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小学课程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由于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小学教师总体素质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首先,要树立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教师必须率先树立先进理念。小学教学课程不是教给学生一套现代的教学方法,而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在解读小学课程和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学会研究,借助多样模拟教学活动,从而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个性化的课程教学经验,增长解读课程事件的意义与自我反思等多种能力。教师除了传递必要的信息,还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与组织活动,与学生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培养目标的发展性、全面性、时代性。删去陈旧,过时的理论,及时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应有根本的变革,结合新课程的实际,本人认为教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新课程给农村小学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
1.教学目的发生根本变化。由提高升学率转向提高学生素质,学生将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乃至人格方面都得到全面关注和培养。
2.教学要求发生变化。过去是强调“讲深讲透”,而现在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
3.正视个体差异,允许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空间,并探索行之有效的辅导手段。
4.课堂更加民主。随着教师权威的消解,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课堂气氛更为民主宽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二、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教与学的特点
1.综合性:内容、手段、方法等多样和综合。如除了听、说、读、写等基本活动外,还有诸如观察、调查等活动。
2.开放性:开放性的教材富有吸引学生活动的魅力,能够唤起学生挖掘自身潜力的意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3.科学性:在适度降低知识难度的同时,调整不同学段的要求使其符合儿童认知,思维特点,既增加了科学性,也为提高教学实效性创造了条件。
4.自主性:课程不再仅仅是国家或地方教育机构的事,教师和学生也可参与课程的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三、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
1.道德伦理素养
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为此教师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高度自觉、自我监控”。
2.知识素养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为了保证教学内容不陈旧、不过时,能够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教师必须在精通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外具备多方面的文化基础知识修养。
3.技能素养
(1)组织教育:善于了解和研究学生,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2)学会表达:包括富有情感并生动的口语表达,流畅的书面表达及适宜的体态语表达。
(3)学会交往:包括学生理解、欣赏、激励与合作,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造就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
(4)学会管理:掌握课堂管理艺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5)学会自我调控: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要树立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教师必须率先树立先进理念。小学教学课程不是教给学生一套现代的教学方法,而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在解读小学课程和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学会研究,借助多样模拟教学活动,从而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个性化的课程教学经验,增长解读课程事件的意义与自我反思等多种能力。教师除了传递必要的信息,还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与组织活动,与学生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培养目标的发展性、全面性、时代性。删去陈旧,过时的理论,及时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应有根本的变革,结合新课程的实际,本人认为教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新课程给农村小学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
1.教学目的发生根本变化。由提高升学率转向提高学生素质,学生将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乃至人格方面都得到全面关注和培养。
2.教学要求发生变化。过去是强调“讲深讲透”,而现在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
3.正视个体差异,允许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空间,并探索行之有效的辅导手段。
4.课堂更加民主。随着教师权威的消解,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课堂气氛更为民主宽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二、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教与学的特点
1.综合性:内容、手段、方法等多样和综合。如除了听、说、读、写等基本活动外,还有诸如观察、调查等活动。
2.开放性:开放性的教材富有吸引学生活动的魅力,能够唤起学生挖掘自身潜力的意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3.科学性:在适度降低知识难度的同时,调整不同学段的要求使其符合儿童认知,思维特点,既增加了科学性,也为提高教学实效性创造了条件。
4.自主性:课程不再仅仅是国家或地方教育机构的事,教师和学生也可参与课程的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三、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
1.道德伦理素养
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为此教师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高度自觉、自我监控”。
2.知识素养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为了保证教学内容不陈旧、不过时,能够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教师必须在精通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外具备多方面的文化基础知识修养。
3.技能素养
(1)组织教育:善于了解和研究学生,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2)学会表达:包括富有情感并生动的口语表达,流畅的书面表达及适宜的体态语表达。
(3)学会交往:包括学生理解、欣赏、激励与合作,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造就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
(4)学会管理:掌握课堂管理艺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5)学会自我调控: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