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in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课程体系中,设置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开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与爱好。因此,小学科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依托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对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教师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要面向小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等等。面对这样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建立起一套更加先进、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与提升。
  一、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较为鲜明的年龄特征,对新鲜事物都存有巨大的好奇心,对于未知领域更是充满了探索欲与求知欲。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以兴趣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与提升。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引导学生主动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索与研究,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实现教学过程与学生兴趣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小学科学教师还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表达、提出质疑的空间,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发更多的思考。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可将小学科学教学与学生兴趣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出学习兴趣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究,激发出学习潜能,为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二、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绝大多数的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得到验证。对此,小学科学教师要依托于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及内容设置,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创设一些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或者生活情境,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引导学生学会留意身边的科学,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科学知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促使他们提出更多的质疑,这本身也是开发与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给学生们演示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或者让学生思考一下太阳镜是如何遮挡阳光的,还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一下气象中心是如何预测天气的等等。总之,通过一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出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然后再导入相关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及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启发。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科学知识就存在于自己身边,从此学会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一种极具个性化的科学素养。使科学知识变得生活化,有着较多的途径与方法,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则需要小学科学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例如在學习一些动植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动植物园中,亲自进行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给学生们讲解花草树木是如何生长的,各种动物都具有哪些生活习性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多媒体教学资源,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具有科学含量的视频,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真切地体会到科学领域的无穷奥妙。总之,通过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小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科学知识,最终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
  三、通过合作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除了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之外,通过小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开展合作学习,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一种可行且高效的培养途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给学生们提供充分的自主权,让小学生们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当课题任务完成后,学生们必然会获得一种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使自信心获得提升。开展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教师要从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布置一些兼具趣味性与研究性课题任务。例如哪些食物中的营养最全面,哪种面料的衣服最保暖,为什么动车比普通火车速度快等等。通过这些与衣食住行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其次,就是学生的合理分组,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做到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每一个小组都能够分到一定比例优等生、中等生与差等生,以此来推动全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又获得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成为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小学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小学科学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注重创新教学形式,适时导入合作学习模式。总之,通过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思考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使小学生不仅掌握住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能获得较强的科学素养,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及教学改革工作的整体进程。
其他文献
进入9月,西瓜和桃子等夏季水果逐渐退市,秋季水果大量涌入市场,加之中秋节和“十一”黄金周的临近,水果销售进入旺季。各种新鲜应节水果已齐上阵,琳琅满目,苹果、酥梨、猕猴桃和葡
目的探索Sestrin2在吸烟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处理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复制吸烟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使用DCFDA荧光探针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对现代化人才信息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就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来看,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欠缺合理性等诸多因素,其局面整体不容乐观。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改善这一局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展开论述。  一、引言  自进入21世纪之后,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均受到普遍青睐,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迎合社会对现代化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对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BALB/c小鼠进行遗传检测,旨在分析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方法选取38个微卫星DNA位点结合
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方面说明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并说明了思维导图在其中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应该注意的地方。以《观察水》为课例进行了举例说明,最后对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说明。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特点在于有一个核心概念,位于图中央,从中央出发可以分出若干二级概念,也可以二级再分出三级;思维导图对于
社会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目前信息化技术手段已经逐渐融入教学管理之中,尤其是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本文对现阶段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应用,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实践中可以看到,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丰富班级管理模式以及班会内容和形式,对于提高班主任
据阿根廷农业部门的统计,2008年1—5月,阿根廷鲜品出口量达86.98万t,出口额6.6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和36%。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饲料饲喂树鼩建立树鼩胆石模型与P物质(substance P,SP)的关系。方法通过建立树鼩胆石模型,检测消化道SP免疫组化的表达,模型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学《科学》涵盖了日常生活诸多常见现象,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结合相关主题,利用课堂实验观察,多媒体形象感知,家庭辅助实验,社会实践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探索式”学习;要联系文本的知识和现象,探索日常生活问题和解决途径,开展创造性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实现拓宽知识面,为孩子未来发展的奠定科学精神的基础。  让孩子始终保持一颗“探究之心”是小学《科学》教学设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针对小学基础学科——小学数学而言,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先进的教育手段,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更好地扩展了其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本文将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在于促进微课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推广,以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为其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从而满足新课程要求。  作为新兴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