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闻摄影的视觉效应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tti_sq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模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人类已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新闻传播领域,受众面对浩繁的新闻信息,往往会被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上的新闻图片所吸引。正是这样的传播方式,让受众更直观、更便捷、更迅速地了解了事件,新闻摄影正带着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通过直观的新闻形象,丰富、快捷的新闻信息,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受众。
  关键词 新闻摄影 效应
  新闻摄影作为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实用学科,无论专业还是业余摄影者,只有了解它的内在特点,掌握它的固有规律,才能拍出精彩的新闻摄影图片,新闻摄影是对真人真事的形象化报道,它的纪实性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可信性。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新闻样式。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人们会发现自己已经踏入了一个崭新的传媒时代,图像的传播得到愈来愈多人们的认同。放眼报刊,图片的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好的照片上了头版、头条与报眼,头版常有专题式的辟栏甚至全版摄影报道。新闻图片为一天的新闻制造了气氛,它以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生动感给人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如何产生视觉冲击力什么是视觉冲击力?《新闻摄影教程》这么说,视觉冲击力由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震撼人心的效果构成。我认为,它应该是利用摄影手段使人们通过视觉到思维这一过程中产生震撼效果的作用力。它是人们对图片的主观的感知,对人们视觉的冲击,感情的共鸣,对人们心灵的震撼。
  一、新闻图片要有新闻价值
  要讨论新闻摄影的视觉冲击力,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新闻摄影。在新闻摄影的概念界定上,目前有着不同的说法,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的拍摄教材中是这样说的,“简单地说,新闻摄影就是用一幅或几幅照片讲述一个新闻故事……我们完全可以不仅从新闻实践的角度,而且从新闻理论上都可以理直气壮地、鲜明地提出这样一个新概念:新闻图片已成了一种独立的、被广泛应用的新闻体裁,照片本身具有新闻价值的内涵,它是整个版面新闻含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新闻摄影区别于一般摄影的特性就在于它的新闻性。图片本身要有新闻的内涵,才能称之为新闻图片。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从何而来?关键在于它的新闻可视信息含量。新闻含量和画面表现力完美、巧妙结合的照片,才有放大的价值,它应该是最直接反映主题、最强烈地表达情感、为整个版面定下基调的图片,是版面的亮点与中心。光可读是不够的,还必须耐读,光有视觉效果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心灵撞击。“一图胜千言”是追求的境界,好的图片就应做到这一点。
  那么,一幅新闻图片想要有视觉冲击力,它就不可或缺新闻价值要素。而新闻价值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时新性。
  伴随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时新性的要求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新闻只有一天的寿命,过了一天就要加上新的内容。图片报道也要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抢第一信息。试想,如果不是第一时间的照片,人家可能已经会看到其他报纸的图片报道,或者已经看到电视报道了,或者看过网络报道了,那么你的图片就显得有些软弱无力,对于已经知晓的事物,它对于人们构成的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就不会有那么强烈了。
  2、重要性和显著性。
  如今已形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而媒介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重大题材的新闻上。回顾这几年的报刊上的图片,尤其是大报的头版,哪幅不是重要或显著的题材?哪幅不是相关的大事、盛事?从政治到经济,甚至娱乐,重要的事情本身就是新闻,而大名鼎鼎的人,声名狼藉的人,古怪的人,都能够极大的引起受众的兴趣。
  3、人情味和接近性。
  曾有人说,人情味(或称为趣味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的试金石。他们认为“趣味是吸引读者的良方”。新闻摄影可以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和认识自身,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的参照体。西方记者在拍摄新闻图片时非常注重人性化,用情感去打动读者。然而有些报纸上的照片太模式化,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看不出什么味道来,这样就算是放再大,读者也只是扫一眼罢了,是不能引起人们的购买欲的。有些以静物为主,没有生气的经济图片,如一台机器、一条生产线就显得理念性太强,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很呆板。要想吸引受众的视线,冲击受众的心灵,图片的构图里就少不了人做主角。要拍出一幅好照片,要让震撼人们的心灵,首先要学会从生活中,从社会上去寻找题材,受众身边发生的,受众想知道的想看到,受众觉得有趣的,都应该采纳入相机镜头。毕竟,新闻摄影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它就总是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是处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当中,它要直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新闻摄影应直面人生,正视社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受众。
  记者作为摄影主体,不应满足于粗浅的画面语言,而力求以丰富的画面语言最佳地表达新闻事实,这样才能增强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在新闻摄影中,摄影记者总是在通过画面将自己对新闻事件的态度,价值取向及感受传达给读者,其画面语言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受众的情绪和体验。摄影记者需调动各种表现手段,借鉴融通,丰富加强其画面语言的表叙能力,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说出富有感染力的话,以深厚的洞察力,真实的描述新闻事件的本质,环境和气氛,揭开自然与社会表面形形色色的帐幕,把人类最本质、最深层、最质朴的东西呈现给受众。在报刊片面上,只有那些具有张力和冲击力的画面才能吸引受众,只有那些饱含情感的画面才会感染人。
  二、好图片给受众带来视觉冲击力
  换言之,视觉冲击力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中国著名报人戈公振挥笔文采斐然,但他在著述《中国报学史》的时候十分推崇图片,言之“文义有深浅,而图画则尽人可阅;纪事有真伪,而图画则**裸表出”。他还从营销的角度看好图片,誉为“最能吸引读者而推广一报之路”。有位图片编辑这么说道:“报纸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与版面的美观程度有直接影响。照片为一天的新闻制造气氛,它诱使我们去读一条本来可能会被忽视的报道,或者刺激我们的视觉吸引我们去买一张报纸。在报纸上,照片已成为打破单调版面的手段,是帮助读者从一条报道转向另一条报道的版面上的阶石。”   为什么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能吸引人们去购买报纸?新闻图片担负着传递信息、娱乐消遣、鉴赏、教育等多种功能,它们以前所未有的真实感给人的视觉带来强大的冲击,与之相比,同样对一个事件的描述,传统文字只能望其项背。
  报纸上许多精致的画面增强了版面的视觉冲击力,在密集的信息轰炸中极具现场感的图片让人一目了然,与读者的“快览”心理合拍。因此充分使用照片激活版面,已经成为今天新闻纸之间,甚至媒介之间争夺受众的重要手段。据北京一家专业调查机构的调查,图片已成为读者的第一阅读率,以前是“读报先读题”,现在兼有“读报先读图”之势。图片在版面上的地位和主标题一样显得举足轻重。新闻摄影便以“一图抵千字”的架势在报刊上占据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版面。一张放大的新闻图片比密密麻麻的文字更能震撼人们的心灵,这就是图片在媒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图片本身越来越追求惊人效果的原因。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就是版面的亮点,它能美化版面,它能满足人们享受快捷、养眼信息的需求,版面亮点能够带来报纸在零售市场上的“卖点”。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它能促进报纸的发行量,它能让媒体赢利!
  三、摄影记者无法把握好视觉冲击力的“度”
  眼下,视觉冲击力成了时髦的词语,一提到新闻图片,就会提到视觉冲击力。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成了衡量新闻图片的质量和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标准。而对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的内涵及构成冲击力的要素却众说纷纭。有些摄影记者一味地猎奇争艳,追求耸人听闻的新闻事件,有的摄影记者不顾新闻事实和个人思想感情准确传递和表达,追求画面光影韵律节奏的新奇好看,粗看照片画面是“美”了,但细看则空洞无物,不知所云。在一些摄影记者和通讯员的新闻摄影作品中,大量存在着不分拍摄场合和拍摄对象,不顾表达意图和要传递的新闻事实而乱用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以至于使人物变形失真。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认识都脱离了新闻图片的功能和性质,单纯就事论事探讨冲击力的问题,不免有所偏颇,一个片面强调夸大了内容的重要性,一个过于强调突出了形式的重要性,而看不到二者之间有机的必然联系。构成新闻图片视觉冲击力的关键要素究竟有哪些?
  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仔细分析字面意思,视觉冲击力包含生理和心理两层意思:一是视觉是对读者眼睛对画面感受来说的;二是冲击力是对读者的心灵感染力和吸引力来说的,综合这两层意思。新闻图片的冲击力就是图片画面形象对读者的吸引力、感染力,或者说画面形象的表现力、表达效果。
  从新闻图片的属性和功能来说,报道受众欲知而未知的事和传递信息,是它的首要主要职责。衡量任何一件新闻作品的价值不管图片或文字,不外乎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也就是新闻内容和表现形式两者相结合的问题,其中新闻内容和价值是主要的,处于支配地位,而形象价值和表现形式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是为表达传递的新闻内容和主题服务,新闻价值要靠形象价值来体现。
  有些报纸在处理图片时还一味求新、求奇、求刺激,全然不顾一张报纸面对的是全体受众,有些图片明明“少儿不宜”,有些图片会给当事人带来伤害,有些图片则毫无审美愉悦。如为了报道事故,就让受众看身首异处的尸体,为了报道公厕不卫生,就让受众看粪便横流的情景。记者为了追求个人风格,追求视觉冲击力而挖空心思把摄影与真实拉开距离,殊不知,真正有价值的摄影作品还是那些记录传达了人文、社会、历史信息的新闻摄影作品。
  媒体要充分研究了解受众心理。媒体当然总是希望自己的传播能引起受众的最大注意,能很快地打动受众,因此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一种具有高刺激强度的过度传播,殊不知这反而会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过多过大过于花哨反而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浮躁之感迎面扑来,港台报纸和广东某些刻意模仿的报纸就属此类。近日一家报纸在进行读者调查时,在“使用图片方面”,读者反馈的意见也是“图片太多,有些不该放大的图片也放大。”。现在已有不少读者对“泛视觉化”的倾向啧有烦言,甚至认为这是“稿子不够图片凑”。长久这样下去,报纸不尽不能达到争取受众的初衷及目标,反而会失去受众的信任,不再具有竞争力。
  曾有人说,本世纪100年中的视觉艺术图像,其绝对数要超过以往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创造的视觉艺术图像的总和。以摄影为核心的现代图像文化的“冰山浮起”——带来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和对非图像文化统治地位的冲击。面对“读图时代”,新闻媒体既要了解掌握受众心理,又不能全然迎合低级趣味,只有把握好“度”,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坚守一张报纸的格调,才能真正长久地吸引属于自己的特定读者群。
  参考文献:
  [1]吴常云.传媒时代的中国摄影之媒体竞争加剧[J].中国摄影,1999(12).
  [2]刘文奕.图像文化正在到来[N].人民摄影报,1999/10/5 3.
  [3]刘树勇.报道摄影中的个人身份和位置[J].中国摄影,1999(11).
  [4]金丹霞.“读图时代”的冷思考[J].网络资料2001/8/1 5.
  [5]徐忠民.新闻摄影学[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6]世界摄影.1999-2000年图片资料8.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工业革命到现在,设计一词越发被重视。不可否认,设计对社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同时,设计文化的积淀最终成了品牌的形象,无声无臭地为企业创造着品牌价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进程。本文一方面阐述了中外工业设计的发展异同,同时结合历史,用典型的事例来说明当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并结合品牌的建立这一话题,探讨当代工业设计与社会经济的接洽。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发展 经济 定位  在
多媒体像其他教具一样,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不是任何课程、任何时间都适用的。如果滥用,就会适得其反。比如珠算教学,算盘就是再好不过的工具了,如果把授课内容、口诀甚至是算盘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认为要着重解决好几个问题: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坚持集体领导,切实提高集体领导水平;发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历史性盛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
期刊
驱车从丽江市区出发,半个小时后便能来到古城区七河镇金龙村.rn顺着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村道往里走,只见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房子鳞次栉比,村民住房的墙面上,都涂着各种各样的
新闻摄影是新闻内容和摄影手段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兼备摄影和新闻的属性,对新近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图像报道(辅以简要的文字)。而纪实摄影因其在社会功效上与新闻摄影
提起象鼻山,大概很多人都会想到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此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漓江边伸鼻豪饮的巨象而得名,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标志。那么,你知道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的清风岭,
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做强中国资本市场。从微观层面看,“大小非”和“大小限”形成的两座堰塞湖是制约提振股市的重要因素。  锁一爬二、新老划断导致堰塞湖  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上采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单一模式,送股后,非流通股股东则获得了流通权。考虑到非流通股股东送完股即获得流通权致使市场压力骤增,监管部门颁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锁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送股之日起12个月后,仅可流通上
本文简述了建筑空间构成要素的特点,对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意义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摘 要】功能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效能。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效能。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认识、理解。关于思想政治学科的导向和个性化功能,我们可以作以下几个方面的表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导向;功能  一、导向功能的含义和分类  1.思想政治课导向的含义  思想政治学科的导向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能够在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