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垃圾国际流通链条的确立,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欧美日已基本建立了电子垃圾回收体系,却没有足够能力来处理日渐庞大的电子垃圾,于是中国的浙江台州和广东汕头的贵屿镇,先后迎来了电子垃圾拆解业的 “黄金期”。就在1990年,中国加入了世界各国刚缔结不久的《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并于10年后明令禁止进口电子垃圾,而这已无法阻止台州在2007年被相关国际报告称为“发达国家倾倒有毒电子废料的新地点”。
在发达国家,电子垃圾可经由指定的厂家、经销商、回收专营店、市政企业等单位,轻松进入回收系统。电子垃圾回收价值颇高,1吨电子板卡可分离出143公斤铜、0.5公斤黄金、2公斤锡等有用金属,但较高的环保标准和工人工资使发达国家企业无法从中获得丰厚利润。拿荷兰企业来说,他们若将电子垃圾经简单焚烧后运往中国,处理成本将削减3/4。
为了牟利,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经营非法出口的“暗线”,电子垃圾最终被送往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的加纳和尼日利亚等主要接收地。官方数据显示,美国仅有约20%的废旧电子产品被回收,但美国正是年产约300万吨电子垃圾的世界第一大电子废弃物制造国。大量的电子垃圾去了哪里?相关报告揭露,美国50%到80%的电子废物没有在本国处理,且其中的90%已被运到中国。2008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追踪发现,在合法的回收公司之外,还有42家美国公司向中国走私有毒电子垃圾。
在如今三令五申禁止的时期,电子垃圾的非法进口一直在铤而走险。不少电子垃圾被“夹在”铜线、电缆等物中,作为“杂品”进入中国。入关后,这些电子垃圾被转运到台州、贵屿、清远等地拆解加工。拆解下的电子元器件将作为二手商品,用于维修、拼装伪劣电子产品,也可生产玩具等低廉商品;而得到的贵金属等有价值材料则将卖给相关企业。讽刺的是,在这条产业链的最末端,从电子垃圾中提炼出的部分贵金属由发达国家收购,而中国制造的“低价有毒商品”则行销全世界。
纵观整个灰色利益链条,利润集中在回收、偷运贩卖以及最后的销售环节,中间的拆解加工环节利润较低,但若处理不当,却将付出巨大的环境和健康代价。在中国,绝大多数电子垃圾的拆解小作坊在使用手工拆卸、直接酸洗、直接倾倒、露天焚烧等落后技术, 甚至把粗糙技术难以分解的残余物露天丢弃, 导致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的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水源、土壤和空气危害。
如今,贵屿已成各类专家研究电子垃圾实际危害的“最佳样本”。研究显示,贵屿镇大气中的重金属含量极高, 铬、锌、铜在 PM2.5 中的浓度是亚洲其它地区的 4到33 倍,当地主要高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肾结石等,还包括较高的癌症率和妇女流产率。在台州,专家竟可在农田土壤中测出二恶英类剧毒有机污染物。
更令人担忧的是,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危险有毒废物已达5亿多吨,电子垃圾还在以每年4000万吨的速度增长。国内一份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称,全球电子垃圾处理业(不含材料回收)产值有望从2011 年的91.5 亿美元增加到2016 年的202.5 亿美元,中国的电子垃圾产量预计将从2010 年的230 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560 万吨,同时每年将进口约200 万吨电子垃圾。
其实,如果国内的电子垃圾产业能够遵循正规的处理渠道,扩大如今的产业园模式,也不失为前景可观。但,中国若要拔除其灰色产业链,尚有三难。
一难在电子垃圾产业链已经全球化,利益复杂,协调困难。据报道,日本的一些废品出口公司有国会议员或黑帮势力支持,就算被发现违法行为也难以查处。对于已有百余国家签约认可的《巴塞尔公约》,美国则直接拒绝在上面签字,使一些缔约国企业纷纷以美国公司的名义出口电子垃圾。
二难在一些地方政府正争相“引资”,环境破坏的低成本和缓期影响远不如“垃圾宝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政绩重要。浙江台州电子垃圾拆解产生的低成本金属材料,正是当地较为发达的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主力军。被媒体曝光后,如今已经逐步被“清理”和“转型”到欠发达地区。
三难在国内成熟的回收体系尚未建立,正规企业的实力不强,盈利空间未有着落,灰色利益链的绿色替代链条暂时不见有力运转。财政部2012年5月发文要求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征收处理基金,或算是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之后的又一破局尝试。
在发达国家,电子垃圾可经由指定的厂家、经销商、回收专营店、市政企业等单位,轻松进入回收系统。电子垃圾回收价值颇高,1吨电子板卡可分离出143公斤铜、0.5公斤黄金、2公斤锡等有用金属,但较高的环保标准和工人工资使发达国家企业无法从中获得丰厚利润。拿荷兰企业来说,他们若将电子垃圾经简单焚烧后运往中国,处理成本将削减3/4。
为了牟利,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经营非法出口的“暗线”,电子垃圾最终被送往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的加纳和尼日利亚等主要接收地。官方数据显示,美国仅有约20%的废旧电子产品被回收,但美国正是年产约300万吨电子垃圾的世界第一大电子废弃物制造国。大量的电子垃圾去了哪里?相关报告揭露,美国50%到80%的电子废物没有在本国处理,且其中的90%已被运到中国。2008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追踪发现,在合法的回收公司之外,还有42家美国公司向中国走私有毒电子垃圾。
在如今三令五申禁止的时期,电子垃圾的非法进口一直在铤而走险。不少电子垃圾被“夹在”铜线、电缆等物中,作为“杂品”进入中国。入关后,这些电子垃圾被转运到台州、贵屿、清远等地拆解加工。拆解下的电子元器件将作为二手商品,用于维修、拼装伪劣电子产品,也可生产玩具等低廉商品;而得到的贵金属等有价值材料则将卖给相关企业。讽刺的是,在这条产业链的最末端,从电子垃圾中提炼出的部分贵金属由发达国家收购,而中国制造的“低价有毒商品”则行销全世界。
纵观整个灰色利益链条,利润集中在回收、偷运贩卖以及最后的销售环节,中间的拆解加工环节利润较低,但若处理不当,却将付出巨大的环境和健康代价。在中国,绝大多数电子垃圾的拆解小作坊在使用手工拆卸、直接酸洗、直接倾倒、露天焚烧等落后技术, 甚至把粗糙技术难以分解的残余物露天丢弃, 导致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的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水源、土壤和空气危害。
如今,贵屿已成各类专家研究电子垃圾实际危害的“最佳样本”。研究显示,贵屿镇大气中的重金属含量极高, 铬、锌、铜在 PM2.5 中的浓度是亚洲其它地区的 4到33 倍,当地主要高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肾结石等,还包括较高的癌症率和妇女流产率。在台州,专家竟可在农田土壤中测出二恶英类剧毒有机污染物。
更令人担忧的是,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危险有毒废物已达5亿多吨,电子垃圾还在以每年4000万吨的速度增长。国内一份固废处理行业研究报告称,全球电子垃圾处理业(不含材料回收)产值有望从2011 年的91.5 亿美元增加到2016 年的202.5 亿美元,中国的电子垃圾产量预计将从2010 年的230 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560 万吨,同时每年将进口约200 万吨电子垃圾。
其实,如果国内的电子垃圾产业能够遵循正规的处理渠道,扩大如今的产业园模式,也不失为前景可观。但,中国若要拔除其灰色产业链,尚有三难。
一难在电子垃圾产业链已经全球化,利益复杂,协调困难。据报道,日本的一些废品出口公司有国会议员或黑帮势力支持,就算被发现违法行为也难以查处。对于已有百余国家签约认可的《巴塞尔公约》,美国则直接拒绝在上面签字,使一些缔约国企业纷纷以美国公司的名义出口电子垃圾。
二难在一些地方政府正争相“引资”,环境破坏的低成本和缓期影响远不如“垃圾宝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政绩重要。浙江台州电子垃圾拆解产生的低成本金属材料,正是当地较为发达的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主力军。被媒体曝光后,如今已经逐步被“清理”和“转型”到欠发达地区。
三难在国内成熟的回收体系尚未建立,正规企业的实力不强,盈利空间未有着落,灰色利益链的绿色替代链条暂时不见有力运转。财政部2012年5月发文要求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征收处理基金,或算是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之后的又一破局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