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指导,帮助学生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学生“学”是教学过程发展变化的内因,教师“教”是促进学的外部条件.“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导学
教师的引导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应如何有效地施导?结合实践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导"在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意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种形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最高学习巅峰.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一课时,我首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竞猜”活动:依次由学生任意列举一些整数,大家来判断它们能否被2、3或5整除,看谁答得快。结果每次都是老师取胜。老师的“神速”判断使学生疑惑不解,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老师的“妙法”。教师顺势导入新课:“能被2、3或5整除的数都有一定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会迅速而又准确。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学习这个内容。只要大家认真学,以后一定能胜过老师!”
二、引导对比,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简写规则较多,对于四年级儿童来说,掌握并熟练运用较为困难。他们简写时所出现的大多数错误往往是由于循着自己的理解造成的。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由于对规则的制定缺乏应有的了解,常常存在“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疑问。比如:学生将“aX2”简写成“a2”,将“1Xa”简写成“1a”,将“a2”读成“a二”等。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这些规则与相关规定加以对比,让儿童在对比中从自己的体系中分化出合理的规则。对省略乘号的规则,我通过虚拟数学王国中“x”与“×”,由于人们使用的混淆而发生争执的童话,形象化的演绎让儿童明白:省略乘号可以避免与“x”的混淆。对“a×2”的简写成“2a”的规定,我将其与“a×a”写成“a2”及表示一列数“a1、a2、a3。。。。。。”中的“a2”对比呈现,学生们很快明白:“2a”中的“2”写在前面是为了避免与后两者混淆,后两者将“2”一个写在上,一个写在下,一个读作“a的平方”,一个读作“a二”,都是为了区别,而平方是一种比乘法更高级的运算,写在上方更合理。
三、“导”在学法提示,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拟定阅读思考题时,我十分注意:1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2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3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即重概念,重算理,重思路。学生按照思考题提出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去看课本(插图)、理思路、找难点、抓重点、想疑点。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例3(相遇问题),我拟定了以下一组思考题:1看例3和示意图,想相向是什么意思?2看课本中列出的方程,想它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出的?3看解题的过程,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是什么?4你还能根据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列出别的方程?5比较一下,这些不同的方程中哪种最简便?这组思考题从审题入手,较好地引導学生掌握自学应用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看,弄清了思路:通过想,找到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通过做,掌握了列方程解这类应用题的规律及方法。
四、教师的引导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留空间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弄清楚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主角,主体,教师要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把机会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真地思考问题。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一份自由的思考空间。
3、引导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问题
语言是最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工具,它与思维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应是主体。数学教学理论发展到现在,进一步细致地分析数学教师的作用,明确数学教师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能动性,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姜继兵.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0(6):20-20.
[2]高立平.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与“导”[J].学园,2013(11):147-14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导学
教师的引导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应如何有效地施导?结合实践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导"在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意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种形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最高学习巅峰.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一课时,我首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竞猜”活动:依次由学生任意列举一些整数,大家来判断它们能否被2、3或5整除,看谁答得快。结果每次都是老师取胜。老师的“神速”判断使学生疑惑不解,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老师的“妙法”。教师顺势导入新课:“能被2、3或5整除的数都有一定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会迅速而又准确。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学习这个内容。只要大家认真学,以后一定能胜过老师!”
二、引导对比,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简写规则较多,对于四年级儿童来说,掌握并熟练运用较为困难。他们简写时所出现的大多数错误往往是由于循着自己的理解造成的。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由于对规则的制定缺乏应有的了解,常常存在“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疑问。比如:学生将“aX2”简写成“a2”,将“1Xa”简写成“1a”,将“a2”读成“a二”等。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这些规则与相关规定加以对比,让儿童在对比中从自己的体系中分化出合理的规则。对省略乘号的规则,我通过虚拟数学王国中“x”与“×”,由于人们使用的混淆而发生争执的童话,形象化的演绎让儿童明白:省略乘号可以避免与“x”的混淆。对“a×2”的简写成“2a”的规定,我将其与“a×a”写成“a2”及表示一列数“a1、a2、a3。。。。。。”中的“a2”对比呈现,学生们很快明白:“2a”中的“2”写在前面是为了避免与后两者混淆,后两者将“2”一个写在上,一个写在下,一个读作“a的平方”,一个读作“a二”,都是为了区别,而平方是一种比乘法更高级的运算,写在上方更合理。
三、“导”在学法提示,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拟定阅读思考题时,我十分注意:1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2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3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即重概念,重算理,重思路。学生按照思考题提出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去看课本(插图)、理思路、找难点、抓重点、想疑点。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例3(相遇问题),我拟定了以下一组思考题:1看例3和示意图,想相向是什么意思?2看课本中列出的方程,想它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出的?3看解题的过程,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是什么?4你还能根据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列出别的方程?5比较一下,这些不同的方程中哪种最简便?这组思考题从审题入手,较好地引導学生掌握自学应用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看,弄清了思路:通过想,找到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通过做,掌握了列方程解这类应用题的规律及方法。
四、教师的引导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留空间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弄清楚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主角,主体,教师要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把机会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真地思考问题。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一份自由的思考空间。
3、引导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问题
语言是最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工具,它与思维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应是主体。数学教学理论发展到现在,进一步细致地分析数学教师的作用,明确数学教师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能动性,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姜继兵.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0(6):20-20.
[2]高立平.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与“导”[J].学园,2013(11):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