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辨活动有助于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使学生的文明礼仪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学由“传授式”向“学习式”转变。通过开展反思性思辨活动、探究式思辨活动、体验式思辨活动,在发展学生辩证、批判性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与文明礼仪素养,使学生养成文明礼仪行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辨活动;文明礼仪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6-0051-02
现行的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了大量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思辨活动,可以让文明礼仪素养扎根学生内心,化为学生的礼仪行为。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学习方式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逐渐开始以辩证的思想来思考身边的人和事,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漸增强。因此,教育者应激发中高年级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热情与求知欲望,在培养学生辩证、批判性思维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辨活动形成文明礼仪素养。
一、开展反思性思辨活动,以思共情
如四年级下册《当冲突发生》一课是关于沟通交流的礼仪教育,要求学生在反思性思辨活动中,将自己置身于一定的情境,思考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行为。
1.联系生活思辨,激发情感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这是谁的错》:陈飞和李勇在争抢一本漫面书时,把漫面书撕坏了。
思辨: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德育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上述教学,教师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曾被这样的冲突所烦恼,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链接自我思辨,反思行为 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很多同学在处理冲突时,通常的做法是生闷气、发脾气、与人争吵、动手打架。”
思辨:不能很好地沟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通过反思性思辨,学生明白应讲究文明,学会运用正确的沟通技巧化解冲突。
二、开展探究式思辨活动,以思启智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一课教学,旨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网络礼仪的规范教育。教师通过开展分析、辩论等思辨活动,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审视身边的人和事,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同时,让文明礼仪规范从学生内心“长”出来。
1.在分析中思辨,收集与整合相关信息
如教学“新世界很精彩”这一板块内容时,教师开展以下学习活动。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利用网络做过什么事?
记录:把生活中利用网络所做的事记录在便签上。
分类:把这些事件分类张贴在活动单上。
推荐:各组商量推荐汇报人,准备汇报。
(2)交流:同组的同学利用网络做了哪些事?其他组有补充吗?你们又是怎么分类的?
(3)小结:网络已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
通过调查、讨论,学生收集有关信息,在小组合作中整合、分类、分析信息,提升了思维品质。
2.在辩论中思辨,遵守文明规则
在学生切身感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一个辩论活动:“你们觉得网络世界是自由自在的,还是有一定规则的?下面,请根据你们的观点开展一场小小的辩论赛。”
正方:网络世界是有规则的。
反方:网络世界是自由自在的。
辩论伊始,正反两方都能够列举实例进行辩论,可谓唇枪舌剑,精彩不断。但不到几个回合,反方就败下阵来,观点也慢慢地被正方同化。这样的辩论活动,使学生不再简单地接受道德观念教育,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认识与吸收,用规则约束自己。
3.在发现中思辨,形成与明晰礼仪规范
教师:“通过辩论,我们发现网络世界需要规则。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我们要制定哪些规则?请小组合作制定规则,全班交流汇报。”
对于网络规则,教师没有直接提出,而是给予学生自己发现和制定的机会,一方面因为学生在辩论活动中有切身感悟,具备自己制定规则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发现哪些规则需要制定,哪些规则可以整合,哪些规则要针对青少年特别提出。
三、开展体验式思辨活动,以思导行
通过思辨活动,中高年级学生能主动认识到讲文明的重要性,并习得一些礼仪规范,但他们是否能将文明礼仪规范始终贯彻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还需要教师开展体验性思辨活动,让思辨指导行动,让行动检验思维,让文明礼仪伴随学生成长。如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学会尊重》一课时,教师巧用活动园开展体验式思辨活动,使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1.在体验中思辨,检验文明礼仪行为
教师利用“活动园(五)”创设体验情境:“劳技课上,学生在设计科技型住宅。小军望着同桌小红的作品说:‘我怎么总是没有你设计得好呢?我不服气。’小红高傲地说:‘你本来就不如我,别不服气了,笨蛋。”’教师指定两名学生上台表演,让扮演小军的同学谈自己的感受,接着启发学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让学生试着用温暖和鼓励的语言再次表演,让扮演小军的同学再谈自己的感受。
上述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由“不被尊重”到“被尊重”的转变,感受到文明用语的力量,也检验了文明礼仪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2.在行动中思辨,巩固文明礼仪行为
教师利用“活动园(六)”《六(3)班的新班规》开展思辨活动:“你觉得新班规好,还是旧班规好?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新班规好,上课迟到,悄悄从教室后门入座,不影响大家上课,这是尊重同学的表现;课后主动向老师说明原因,这是尊重老师的表现。”教师总结:“请大家边行动边思考,不断提高白己的文明修养,并把自己的行动和思考记下来,投到‘文明行为大搜罗’信箱,我们定期开启。”
上述教学,教师巧用真实例子开展思辨活动,使学生通过思辨明晰新班规,在具体行动中思辨、评价和检验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
(特约编辑 木清)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2-b/2016/1l)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辨活动;文明礼仪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6-0051-02
现行的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了大量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思辨活动,可以让文明礼仪素养扎根学生内心,化为学生的礼仪行为。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学习方式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逐渐开始以辩证的思想来思考身边的人和事,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漸增强。因此,教育者应激发中高年级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热情与求知欲望,在培养学生辩证、批判性思维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辨活动形成文明礼仪素养。
一、开展反思性思辨活动,以思共情
如四年级下册《当冲突发生》一课是关于沟通交流的礼仪教育,要求学生在反思性思辨活动中,将自己置身于一定的情境,思考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行为。
1.联系生活思辨,激发情感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这是谁的错》:陈飞和李勇在争抢一本漫面书时,把漫面书撕坏了。
思辨: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德育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上述教学,教师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曾被这样的冲突所烦恼,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链接自我思辨,反思行为 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很多同学在处理冲突时,通常的做法是生闷气、发脾气、与人争吵、动手打架。”
思辨:不能很好地沟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通过反思性思辨,学生明白应讲究文明,学会运用正确的沟通技巧化解冲突。
二、开展探究式思辨活动,以思启智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一课教学,旨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网络礼仪的规范教育。教师通过开展分析、辩论等思辨活动,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审视身边的人和事,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同时,让文明礼仪规范从学生内心“长”出来。
1.在分析中思辨,收集与整合相关信息
如教学“新世界很精彩”这一板块内容时,教师开展以下学习活动。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利用网络做过什么事?
记录:把生活中利用网络所做的事记录在便签上。
分类:把这些事件分类张贴在活动单上。
推荐:各组商量推荐汇报人,准备汇报。
(2)交流:同组的同学利用网络做了哪些事?其他组有补充吗?你们又是怎么分类的?
(3)小结:网络已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
通过调查、讨论,学生收集有关信息,在小组合作中整合、分类、分析信息,提升了思维品质。
2.在辩论中思辨,遵守文明规则
在学生切身感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一个辩论活动:“你们觉得网络世界是自由自在的,还是有一定规则的?下面,请根据你们的观点开展一场小小的辩论赛。”
正方:网络世界是有规则的。
反方:网络世界是自由自在的。
辩论伊始,正反两方都能够列举实例进行辩论,可谓唇枪舌剑,精彩不断。但不到几个回合,反方就败下阵来,观点也慢慢地被正方同化。这样的辩论活动,使学生不再简单地接受道德观念教育,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认识与吸收,用规则约束自己。
3.在发现中思辨,形成与明晰礼仪规范
教师:“通过辩论,我们发现网络世界需要规则。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我们要制定哪些规则?请小组合作制定规则,全班交流汇报。”
对于网络规则,教师没有直接提出,而是给予学生自己发现和制定的机会,一方面因为学生在辩论活动中有切身感悟,具备自己制定规则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发现哪些规则需要制定,哪些规则可以整合,哪些规则要针对青少年特别提出。
三、开展体验式思辨活动,以思导行
通过思辨活动,中高年级学生能主动认识到讲文明的重要性,并习得一些礼仪规范,但他们是否能将文明礼仪规范始终贯彻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还需要教师开展体验性思辨活动,让思辨指导行动,让行动检验思维,让文明礼仪伴随学生成长。如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学会尊重》一课时,教师巧用活动园开展体验式思辨活动,使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1.在体验中思辨,检验文明礼仪行为
教师利用“活动园(五)”创设体验情境:“劳技课上,学生在设计科技型住宅。小军望着同桌小红的作品说:‘我怎么总是没有你设计得好呢?我不服气。’小红高傲地说:‘你本来就不如我,别不服气了,笨蛋。”’教师指定两名学生上台表演,让扮演小军的同学谈自己的感受,接着启发学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让学生试着用温暖和鼓励的语言再次表演,让扮演小军的同学再谈自己的感受。
上述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由“不被尊重”到“被尊重”的转变,感受到文明用语的力量,也检验了文明礼仪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2.在行动中思辨,巩固文明礼仪行为
教师利用“活动园(六)”《六(3)班的新班规》开展思辨活动:“你觉得新班规好,还是旧班规好?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新班规好,上课迟到,悄悄从教室后门入座,不影响大家上课,这是尊重同学的表现;课后主动向老师说明原因,这是尊重老师的表现。”教师总结:“请大家边行动边思考,不断提高白己的文明修养,并把自己的行动和思考记下来,投到‘文明行为大搜罗’信箱,我们定期开启。”
上述教学,教师巧用真实例子开展思辨活动,使学生通过思辨明晰新班规,在具体行动中思辨、评价和检验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
(特约编辑 木清)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2-b/2016/1l)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