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职生学习、生活、处事的态度,抓住中职生的特点,从思想、心理、学习方法、习惯、教学经验等方面进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论述,并指出与中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认识偏差 学习目标 自卑心理 问题情境
中职生正处于人生阶段的黄金时期——青春期,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比较贪玩,尤其是“90后”,具有无拘无束“放得很开”的性格特点。正是由于无拘无束“放得很开”,他们在学习职业技术的过程中对待学习常常“敷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会做的题目立刻就问,问完了写完了下次还不会。如何在教学中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学好职业技术知识,在满怀信心与活力的状态下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成为中职教师非常重要的教育问题。
一、纠正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思想是中职教学的基础。现实生活中,中职生往往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刻。由于中职生家长都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还有一部分在农村务农,思想相对落后,本身就认为学习没什么太大的用处,甚至认为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这些都造成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普遍认为混个毕业证就可以。针对中职生这种混日子的思想,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从社会现象分析入手,多使用对比教育纠正学生认识的偏差,通过对比的差异提高中职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二、从专业角度入手,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
目标是中职教学的核心。中职教育的优势主要在于授予学生专业知识,比大学生更早一步地融入社会,让中职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所教课程的专业角度出发,对专业的前景进行展望及规划,让学生认识到本专业的优势,对将来的工作岗位、行业性质、特点进行分析,给自己定一个发展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要付出努力,从专业基础知识开始学起,一步步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应对所有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与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及领会每门专业课的知识覆盖范围,开设的必要性,适用方面及课程特点,让学生在从事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做目标明确的人,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内容,达到什么要求等。
三、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坚强的自信心
自信是中职教学的前提。缺乏自信是中职生在性格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缺陷,主要因为中职生的心理、生理发展都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中职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平平,往往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存在自卑心理,对自己能否学好专业课程缺乏自信。在教学中让中职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坚强的自信心是教学的保障,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学习辅导、课堂回答问题等方面,经常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往中,可以多介绍往届毕业生的优秀事迹,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通过往届毕业生良好的工作状态及生活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导学生:中职生只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一样可以取得优秀的学习及工作成绩,要敢于相信自己,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树立信心,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四、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中职教学的关键。明确了学习目标,树立了自信心,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中职生年纪小,理解能力弱,基础比较薄弱。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课堂听课记笔记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指导及强化外,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事半功倍的学习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看到了一些成效,明白了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坚持好的学习方法,是可以取得明显的进步的。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环境是中职教学的保障。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普遍存在好奇心、好胜心、虚荣心等特点。教学中多运用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问题环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实践证明,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一些与教授内容有联系的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问题的选择。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未知领域涉及的太多,学生很难理解;问题难度太小,学生一听就会,就不能吸引学生。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要看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是学生“似懂非懂”的。要把握好这个“度”就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水平构成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应用中,既可以是教师教授新课的时候引出问题,又可以作为课后教学内容的引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总之,我们要正确对待存在于中职生身上的各种问题,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只要找到这些原因,并且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就能改变他们,成为他们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唐代大思想家、文学家韩愈曾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尤其是中职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发掘与完善教学方面与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与职业精神,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才能为社会为国家输送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丽琴.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凤杰,刘文.大学生学习动机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认识偏差 学习目标 自卑心理 问题情境
中职生正处于人生阶段的黄金时期——青春期,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比较贪玩,尤其是“90后”,具有无拘无束“放得很开”的性格特点。正是由于无拘无束“放得很开”,他们在学习职业技术的过程中对待学习常常“敷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会做的题目立刻就问,问完了写完了下次还不会。如何在教学中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学好职业技术知识,在满怀信心与活力的状态下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成为中职教师非常重要的教育问题。
一、纠正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思想是中职教学的基础。现实生活中,中职生往往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刻。由于中职生家长都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还有一部分在农村务农,思想相对落后,本身就认为学习没什么太大的用处,甚至认为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这些都造成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普遍认为混个毕业证就可以。针对中职生这种混日子的思想,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从社会现象分析入手,多使用对比教育纠正学生认识的偏差,通过对比的差异提高中职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二、从专业角度入手,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
目标是中职教学的核心。中职教育的优势主要在于授予学生专业知识,比大学生更早一步地融入社会,让中职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所教课程的专业角度出发,对专业的前景进行展望及规划,让学生认识到本专业的优势,对将来的工作岗位、行业性质、特点进行分析,给自己定一个发展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要付出努力,从专业基础知识开始学起,一步步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应对所有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与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及领会每门专业课的知识覆盖范围,开设的必要性,适用方面及课程特点,让学生在从事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做目标明确的人,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内容,达到什么要求等。
三、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坚强的自信心
自信是中职教学的前提。缺乏自信是中职生在性格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缺陷,主要因为中职生的心理、生理发展都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中职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平平,往往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存在自卑心理,对自己能否学好专业课程缺乏自信。在教学中让中职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坚强的自信心是教学的保障,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学习辅导、课堂回答问题等方面,经常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往中,可以多介绍往届毕业生的优秀事迹,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通过往届毕业生良好的工作状态及生活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导学生:中职生只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一样可以取得优秀的学习及工作成绩,要敢于相信自己,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树立信心,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四、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中职教学的关键。明确了学习目标,树立了自信心,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中职生年纪小,理解能力弱,基础比较薄弱。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课堂听课记笔记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指导及强化外,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事半功倍的学习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看到了一些成效,明白了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坚持好的学习方法,是可以取得明显的进步的。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环境是中职教学的保障。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普遍存在好奇心、好胜心、虚荣心等特点。教学中多运用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问题环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实践证明,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一些与教授内容有联系的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问题的选择。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未知领域涉及的太多,学生很难理解;问题难度太小,学生一听就会,就不能吸引学生。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要看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是学生“似懂非懂”的。要把握好这个“度”就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水平构成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应用中,既可以是教师教授新课的时候引出问题,又可以作为课后教学内容的引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总之,我们要正确对待存在于中职生身上的各种问题,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只要找到这些原因,并且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就能改变他们,成为他们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唐代大思想家、文学家韩愈曾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尤其是中职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发掘与完善教学方面与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与职业精神,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才能为社会为国家输送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丽琴.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凤杰,刘文.大学生学习动机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