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每年九月份开学后不久,总会有很多家长因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变得“不爱上学”而苦恼。他们困惑的是:开学时,那个向往成为一名小学生、兴冲冲踏进校园的“小豆包”怎么一下子“厌学”了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上学呢?为此,我们听听学校老师、过来的家长及专家怎么说。
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而且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然而,很多孩子刚刚步入小学的大门,却表现出了逃避甚至厌恶上学的倾向。作为从事低年级班主任多年的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我发现那些不爱上学的孩子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问题一:自理能力不足
小学和幼儿园是截然不同的环境,由于父母的溺爱,很多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不会做,在学校里往往手忙脚乱。他们不是丢了铅笔就是书本找不到了,这样的孩子,会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他们害怕上学。
曾经教过一个孩子叫铭铭,每天早上妈妈都给他收拾好文具以及书本。可是一到学校,他总是用了铅笔不知道放进文具盒而随手乱扔;书本更是扔的满地都是。这样一来,当他想要使用文具或看书的时候找不到,经常别的孩子都快写完练习题了,他还没有找到铅笔和书本在哪里。
这样的孩子由于自理能力上的欠缺,会受到老师以及父母的责备,时间长了就会使他厌恶学校生活。就这些情况来看,在入学前,父母对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就变得非常重要。
1.在游戏中教会孩子自理。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陪伴孩子游戏更是我们做父母的快乐。其实只要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稍加用心,就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收拾好玩具。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收拾,慢慢地就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殊不知这样做无形之中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遇到事情就过份地依赖家长,使得他们一旦离开家长的怀抱,就会变得不适应。所以,家长应该在生活中逐渐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从吃饭、穿衣、睡觉这些小事做起,慢慢地使孩子掌握一些独立生活的技能,才会使他们在离开家长到陌生的环境后能更快地适应。
问题二:不会与同学相处
曾经教过一个叫诔的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过程中,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只要有其他孩子不服从他的意志,他对同学轻则辱骂,重则动手。时间长了,其他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躲着他。因此,他越来越觉得上学没有意思,因为在学校里他没有朋友,很孤单。
由于孩子在学校里与其他孩子相处不好,导致孩子厌学,甚至发展到逃学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实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孩子和同学和睦相处,孩子因没有朋友而厌学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家长要摆正心态,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经常听到这样的例子:孩子在游戏的时候,如果与其他小伙伴发生冲突了,家长因心疼自己的孩子,会告诉孩子:“不能吃亏,他要是欺负你,你就狠狠地打他”这样的话。孩子毕竟年龄他们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家长这样的灌输,再和其他小伙伴冲突的时候,他就会照着家长说的去做。可想而知,我们家长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多么可怕的种子。看到孩子受到欺负,作为家长心疼是肯定的,关键是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这样的事情。以暴制暴是绝对不可取的。不妨和孩子一起想一想这次冲突是怎样发生的?自己有没有过错?这样的自检会让孩子在以后的交往中及时纠正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问题三:与爸爸妈妈交流沟通不够
入学后,每天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是家长最想知道的。而有些孩子却不愿意和家长说自己在学校的情况,甚至对家长说谎话,这样就使得我们的家长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契机。
曾经教过一个叫阳的孩子,他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决定找他的妈妈沟通T孩子的情况。当我们交谈后,我发现阳阳回家和妈妈很少说学校里的事情,即使妈妈问,也不说实话。妈妈对他在学校的表现根本就不知情。
家长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起,与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如在上幼儿园时,孩子每天回家后,爸爸妈妈应主动与孩子亲切交流。时间长了,即使我们家长不去询问,孩子也会主动地把自己一天的事情告诉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我们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述,尤其是我们觉得孩子的做法有错误的时候,切记不要马上呵斥孩子。要耐心地等孩子讲完之后,再找合适的时机与孩子沟通,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家长的批评而在讲述的过程中有所保留。
问题四: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孩子从幼儿园走到一年级的课堂上,家长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一句话常挂在家长的嘴边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觉得真正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不是知识的储备,而是习惯的培养。
曾经教过一个叫勇的孩子,他年龄不比别的孩子小,智商也没问题,就是学习成绩差。他妈妈一到学校来,就急得掉眼泪。经过我的观察,他在上课的时候,身子坐得直直的,似乎很用心听讲的样子,其实他几乎就没有听见老师说什么,经常叫起来不知道老师叫他干什么。后来我只好把他的座位调到最前面,经常提醒他注意听讲,当他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之后,成绩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儿童早期是孩子养成习惯的最佳期,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孩子几乎都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对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更是百看不厌。通过看电视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开拓孩子的视野,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看电视的时间过长,不仅对孩子的视力的损伤,更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看电视多的孩子通常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看惯了颜色丰富,流动画面的孩子,又怎么会对课堂上较单调的的数字和文字感兴趣呢?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家长应该陪同,帮助孩子选择电视节目并控制他看电视的时间。
2.让孩子和书交上朋友。
书应该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书不仅可以提供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地,更会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可以在每天晚上的固定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交流书中的内容,睿智的家长可以借助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对孩子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寄托。孩子的一年级走过了就不会再重来,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才不会让孩子在一年级时留下遗憾和叹息。
(高艳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市骨干教师)
责编:王敬川
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而且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然而,很多孩子刚刚步入小学的大门,却表现出了逃避甚至厌恶上学的倾向。作为从事低年级班主任多年的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我发现那些不爱上学的孩子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问题一:自理能力不足
小学和幼儿园是截然不同的环境,由于父母的溺爱,很多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不会做,在学校里往往手忙脚乱。他们不是丢了铅笔就是书本找不到了,这样的孩子,会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他们害怕上学。
曾经教过一个孩子叫铭铭,每天早上妈妈都给他收拾好文具以及书本。可是一到学校,他总是用了铅笔不知道放进文具盒而随手乱扔;书本更是扔的满地都是。这样一来,当他想要使用文具或看书的时候找不到,经常别的孩子都快写完练习题了,他还没有找到铅笔和书本在哪里。
这样的孩子由于自理能力上的欠缺,会受到老师以及父母的责备,时间长了就会使他厌恶学校生活。就这些情况来看,在入学前,父母对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就变得非常重要。
1.在游戏中教会孩子自理。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陪伴孩子游戏更是我们做父母的快乐。其实只要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稍加用心,就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收拾好玩具。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收拾,慢慢地就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殊不知这样做无形之中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遇到事情就过份地依赖家长,使得他们一旦离开家长的怀抱,就会变得不适应。所以,家长应该在生活中逐渐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从吃饭、穿衣、睡觉这些小事做起,慢慢地使孩子掌握一些独立生活的技能,才会使他们在离开家长到陌生的环境后能更快地适应。
问题二:不会与同学相处
曾经教过一个叫诔的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过程中,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只要有其他孩子不服从他的意志,他对同学轻则辱骂,重则动手。时间长了,其他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躲着他。因此,他越来越觉得上学没有意思,因为在学校里他没有朋友,很孤单。
由于孩子在学校里与其他孩子相处不好,导致孩子厌学,甚至发展到逃学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实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孩子和同学和睦相处,孩子因没有朋友而厌学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家长要摆正心态,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经常听到这样的例子:孩子在游戏的时候,如果与其他小伙伴发生冲突了,家长因心疼自己的孩子,会告诉孩子:“不能吃亏,他要是欺负你,你就狠狠地打他”这样的话。孩子毕竟年龄他们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家长这样的灌输,再和其他小伙伴冲突的时候,他就会照着家长说的去做。可想而知,我们家长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多么可怕的种子。看到孩子受到欺负,作为家长心疼是肯定的,关键是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这样的事情。以暴制暴是绝对不可取的。不妨和孩子一起想一想这次冲突是怎样发生的?自己有没有过错?这样的自检会让孩子在以后的交往中及时纠正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问题三:与爸爸妈妈交流沟通不够
入学后,每天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是家长最想知道的。而有些孩子却不愿意和家长说自己在学校的情况,甚至对家长说谎话,这样就使得我们的家长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契机。
曾经教过一个叫阳的孩子,他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决定找他的妈妈沟通T孩子的情况。当我们交谈后,我发现阳阳回家和妈妈很少说学校里的事情,即使妈妈问,也不说实话。妈妈对他在学校的表现根本就不知情。
家长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起,与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如在上幼儿园时,孩子每天回家后,爸爸妈妈应主动与孩子亲切交流。时间长了,即使我们家长不去询问,孩子也会主动地把自己一天的事情告诉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我们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述,尤其是我们觉得孩子的做法有错误的时候,切记不要马上呵斥孩子。要耐心地等孩子讲完之后,再找合适的时机与孩子沟通,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家长的批评而在讲述的过程中有所保留。
问题四: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孩子从幼儿园走到一年级的课堂上,家长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一句话常挂在家长的嘴边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觉得真正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不是知识的储备,而是习惯的培养。
曾经教过一个叫勇的孩子,他年龄不比别的孩子小,智商也没问题,就是学习成绩差。他妈妈一到学校来,就急得掉眼泪。经过我的观察,他在上课的时候,身子坐得直直的,似乎很用心听讲的样子,其实他几乎就没有听见老师说什么,经常叫起来不知道老师叫他干什么。后来我只好把他的座位调到最前面,经常提醒他注意听讲,当他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之后,成绩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儿童早期是孩子养成习惯的最佳期,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孩子几乎都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对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更是百看不厌。通过看电视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开拓孩子的视野,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看电视的时间过长,不仅对孩子的视力的损伤,更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看电视多的孩子通常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看惯了颜色丰富,流动画面的孩子,又怎么会对课堂上较单调的的数字和文字感兴趣呢?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家长应该陪同,帮助孩子选择电视节目并控制他看电视的时间。
2.让孩子和书交上朋友。
书应该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书不仅可以提供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地,更会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可以在每天晚上的固定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交流书中的内容,睿智的家长可以借助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对孩子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寄托。孩子的一年级走过了就不会再重来,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才不会让孩子在一年级时留下遗憾和叹息。
(高艳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市骨干教师)
责编:王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