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完孩子以后,多数家庭都会有“热情的老一辈”,积极包揽了工作日的白天,帮忙带孩子, 而主带人基本为姥姥或奶奶。
本来应该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妈妈们能够不必365天×24小时全年无休,甚至可以继续一心在职场上奋斗,赚奶粉钱,追求自我价值;而老人们也能找到含饴弄孙的乐趣。
但万万没想到,老一辈的育儿经让不少妈妈频频吐槽,崩溃不已……
学步
萌萌妈说,自己家的女儿才6个月,老人就积极地购买学步车,盘算着怎么教孩子走路。而在萌妈多方查阅的资料里,孩子至少也要等到十个月以后,才能够进入学习走路的阶段。
不忍心打击老人教孩子的热情,但担心过早教孩子走路有坏处,只能旁敲侧击地告诉老人,“学走路也没那么着急”。没想到,老人还苦口婆心地劝解她,孩子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早学会总比晚学会好!
叨叨:
学习走路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操之过急会对孩子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孩子的骨骼处在生长发育中,从十个月到一岁左右,孩子的骨骼发育才足以支撑他扶着学走。如果人为地过早学习走路,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在因为身体的负担过重变成X型或者O型腿。
另外也不应该让仅几个月的婴儿宝宝,扶着站在大人腿上或沙发上蹦跳。不要说这是因为宝宝喜欢。如果大人没有这样逗引尝试,宝宝自己不会想起来去大人腿上蹦跳。这种方式对小月龄的宝宝非常不好,很可能会影响到宝宝腿部发育。
只要在10—15个月期间,宝宝能学会走路都是很正常的。
同时,孩子学习走路应该避免使用“学步车”等辅助道具,学步车并不能帮助他学习走路,相反,它们会耽误孩子正常的动作发育。同时学步车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学会很熟练的爬行,然后通过站立、扶走、独走等方式的循序渐进,让孩子锻炼腿部肌和四肢协调能力,为走路打好基础。
胖瘦
对家里的老人来说,宝宝是不是个头大、长得壮简直是心中的头等大事。洋洋妈一提起“孩子体重”就头疼不已,因为自家老人太在乎孩子的身高体重了!
洋洋妈很无奈,因为自己的儿子吃得并不少,身体素质也不差,生病都很少。但是在老人眼里,孩子不是胖胖的,就是不健康,被别的小孩子比下去了,简直太让人生气了。
于是每顿饭总会把洋洋喂到撑,甚至以买玩具、坐摇摇车、给糖等条件来利诱洋洋多吃一口,有时为了多喂一口饭可以追着孩子一小时。洋洋妈面对老人的一番好意,最终却还是免不了一番争执。
叨叨:
体重并不是衡量孩子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一味想增加孩子的体重,会让孩子营养摄入过量反而却产生一系列问题。营养过剩的直接后果是孩子肥胖,这在许多家长眼里是一件“孩子养得好”的有利证据,但这会让孩子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增大很多。
一味在意孩子是不是长得比其它孩子胖,不如花点心思在孩子的营养搭配上,看看是否营养均衡,让孩子的成长更加匀称、健康。
辅食
孩子怎么吃才健康,这个问题朵朵妈和老人争论了很久。在朵朵外婆看来,孩子应该早一点添加辅食,饮食的多样化才能帮助孩子身体长好,光喝奶肯定不够啊!
而朵朵妈妈则坚持按照科学的喂养办法,拒绝过早给孩子添加辅食,不想给孩子的肠胃增添负担。朵朵妈妈和外婆争执了好几回,而朵朵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外婆一定会给3个多月的朵朵弄点米糊、炖蛋吃吃……
豆豆妈三番两次告诉老人,孩子吃饭清淡一点比较健康,而老人认为,有味道的东西才能刺激孩子的味蕾,帮助孩子提高胃口。
最让豆豆妈无奈的是,孩子生病没胃口只吃点稀粥,老人怕孩子没胃口,什么咸鸭蛋、腌萝卜丁一股脑地端给孩子下饭吃!豆豆妈据理力争毫无效果。
叨叨:
辅食添加过早,對孩子的肠胃会产生很大的负担,孩子那不太成熟的肠胃还不能处理多样化的食物,直到6个月左右,很多消化酶才开始工作。如果过早摄入辅食会让孩子消化不良,甚至过敏。
而在食物的摄入成分上,1岁内的孩子不加糖、盐。1岁以上的孩子的食谱应该坚持清淡少盐。日常需要的钠,已经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量,1岁内不需要额外添加盐。
日常生活中,像豆瓣酱、黄酱、酸泡菜、酱黄瓜、腐乳、榨菜、咸鸭蛋、咸鱼和腊肉等也应该尽量避免给孩子食用。这些食物含钠量相当高,应尽量避免给孩子吃。
把尿
小宝妈和上一代的“矛盾”在孩子的把尿问题上,小宝家的观点里,应该尽早给孩子把尿,认为用纸尿裤对孩子的发育有害无利!
而小宝妈听完一些育儿讲座以后,了解到孩子不需要太早把尿,纸尿裤对孩子的生殖器没有任何影响,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了。
老人坚持要给1个多月的小宝把尿,让小宝妈妈跟着学,虽然出点发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小宝妈觉得观念差异引起的矛盾越来越多……
叨叨:
18个月左右,孩子的括约肌和肾脏才逐渐成熟,这时进入如厕训练是比较合适的时间。给宝宝买一个小马桶,引导宝宝大小便坐在自己的小马桶上。
如果过早强迫性地让孩子练习排便,强制性的大小便会引起孩子身体的排斥,发生哭闹等行为。同时,训练的失败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挫败感。
在隔代带娃冲突这件事上,妈妈觉得很心塞,老人觉得很心酸,大家都觉得自己非常疼爱孩子,一心为家庭在付出,却总是慢慢地演变成“养育大战”甚至成为“两代人的矛盾”。
但是,亲爱的妈妈们,如果我们选择了隔代教养,就应该学会机智变通,主抓育儿的大方向,适当“放权”。比如明确和老人表态,以上几条涉及孩子健康的原则是绝对不能逾越的 ;而其它的,能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情,就不要过于斤斤计较了。
毕竟,老人是出于好心才承担起“带娃重任”, 多数老人本应到了享受休闲生活的退休年龄,他们却毫不犹豫地“重上战场”, 甚至人生第一次背井离乡,只为了减轻年轻人的生活负担。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用专业科学的育儿视频、专家讲座、科学育儿公众号,来说服他们的“你们小时候就这么带大的”思想?我们是否可以少一些指手划脚,多一些感恩和夸奖呢?
毕竟,我们的背后正因为有了她们的默默付出,我们才能少承担一些家务,才能不忍痛割爱自己好不容易升上的职位,才能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本来应该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妈妈们能够不必365天×24小时全年无休,甚至可以继续一心在职场上奋斗,赚奶粉钱,追求自我价值;而老人们也能找到含饴弄孙的乐趣。
但万万没想到,老一辈的育儿经让不少妈妈频频吐槽,崩溃不已……
学步
萌萌妈说,自己家的女儿才6个月,老人就积极地购买学步车,盘算着怎么教孩子走路。而在萌妈多方查阅的资料里,孩子至少也要等到十个月以后,才能够进入学习走路的阶段。
不忍心打击老人教孩子的热情,但担心过早教孩子走路有坏处,只能旁敲侧击地告诉老人,“学走路也没那么着急”。没想到,老人还苦口婆心地劝解她,孩子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早学会总比晚学会好!
叨叨:
学习走路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操之过急会对孩子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孩子的骨骼处在生长发育中,从十个月到一岁左右,孩子的骨骼发育才足以支撑他扶着学走。如果人为地过早学习走路,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在因为身体的负担过重变成X型或者O型腿。
另外也不应该让仅几个月的婴儿宝宝,扶着站在大人腿上或沙发上蹦跳。不要说这是因为宝宝喜欢。如果大人没有这样逗引尝试,宝宝自己不会想起来去大人腿上蹦跳。这种方式对小月龄的宝宝非常不好,很可能会影响到宝宝腿部发育。
只要在10—15个月期间,宝宝能学会走路都是很正常的。
同时,孩子学习走路应该避免使用“学步车”等辅助道具,学步车并不能帮助他学习走路,相反,它们会耽误孩子正常的动作发育。同时学步车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学会很熟练的爬行,然后通过站立、扶走、独走等方式的循序渐进,让孩子锻炼腿部肌和四肢协调能力,为走路打好基础。
胖瘦
对家里的老人来说,宝宝是不是个头大、长得壮简直是心中的头等大事。洋洋妈一提起“孩子体重”就头疼不已,因为自家老人太在乎孩子的身高体重了!
洋洋妈很无奈,因为自己的儿子吃得并不少,身体素质也不差,生病都很少。但是在老人眼里,孩子不是胖胖的,就是不健康,被别的小孩子比下去了,简直太让人生气了。
于是每顿饭总会把洋洋喂到撑,甚至以买玩具、坐摇摇车、给糖等条件来利诱洋洋多吃一口,有时为了多喂一口饭可以追着孩子一小时。洋洋妈面对老人的一番好意,最终却还是免不了一番争执。
叨叨:
体重并不是衡量孩子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一味想增加孩子的体重,会让孩子营养摄入过量反而却产生一系列问题。营养过剩的直接后果是孩子肥胖,这在许多家长眼里是一件“孩子养得好”的有利证据,但这会让孩子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增大很多。
一味在意孩子是不是长得比其它孩子胖,不如花点心思在孩子的营养搭配上,看看是否营养均衡,让孩子的成长更加匀称、健康。
辅食
孩子怎么吃才健康,这个问题朵朵妈和老人争论了很久。在朵朵外婆看来,孩子应该早一点添加辅食,饮食的多样化才能帮助孩子身体长好,光喝奶肯定不够啊!
而朵朵妈妈则坚持按照科学的喂养办法,拒绝过早给孩子添加辅食,不想给孩子的肠胃增添负担。朵朵妈妈和外婆争执了好几回,而朵朵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外婆一定会给3个多月的朵朵弄点米糊、炖蛋吃吃……
豆豆妈三番两次告诉老人,孩子吃饭清淡一点比较健康,而老人认为,有味道的东西才能刺激孩子的味蕾,帮助孩子提高胃口。
最让豆豆妈无奈的是,孩子生病没胃口只吃点稀粥,老人怕孩子没胃口,什么咸鸭蛋、腌萝卜丁一股脑地端给孩子下饭吃!豆豆妈据理力争毫无效果。
叨叨:
辅食添加过早,對孩子的肠胃会产生很大的负担,孩子那不太成熟的肠胃还不能处理多样化的食物,直到6个月左右,很多消化酶才开始工作。如果过早摄入辅食会让孩子消化不良,甚至过敏。
而在食物的摄入成分上,1岁内的孩子不加糖、盐。1岁以上的孩子的食谱应该坚持清淡少盐。日常需要的钠,已经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量,1岁内不需要额外添加盐。
日常生活中,像豆瓣酱、黄酱、酸泡菜、酱黄瓜、腐乳、榨菜、咸鸭蛋、咸鱼和腊肉等也应该尽量避免给孩子食用。这些食物含钠量相当高,应尽量避免给孩子吃。
把尿
小宝妈和上一代的“矛盾”在孩子的把尿问题上,小宝家的观点里,应该尽早给孩子把尿,认为用纸尿裤对孩子的发育有害无利!
而小宝妈听完一些育儿讲座以后,了解到孩子不需要太早把尿,纸尿裤对孩子的生殖器没有任何影响,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了。
老人坚持要给1个多月的小宝把尿,让小宝妈妈跟着学,虽然出点发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小宝妈觉得观念差异引起的矛盾越来越多……
叨叨:
18个月左右,孩子的括约肌和肾脏才逐渐成熟,这时进入如厕训练是比较合适的时间。给宝宝买一个小马桶,引导宝宝大小便坐在自己的小马桶上。
如果过早强迫性地让孩子练习排便,强制性的大小便会引起孩子身体的排斥,发生哭闹等行为。同时,训练的失败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挫败感。
在隔代带娃冲突这件事上,妈妈觉得很心塞,老人觉得很心酸,大家都觉得自己非常疼爱孩子,一心为家庭在付出,却总是慢慢地演变成“养育大战”甚至成为“两代人的矛盾”。
但是,亲爱的妈妈们,如果我们选择了隔代教养,就应该学会机智变通,主抓育儿的大方向,适当“放权”。比如明确和老人表态,以上几条涉及孩子健康的原则是绝对不能逾越的 ;而其它的,能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情,就不要过于斤斤计较了。
毕竟,老人是出于好心才承担起“带娃重任”, 多数老人本应到了享受休闲生活的退休年龄,他们却毫不犹豫地“重上战场”, 甚至人生第一次背井离乡,只为了减轻年轻人的生活负担。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用专业科学的育儿视频、专家讲座、科学育儿公众号,来说服他们的“你们小时候就这么带大的”思想?我们是否可以少一些指手划脚,多一些感恩和夸奖呢?
毕竟,我们的背后正因为有了她们的默默付出,我们才能少承担一些家务,才能不忍痛割爱自己好不容易升上的职位,才能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