心血管系统(1%~8.5%)。积极对症处理不同并发症。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以冬春季发病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
1 季节分布与流行周期
人群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每隔3~4年可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2~6年发生一次世界性流行,流行期间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30%以上,非流行年为10%~20%。日本神奈川县从1976年开始在儿科非典型肺炎病例中采集咽拭子和血清标本开展肺炎支原体检测。截至1994年的数据显示,该地区在1984年发生了一次较为严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非典型肺炎病例中的支原体分离率达到了50%;每隔4年有一次小规模的流行,分离率在20%~30%之间;而在非流行年份分离率不到15%。
由于各地气候、环境不同,支原体发病高峰有明显季节差异。国内有学者报告安徽地区MP冬春季感染率高;广州、深圳地区MP感染秋冬季流行;北京地区11~12月MP感染率高。
各地MP流行年份也有所不同。青岛1997年和2000年为流行年;上海2002年10月至2003年6月有支原体感染流行;深圳市2004年冬季到2005年秋季曾发生支原体感染流行,持续时间长达1年,其与一些学者研究文献报告的MP肺炎流行时间长、间歇性长时间播散、可持续1年的特点一致。
2 临床表现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体温在37~41℃,大多在39℃左右。初期表现为干咳,后分泌痰液。年长儿缺乏显著的胸部特征。可并发渗出性的胸膜炎、贫血、肝损害、心肌炎等,以合并心肌炎和脑炎的病情最为严重。MP所致皮疹的发生率为25%左右,皮疹均在发热2天后出现,持续7天左右消退。皮疹形态可为红色斑丘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也可有水疱一大疱型疹。X线检查主要为肺泡炎症、间质炎症和混合型病变。大部分表现为大片状阴影但不占据整个大叶。病变以单侧受累多见,主要为右肺,下叶多于上中叶。
3 诊断
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要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远较体征为显著。如在年长儿中同时发生数例,可疑为流行病例,可早期确诊。(2)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此项化验分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筛选和分型.[别名] Coombs’试验(库姆试验).阳性见于AIHA.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阳性。Coombs’试验阴性有时并不能排除AIHA。)阳性。(3)青、链霉素及磺胺药无效。(4)血清凝集素(属IgM型)大多滴度上升至1∶32或更高,阳性率50%~75%,病情愈重阳性率愈高。冷凝集素大多于起病后第1周末开始出现,至第3~4周达高峰,以后降低,2~4月时消失。此为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见于肝病、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但其滴度一般不超過1∶32。而腺病毒所致年长儿肺炎,冷凝集素多为阴性。(5)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临床常采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此外又可用酶联吸附试验检测抗原。近年有用肺炎支原体膜蛋白制成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中抗原体膜蛋白制成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标本中抗原的报道。近年国内外应用DNA探针及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诊断有快速特异性高优点。(6)用病人痰液或咽拭洗液培养支原体需时太久,常要2~3周,因此对临床帮助不大。
4 治疗
4.1 一般治疗:(1)呼吸道隔离。支原体肺炎病程长,期间易合并其它病毒或细菌感染,所以加强隔离尤为重要。(2)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加强翻身拍背,可适当吸痰,畅通气道。(3)氧疗。对缺氧严重或气道梗阻严重者,应及时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
4.2 对症处理:(1)祛痰。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痰外,可选用必嗽平、痰易净等祛痰剂。适当给予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必要时予口服小剂量可待因镇咳。(2)平喘。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或吸入治疗。
4.3 抗生素的应用:根据MP微生物学特征,凡能阻碍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对支原体无效。因此,治疗MP感染,应选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脂尖、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此外,尚有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及磺胺类如SMZxo等可供选用。(1)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白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以红霉素为首选,常用量为50mg/(kg?d),轻者分次口服,重症可静脉给药,疗程不少于2周,否则易复发。应注意红霉素的毒副作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新产品效果较好。(2)氟喹酮类。氟喹酮类属于合成抗菌药,通过抑制DNA旋转酶,阻断DNA复制发挥抗菌作用。氧氟沙星、环丙氟哌酸等药物在肺及支气管分泌物中浓度高,能穿透细胞壁,半衰期长,抗菌谱广,对MP有很好的治疗作用。(3)四环素类抗生素。其毒副作用较多,7岁以内儿童禁用。
4.4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研究认为MP肺炎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因此,对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的MP肺炎或肺部病变迁延而出现的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有肺外并发症者,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静滴;或地塞米松0.1~0.25mg/(kg·次),静滴;或强的松1~2mg/(kg·d),分次口服,一般疗程3~5天。应用激素前必须排除结核等。
4.5 肺外并发症。文献报道MP感染肺外损害发生率高达25%~50%,其中以血液系统受累最常见(50%),其次为皮肤(25%)、胃肠系统(25%)、骨关节肌肉(14%)、中枢系统(1%~6.7%)、心血管系统(1%~8.5%)。积极对症处理不同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