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五个一”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深入,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堂知识。本文针对“五个一”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五个一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升对历史的认知感,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载体,如何提高学生的教育素质,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感,是当今教育界探讨最多的问题。“五个一”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加入了许多自主创新因素,让学生主动接受课本知识,成为书本真正的主人。
下面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分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五个一”模式的具体运用。
一、展示一幅图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其中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事物变化较为复杂,包含的知识要素丰富,学生需要记忆与理解,分析比较的角度较多。如果通过“情景再现”法,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入小平1974年在联大上发言,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三座大山的含义,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则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二、分析一个问题
(一)根据时间发展顺序分析问题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根据民族工业的发展时间分为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曲直发展、萎缩四个阶段。让学生根据民工工业发展的时间,找出民族工业划分的四个阶段,达到更好地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目的。
(二)老师引导的方式进行分析
如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年—1936年),首先教师投影原因提纲,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加深理解,关键是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要求学生合作讨论)(学生的每一点启示,教师都要给予点评,以鼓励为主)最后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发展经济需要有利的政治环境,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发展经济需要国家政策支持,需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不会就可推荐同学回答,然后进行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根据以上流程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分析,达到启示学生的作用。
三、归纳一条思路
小组讨论:
在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进行充分总结以后,启示学生绘制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进一步加深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印象。
四、进行一次测验
练习巩固:以上台演讲方式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学生的身份可以为特定时期的民族资本家。以情境代入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兴趣。教师可将学生演讲的时间设定为一分半钟。内容则为“经营的企业情况”、“企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等”。
在进行新的知识点学习巩固以后,教师展示材料小结题目,让同学们通过题目对课堂学到的新知识点进行检测。
如题: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可从推动因素和不利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再根据其发展得出启示。
五、一一展示成果
由学生代表针对上述测验内容进行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正确答案,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将正确答案展示出来。
(一)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推动因素:
⑴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提供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有力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不利因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2)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3)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4)后天畸形。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启示: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二)教学后记
教学后,教师针对上课时的不足进行总结,以期在下次课堂教学中有更大进步。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知识讨论,对整个课堂有新的认知。
关键词: 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载体,如何提高学生的教育素质,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感,是当今教育界探讨最多的问题。“五个一”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加入了许多自主创新因素,让学生主动接受课本知识,成为书本真正的主人。
下面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分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五个一”模式的具体运用。
一、展示一幅图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其中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事物变化较为复杂,包含的知识要素丰富,学生需要记忆与理解,分析比较的角度较多。如果通过“情景再现”法,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入小平1974年在联大上发言,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三座大山的含义,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则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二、分析一个问题
(一)根据时间发展顺序分析问题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根据民族工业的发展时间分为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曲直发展、萎缩四个阶段。让学生根据民工工业发展的时间,找出民族工业划分的四个阶段,达到更好地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目的。
(二)老师引导的方式进行分析
如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年—1936年),首先教师投影原因提纲,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加深理解,关键是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要求学生合作讨论)(学生的每一点启示,教师都要给予点评,以鼓励为主)最后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发展经济需要有利的政治环境,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发展经济需要国家政策支持,需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不会就可推荐同学回答,然后进行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根据以上流程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分析,达到启示学生的作用。
三、归纳一条思路
小组讨论:
在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进行充分总结以后,启示学生绘制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进一步加深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印象。
四、进行一次测验
练习巩固:以上台演讲方式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学生的身份可以为特定时期的民族资本家。以情境代入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兴趣。教师可将学生演讲的时间设定为一分半钟。内容则为“经营的企业情况”、“企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等”。
在进行新的知识点学习巩固以后,教师展示材料小结题目,让同学们通过题目对课堂学到的新知识点进行检测。
如题: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可从推动因素和不利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再根据其发展得出启示。
五、一一展示成果
由学生代表针对上述测验内容进行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正确答案,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将正确答案展示出来。
(一)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推动因素:
⑴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提供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有力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不利因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2)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3)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4)后天畸形。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启示: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二)教学后记
教学后,教师针对上课时的不足进行总结,以期在下次课堂教学中有更大进步。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知识讨论,对整个课堂有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