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9月,安倍晋三在在时隔5年后再次出任自民党总裁。当时中日关系因为日本政府(民主党执政)“钓鱼岛国有化”而变得异常紧张,预计到因为安倍晋三而进一步恶化下去的中国传媒似乎不多。
不少人看到安倍本人多次访华,特别是在2006年9月26日第一次就任日本首相后10天就访问了中国和韩国,而日本首相就任后先访问美国是一个惯例。安倍打破惯例的出访缓和了日中、日韩关系,被称为“破冰之旅”。此前日本与东亚两个邻国的关系因为小泉纯一郎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而陷入僵局。
还有人发现安倍晋三虽然是日本有名的保守派政治家,但在就任小泉纯一郎内阁官房长官之后,也没有公开发表过什么过激的言论,所以当时不少人都很乐观地预言中日关系将会趋于好转,某知名中文传媒连安倍长得“身材高挑,风流倜傥”这样溢美的话都说了出来。
实际上,如果真了解安倍晋三这个人、了解他辞去第一任首相职务之后重新出山的经历就不会出这样一厢情愿的笑话了。
在日本,像安倍这样靠竞选上位的议员或者地方行政长官被称为“政治家”,用以区别通过公务员考试而就任的“官僚”。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被称为“政治家”的人是最没有政治信仰的一群人,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在下次选举时还能够继续当选。他们不是有职业保障的官僚,一旦落选,也就是一个失了业的老头老太,不但没了在位时的权势,就连生活可能都会发生问题。
安倍晋三就是这么一个出生于政治世家的政治家。包括他在内,他的家族已经出了三任日本首相,而且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荣作都是日本战后历史上的“名首相”,他的父亲安倍晋太郎很有机会问鼎自民党总裁,但机会不好,最后因为胰腺癌而在67岁就抱恨去世。对于安倍来说,当首相才是目标,而且还要成为岸信介和佐藤荣作那样的“名首相”。
2006年,安倍晋三在人气绝顶的小泉纯一郎的鼎力支持下第一次出任首相,当年他只有52岁,是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首相,也是战后日本最年轻的首相,但他的第一任首相却不多不少只干了一年就黯然下台。
一般来说,日本首相的在位时间都不太长,战后67年中担任过首相的有33人,每人平均也就是两年,超过三年的政权就算“长期政权”了,当然不到一年或者一年左右的肯定就算“短命政权”。
在战后日本历史上,佐藤荣作和岸信介的在位时间长度分别是第一和第六,岸信介之所以排在第六,是因为他以自己的政治生命换取了《日美安保条约》的签订,否则还可以干得更长。虽然岸信介的行为在当时没有得到日本社会的好评,但是随着日本经济走上高速增长的轨道,岸信介的决断被证明是正确的,他本人也得到了重新评价。佐藤荣作更是因为实现冲绳回归成为了“名首相”,还因为提倡日本的“非核三原则”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安倍第一次任首相只干了一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那次辞职的理由是“因为溃疡性大肠炎而辞职”,但当时没有人相信。即使到现在人们能确信安倍没有装病,但还是相信那场疾病的诱因是2007年参议院选举的失败。
那次安倍败得很惨。日本参议院的任期为6年,每3年改选一半,当时轮到改选的席位是自民党64席,公明党12席和民主党32席。结果选下来自民党只赢得了37席,公明党得了9席,而大胜的民主党居然弄来了109席,几乎逼近单独过半数的120席了,而自民党和公明党则丢掉了原来在参议院拥有的过半数优势。最让自民最丢脸的是,时任自民党参议院干事长的原总务相片山虎之助这样的重镇都落选了。 那次选举失败的责任确实在于安倍晋三,因为在选举之前他的阁僚们曝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丑闻。
只持续了一年的安倍内阁居然换了4任农林水产大臣,一开始的农相松冈立胜因为在政治活动的账簿上记花账,在本来房租水电全免费的议员会馆名下居然记了几千万的水电费出来骗税,因为根据《政党助成金法》和其他法律,这些水电钱都是从税金里出的,国家还给各政党辅助。这件事被传媒曝光之后,那位松冈大臣还是不肯说清楚,当然可能就根本说不清楚,结果在议员宿舍里上吊自杀了,这个位置在由环境大臣若林正俊暂时兼任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找了赤城德彦接任。但赤城德彦和他那自杀了的前任一样在乱报花账骗钱,被媒体揭出来在10年间居然混了九千多万日元(90万美元左右)税金来当零花钱。
7月7日,这件事被抖露出来,此时离参议院选举还有3个星期,结果安倍只好又炒赤城的鱿鱼,再由环境大臣若林正俊来兼任,再后来都不麻烦再找专门的人来干了,因为安倍本人就辞职不干了。
这是对安倍内阁打击最大的一件大丑闻,其余的中小丑闻就算不清楚有多少了,比如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发现日本社会出生率低下,没年轻人来养老人这个问题。他提出来的解决方式让听的人觉得新鲜:“女人只在15岁到50岁之间生孩子,机械就只有这么多,所以一定要提高单产才行。”这一下让所有女人都跳起来了——什么?难道我们就只是生育机械!
首位防卫大臣(防卫厅升级到防卫省)久间章生在谈到冲绳时居然蹦出一句“冲绳的战略地位重要啊,让我来我也要占领冲绳”,意思是美国人不肯放弃冲绳的基地是当然的,冲绳的选民听了这句话会有什么反应可想而知。更要命的是这位在谈到原子弹时又说了一句“为了促使日本早日投降,防止苏联参战,美国使用原子弹也是没有办法”,这一下子就更翻了天,不管这句话是不是有道理,对美国使用原子弹表示理解的语气在日本是绝对犯忌的。
自民党在2007年参议院选举的失败基本上都是因为内阁成员的丑闻,内阁成员是首相任命的,安倍晋三本人就首当其冲地有用人失察的责任。实际上从安倍的内阁成员名单发表开始就一直被人指责为“不搞五湖四海”,那个内阁就是一个“哥们俱乐部”,比如和他竞选自民党总裁位置的麻生太郎算入阁当了外相,但是谷垣祯一没有入阁,甚至连谷垣派都没有名额,入阁的都是在他竞选总裁时帮他出过力的哥们姐们。
安倍有他的苦恼,“战后自民党最年轻的首相”听起来挺酷,但另外的意思是虽然安倍在表面上是总裁,实际上大家也没把这位年轻的总裁当回事,因为当时自民党内的实力人物随便找一个都起码是他叔叔伯伯辈。
和原来靠派阀政治力学的论资排辈平衡原理弄出来的总裁不同,也和靠国民人气愣闯出来的小泉纯一郎不同,安倍晋三既无派阀力量,又无人气,还没有资历,他是前总裁小泉纯一郎愣扶持上来的,根本就没人把他当根葱,所以他也就只能找小伙伴们一起玩。
当时的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在仙台的一次讲演中说了一段让人听了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话,“不忠诚于内阁总理的大臣请另谋生路去”,听众听完中川的牢骚之后还真觉得安倍晋三这个首相当得也太惨了点。
别看中川干事长说得挺上纲上线,提到了“忠诚心”的高度,其实他的要求很低:首先要求召开内阁阁僚会议,首相进场时全体阁僚要起立。其次,内阁开会首相讲话时不要交头接耳开小会;最后一点就更可笑了,和首相讲话时请站好了说,不要勾肩搭背地咬耳朵。要知道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可连着全国的电视机,被选民看到了也太有损于光辉形象了。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安倍就输掉了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
一般来说,像众议院、参议院这样重要的选举失败,首相肯定要引咎辞职,像自民党在1997年的参议院选举中因为消费税增税问题惨败之后,当时的总裁桥本龙太郎就引咎辞职。在参议院选举的当天,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自民党参议院干事长青木乾雄和前首相森喜朗碰了次头,结论是:如果结果在40议席以下,安倍还是辞职算了。由中川传话给了安倍,调子已经定了下来。
最后自民党只拿到了37席,所以安倍应该辞职,而且选举结果揭晓之后,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自民党参议院干事长青木乾雄也立即引咎辞职了,接下来安倍也应该赶快辞职才是一般的规矩。
安倍并不甘心就这么下台。选举失败要引咎辞职只是惯例,并不是成文的规定,当时他还在自民党总裁的任期内,只要自己不主动辞职就没有人能解除他的职务,所以他决定还要继续干下去。8月29日他还进行了一次内阁改造,使自民党内的实力人物高村正彦、町村信孝、伊吹文明和额贺福志郎分別就任防卫、外交、科文和财务大臣,试图重整河山再来一场。
外界对这次内阁改造并无好感,反而讽刺安倍晋三为什么在一开始组阁时不用这些实力派人物,这才使得安倍在17岁时就犯过一次的溃疡性大肠炎再次重发,参加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APEC会议时,甚至连正式晚餐会前的音乐会都无法参加。
但安倍还是不肯退任,挣扎着在9月10日出席了第168届国会的开幕式并且发表了施政方针演说,两天之后身体实在不行了,这才在9月12日宣布辞职。
这种处理方式对安倍晋三形象的打击非常大,本来在选举失败之时没有立即辞职就是有违惯例,更不要说安倍的病情并没有向外详细说明。外界看到的是两天之前还在精神抖擞要大干一场的安倍晋三突然以健康为由辞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装病”,仅仅是支持率实在太低,干不下去了的一个临阵逃跑的理由。《朝日新闻》进行的舆论调查表明70%的日本人认为安倍晋三的辞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住进庆应大学医院的安倍晋三已经完全被人遗忘了,出院日期在传媒上也见不到,11月电视画面上偶尔出现一个安倍参加国会投票的镜头,也只是让人发一下感慨:“哦,好像这个人前几个月是首相嘛。”
二战前日本首相是天皇指名组阁,那时候下台了的首相什么时候再出山不稀奇,但是在战后改为议会民主制之后,除了吉田茂曾经在两次任期中有过大约一年的空白之外,下台首相再次上台是没有前例的。
吉田茂是有实力的政治家,还得到了当时占领军的支持,而安倍在这一年任期的实绩非常差,几乎把前任小泉纯一郎聚集起来的自民党人气消耗殆尽,接下来一直发展到自民党在2009年众议院大选中丢掉了执政党的地位,把政权让给了民主党。当时日本社会舆论认为并不是民主党胜利了,只是自民党失败了,但要说起自民党失败的源头,肯定是安倍晋三的参议院选举失败以及莫名其妙的辞职方式。
看起來安倍晋三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就连安倍的夫人安倍昭惠也问过丈夫是否要考虑辞去议员职务,被安倍晋三坚决地拒绝了。
当时绝没有人想到安倍会卷土重来。不要说安倍,就是自民党在2009年丢失政权之后也是意气消沉,开始了树倒猢狲散,像现在在参加竞选东京都知事的舛添要一就是在那时候离开自民党另谋出路的。
但是民主党上台执政之后很快就暴露出短处:没有执政经验,又缺乏政治理念,日本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陷入矛盾之中,自民党重新执政的可能性出现了。
安倍重新作为自民党领军人物的呼声是2012年野田佳彦内阁中期开始出现的,一些日本的保守派传媒人士把安倍抬了出来。
读卖电视台有一个非常右翼激进的电视节目叫“言者无忌委员会(そこまで言って委员会)”,这个节目的制片人家铺隆任在日本演艺界有相当高的影响力,使其收视率很高,现任大阪市市长桥下彻就是这个节目捧出来的,安倍再任自民党总裁,这档节目功不可没。
当时在这档节目里有一个叫三宅久之的日本传媒人,三宅给人的印象是保守和右倾,经常公开表示对中国的负面意见,但是他本人也并不是无限右倾的。2008年曾经发生过航空自卫队幕僚长田母神俊雄发表美化日本侵略论文的事件,三宅久之曾在这档节目中罕见地阐述过他的历史观,他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企图向袁世凯政权强加21条开始一直讲述到太平洋战争结束,明确地指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都不是从关东军谋杀张作霖开始,而是开始于1915年大隈重信内阁向袁世凯提出21条,他的底线非常清楚,也没有什么大错。
三宅久之长期担任《每日新闻》的政治部记者,具有异常丰富的政界关系网,熟知日本政界掌故,他能够很准确地预测日本政界动向,准确地预测下次选举时各党的得票数。对于三宅久之来说,政治不是无从捉摸的模拟的东西,而是可以很简单地数据化,一切就是选票的数量和围绕着这个数量各政党之间的明争暗斗。
三宅给自民党提出来的重新执政的方案是强化其保守色彩以区别于其他政党,也便于选民在选举时的选择,那么自民党就需要一位保守色彩浓厚的总裁,三宅认为只有安倍晋三才能担任。
自民党的保守代表人物不止安倍一人,比如同样担任过首相的麻生太郎也是一位著名的保守派代表人物,但是麻生太郎对自民党最后丧失政权负有直接责任。当时自民党挑选麻生太郎来接替福田康夫就是想直接宣布解散议会实行大选,依靠麻生当时的人气不使自己输得太惨,谁知麻生太郎当上了首相就不想下来了,最后自民党输得一干二净,麻生太郎在自民党内有点“丢失政权的战犯”的意思,所以只能由安倍晋三出面。
第一次任期的不光彩失败使得安倍对自己也没有把握,是三宅久之、金美龄这几个右翼传媒人士反复劝说才使得安倍重新鼓起了信心,言者无忌委员会向安倍提供了在公众面前活动的舞台,安倍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见和将来重新执政之后将采取的措施。
2012年9月举行的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安倍晋三实际上是强行排除了重重阻扰参加竞选的,当时的普遍看法是安倍当选指望不大,无法战胜最有人气的石破茂和受到党内支持的石原申晃,但是在安倍表示参选之后,自民党内保守的麻生派和高村派都表示了支持,从而使他在第一轮投票中排名第二。在第二轮投票中吸收了保守系的选票后,安倍最后逆转击败第一轮排第一的石破茂,当选为第25代自民党总裁。
安倍晋三当选自民党总裁时,执政的民主党政权已经明显无法继续维持了,所以当时的安倍虽然还不是日本首相,但大家都知道这已经仅仅是时间问题了,安倍此时不再仅仅是在野党领袖,他已经是准政府首脑。
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的公开演说中,安倍一直坚持在“言者无忌委员会”电视演出时喊出过的口号,就任总裁之后的10月7日还特地到“言者无忌委员会”节目上再次重申:修改宪法,引进“集体自卫权”,将现在的“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重新定义“慰安妇问题”和参拜靖国神社。对于钓鱼岛问题则明确表示要将中国公私船舶一律“在物理上就要坚决阻止在尖阁诸岛12海里之外”。
安倍如此高调,连当时的节目主持人辛坊治郎也劝他不要随便表态,提醒他连点头都不能太随意,要为自己将来就任首相留下回旋余地,但安倍晋三还是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把自己的退路堵死了。
此时安倍周围也发生了些变化,可以说是“帝师”的三宅久之已经病重,无法对安倍提出意见,在他就任首相前就去世了,安倍智囊团的领袖人物换成了台湾出身的金美龄。
金美龄是台湾本省人,原是极端的台独人士,曾经担任陈水扁的“国策顾问”,和李登辉也走得很近,在2008年民进党的谢长廷败给国民党的马英九之后,她认为大陆“占领台湾”已经是时间问题,“拿大陆护照还不如去死”,于是死心塌地放弃台湾,加入日本国籍。而自民党也缺人,有一次笔者居然在自己的选举区看到金美龄站在宣传车顶上为自民党拜票,要知道这是离东京500公里的神户!
这件事之后安倍晋三修正了一下轨道,本来他最大的政治目标就是修改宪法,但是“众参两院同时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这个标准的难度实在太大,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规避的方法——无法达成直接修放弃交战权的宪法第九条的现实状态下,先联合同意修宪的各路政治势力,来修改规定三分之二的宪法第九条,为进一步实质性修改创造条件。但这种做法不要说没有得到在野党的支持,在自民党内部也异论迭出,甚至不少右翼保守人士都反对这种有点不择手段的非堂堂正正的方法。
大概是这些争论使得安倍痛感修改宪法不可能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而对于安倍来说要维持一个长期政权的关键就在于2013年9月的参议院选举,这场选举之后3年内没有重要的选举,如果能赢,维持一个两年半左右的政权没有问题,在此期间他可以放手做他想做的事情。
虽然安倍受到党内保守势力的支持,但是在选举中光是政治信条是没有用的,选民们看的是经济问题。因此安倍知道要想取得政治成果的前提条件是要取得经济成果,麻生太郎建议在参议院选举之前干脆不要扯政治话题,集中精力搞好经济,拿下参议院选举之后再说。
安倍虽然做不到“不言政治”,但也是在上台之后就立即推出了“三箭齐发”的“安倍经济学”,以“摆脱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作为自己的经济口号,起码给了日本国民一种“安倍在拼命搞经济”的印象。
“安倍经济学”里的超常规金融缓和政策以及加强政府公共开支的经济政策使得安倍上台之后股市上扬了,日币汇率下跌了。虽然挑剔的传媒在不断地提及中小企业和实际收入问题,但至少这两者已经稳定下来,没有继续下跌,甚至开始了上升的势头。虽然大多数人还在抱怨没有享受到“安倍经济学”带来的好处,但是传媒进行的舆论调查的数值传达了“对安倍经济学抱希望的人数比例是已经得到好处了的人数比例的一倍”这个信息,就是说现在还没有得到好处的人中也有不少人抱有希望,这些经济成果直接导致了自民党在2013年参议院选举中的大胜,虽然没有拿到修改宪法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但起码夺回了参议院多数。从此安倍想干点什么,参议院是不会添麻烦了。
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小泉纯一郎当首相之前不去参拜,退下来之后也不去,当首相时去参拜是因为竞选自民党总裁时要得到“日本遗族会”的支持,才把参拜作为交换筹码。安倍晋三一直在参拜靖国神社,首任期时为了改善对华关系而没有去参拜。也不知道是真心还是为了得到保守层选票,安倍在不少场合表示:“上次任期内没有去参拜靖国神社是最痛心的事情。”
这次怎么办?其实看上去安倍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一旦去参拜,中韩这两个重要邻国可能会做出的反应,但如果不去,那些被称为“网络右翼”的人在网上成天在喷“安倍选举诈骗”,也很影响形象。结果是在上台之后一年的最后一刻,2013年12月26日参拜了靖国神社。
安倍这次参拜靖国神社是一次大失败。在他心目中,中日关系已经坏到了极点,再做点什么动作也不会坏到哪儿去。此外选年底去,新年期间一热闹,万一出点什么其他的大事也许就遮盖过去了,这样既向国内的网络右翼交了差,东亚关系也不至于会发生太大的问题。
但是这次连美国国务院都明确表示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表示失望,这是很出乎他意料的,安倍重新上台之后,已经完全修复了被民主党损坏了的日美关系,而且在解决长期无法解决的美军在冲绳的普天间基地的转移问题上都开始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冲绳县知事都从当初的竞选纲领倒退,同意美军陆战队的飞机向县内的边野古地方转移,这样日美之间的问题几乎完全解决,怎么突然发生变化?要知道在日本有这么一句话,“亲美政权不一定长命,但反美政权肯定短命”,最近接连三届民主党政权就是例子。
安倍在上台之后,把行使“集体自卫权”作为在修宪成功之前的临时措施而大加推进,理由是为了在有事之时得到美国的支援,平时日本就应该主动支援美国。而日本国内的反对理由则是如果过分追随美国这个世界警察,可能会使日本卷入毫无必要的战争。
现在事情的发展把问题颠倒了过来,不是日本人担心日本会不会卷入美国弄出来的战争,而是美国人开始担心美国人会不会卷入日本人弄出来的战争:最近围绕着钓鱼岛的紧张局势,美国人担心中日两国之间擦枪走火。美国为了阿富汗以及伊拉克已经筋疲力尽,连叙利亚问题都不愿卷入,所以对安倍表示失望是很正常的。
虽然在安倍晋三面前还有两年半没有选举的自由时间,但是他的担子很不轻松:首先三箭齐发的“安倍经济学”中的前两箭,“金融缓和”和“财政出动”的效果眼看就要到期,如果第三箭“成长战略”不能上轨道,“安倍经济学”就可能前功尽弃。而且中日政治关系的恶化肯定会对中日经济关系带来负面影响,而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上的失败肯定会带来政治上的困难,也就是说安倍的修宪构思肯定要受阻。
还有就是如何消除美国对安倍政权的疑虑和失望,如果中日关系没有切实改善或者改善迹象,光向美国人做解释是不够的。所以无论是否承认,实际上现在安倍政权的所有问题最后都归结到了中日关系上。
眼下中日关系因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进一步恶化,如何破解还看不到出路。
《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不少人看到安倍本人多次访华,特别是在2006年9月26日第一次就任日本首相后10天就访问了中国和韩国,而日本首相就任后先访问美国是一个惯例。安倍打破惯例的出访缓和了日中、日韩关系,被称为“破冰之旅”。此前日本与东亚两个邻国的关系因为小泉纯一郎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而陷入僵局。
还有人发现安倍晋三虽然是日本有名的保守派政治家,但在就任小泉纯一郎内阁官房长官之后,也没有公开发表过什么过激的言论,所以当时不少人都很乐观地预言中日关系将会趋于好转,某知名中文传媒连安倍长得“身材高挑,风流倜傥”这样溢美的话都说了出来。
实际上,如果真了解安倍晋三这个人、了解他辞去第一任首相职务之后重新出山的经历就不会出这样一厢情愿的笑话了。
在日本,像安倍这样靠竞选上位的议员或者地方行政长官被称为“政治家”,用以区别通过公务员考试而就任的“官僚”。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被称为“政治家”的人是最没有政治信仰的一群人,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在下次选举时还能够继续当选。他们不是有职业保障的官僚,一旦落选,也就是一个失了业的老头老太,不但没了在位时的权势,就连生活可能都会发生问题。
安倍晋三就是这么一个出生于政治世家的政治家。包括他在内,他的家族已经出了三任日本首相,而且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荣作都是日本战后历史上的“名首相”,他的父亲安倍晋太郎很有机会问鼎自民党总裁,但机会不好,最后因为胰腺癌而在67岁就抱恨去世。对于安倍来说,当首相才是目标,而且还要成为岸信介和佐藤荣作那样的“名首相”。
2006年,安倍晋三在人气绝顶的小泉纯一郎的鼎力支持下第一次出任首相,当年他只有52岁,是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首相,也是战后日本最年轻的首相,但他的第一任首相却不多不少只干了一年就黯然下台。
一般来说,日本首相的在位时间都不太长,战后67年中担任过首相的有33人,每人平均也就是两年,超过三年的政权就算“长期政权”了,当然不到一年或者一年左右的肯定就算“短命政权”。
在战后日本历史上,佐藤荣作和岸信介的在位时间长度分别是第一和第六,岸信介之所以排在第六,是因为他以自己的政治生命换取了《日美安保条约》的签订,否则还可以干得更长。虽然岸信介的行为在当时没有得到日本社会的好评,但是随着日本经济走上高速增长的轨道,岸信介的决断被证明是正确的,他本人也得到了重新评价。佐藤荣作更是因为实现冲绳回归成为了“名首相”,还因为提倡日本的“非核三原则”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不省心的下属
安倍第一次任首相只干了一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那次辞职的理由是“因为溃疡性大肠炎而辞职”,但当时没有人相信。即使到现在人们能确信安倍没有装病,但还是相信那场疾病的诱因是2007年参议院选举的失败。
那次安倍败得很惨。日本参议院的任期为6年,每3年改选一半,当时轮到改选的席位是自民党64席,公明党12席和民主党32席。结果选下来自民党只赢得了37席,公明党得了9席,而大胜的民主党居然弄来了109席,几乎逼近单独过半数的120席了,而自民党和公明党则丢掉了原来在参议院拥有的过半数优势。最让自民最丢脸的是,时任自民党参议院干事长的原总务相片山虎之助这样的重镇都落选了。 那次选举失败的责任确实在于安倍晋三,因为在选举之前他的阁僚们曝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丑闻。
只持续了一年的安倍内阁居然换了4任农林水产大臣,一开始的农相松冈立胜因为在政治活动的账簿上记花账,在本来房租水电全免费的议员会馆名下居然记了几千万的水电费出来骗税,因为根据《政党助成金法》和其他法律,这些水电钱都是从税金里出的,国家还给各政党辅助。这件事被传媒曝光之后,那位松冈大臣还是不肯说清楚,当然可能就根本说不清楚,结果在议员宿舍里上吊自杀了,这个位置在由环境大臣若林正俊暂时兼任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找了赤城德彦接任。但赤城德彦和他那自杀了的前任一样在乱报花账骗钱,被媒体揭出来在10年间居然混了九千多万日元(90万美元左右)税金来当零花钱。
7月7日,这件事被抖露出来,此时离参议院选举还有3个星期,结果安倍只好又炒赤城的鱿鱼,再由环境大臣若林正俊来兼任,再后来都不麻烦再找专门的人来干了,因为安倍本人就辞职不干了。
这是对安倍内阁打击最大的一件大丑闻,其余的中小丑闻就算不清楚有多少了,比如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发现日本社会出生率低下,没年轻人来养老人这个问题。他提出来的解决方式让听的人觉得新鲜:“女人只在15岁到50岁之间生孩子,机械就只有这么多,所以一定要提高单产才行。”这一下让所有女人都跳起来了——什么?难道我们就只是生育机械!
首位防卫大臣(防卫厅升级到防卫省)久间章生在谈到冲绳时居然蹦出一句“冲绳的战略地位重要啊,让我来我也要占领冲绳”,意思是美国人不肯放弃冲绳的基地是当然的,冲绳的选民听了这句话会有什么反应可想而知。更要命的是这位在谈到原子弹时又说了一句“为了促使日本早日投降,防止苏联参战,美国使用原子弹也是没有办法”,这一下子就更翻了天,不管这句话是不是有道理,对美国使用原子弹表示理解的语气在日本是绝对犯忌的。
自民党在2007年参议院选举的失败基本上都是因为内阁成员的丑闻,内阁成员是首相任命的,安倍晋三本人就首当其冲地有用人失察的责任。实际上从安倍的内阁成员名单发表开始就一直被人指责为“不搞五湖四海”,那个内阁就是一个“哥们俱乐部”,比如和他竞选自民党总裁位置的麻生太郎算入阁当了外相,但是谷垣祯一没有入阁,甚至连谷垣派都没有名额,入阁的都是在他竞选总裁时帮他出过力的哥们姐们。
安倍有他的苦恼,“战后自民党最年轻的首相”听起来挺酷,但另外的意思是虽然安倍在表面上是总裁,实际上大家也没把这位年轻的总裁当回事,因为当时自民党内的实力人物随便找一个都起码是他叔叔伯伯辈。
和原来靠派阀政治力学的论资排辈平衡原理弄出来的总裁不同,也和靠国民人气愣闯出来的小泉纯一郎不同,安倍晋三既无派阀力量,又无人气,还没有资历,他是前总裁小泉纯一郎愣扶持上来的,根本就没人把他当根葱,所以他也就只能找小伙伴们一起玩。
当时的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在仙台的一次讲演中说了一段让人听了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话,“不忠诚于内阁总理的大臣请另谋生路去”,听众听完中川的牢骚之后还真觉得安倍晋三这个首相当得也太惨了点。
别看中川干事长说得挺上纲上线,提到了“忠诚心”的高度,其实他的要求很低:首先要求召开内阁阁僚会议,首相进场时全体阁僚要起立。其次,内阁开会首相讲话时不要交头接耳开小会;最后一点就更可笑了,和首相讲话时请站好了说,不要勾肩搭背地咬耳朵。要知道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可连着全国的电视机,被选民看到了也太有损于光辉形象了。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安倍就输掉了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
一般来说,像众议院、参议院这样重要的选举失败,首相肯定要引咎辞职,像自民党在1997年的参议院选举中因为消费税增税问题惨败之后,当时的总裁桥本龙太郎就引咎辞职。在参议院选举的当天,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自民党参议院干事长青木乾雄和前首相森喜朗碰了次头,结论是:如果结果在40议席以下,安倍还是辞职算了。由中川传话给了安倍,调子已经定了下来。
最后自民党只拿到了37席,所以安倍应该辞职,而且选举结果揭晓之后,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自民党参议院干事长青木乾雄也立即引咎辞职了,接下来安倍也应该赶快辞职才是一般的规矩。
安倍并不甘心就这么下台。选举失败要引咎辞职只是惯例,并不是成文的规定,当时他还在自民党总裁的任期内,只要自己不主动辞职就没有人能解除他的职务,所以他决定还要继续干下去。8月29日他还进行了一次内阁改造,使自民党内的实力人物高村正彦、町村信孝、伊吹文明和额贺福志郎分別就任防卫、外交、科文和财务大臣,试图重整河山再来一场。
外界对这次内阁改造并无好感,反而讽刺安倍晋三为什么在一开始组阁时不用这些实力派人物,这才使得安倍在17岁时就犯过一次的溃疡性大肠炎再次重发,参加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APEC会议时,甚至连正式晚餐会前的音乐会都无法参加。
但安倍还是不肯退任,挣扎着在9月10日出席了第168届国会的开幕式并且发表了施政方针演说,两天之后身体实在不行了,这才在9月12日宣布辞职。
这种处理方式对安倍晋三形象的打击非常大,本来在选举失败之时没有立即辞职就是有违惯例,更不要说安倍的病情并没有向外详细说明。外界看到的是两天之前还在精神抖擞要大干一场的安倍晋三突然以健康为由辞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装病”,仅仅是支持率实在太低,干不下去了的一个临阵逃跑的理由。《朝日新闻》进行的舆论调查表明70%的日本人认为安倍晋三的辞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住进庆应大学医院的安倍晋三已经完全被人遗忘了,出院日期在传媒上也见不到,11月电视画面上偶尔出现一个安倍参加国会投票的镜头,也只是让人发一下感慨:“哦,好像这个人前几个月是首相嘛。”
安倍又回来了
二战前日本首相是天皇指名组阁,那时候下台了的首相什么时候再出山不稀奇,但是在战后改为议会民主制之后,除了吉田茂曾经在两次任期中有过大约一年的空白之外,下台首相再次上台是没有前例的。
吉田茂是有实力的政治家,还得到了当时占领军的支持,而安倍在这一年任期的实绩非常差,几乎把前任小泉纯一郎聚集起来的自民党人气消耗殆尽,接下来一直发展到自民党在2009年众议院大选中丢掉了执政党的地位,把政权让给了民主党。当时日本社会舆论认为并不是民主党胜利了,只是自民党失败了,但要说起自民党失败的源头,肯定是安倍晋三的参议院选举失败以及莫名其妙的辞职方式。
看起來安倍晋三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就连安倍的夫人安倍昭惠也问过丈夫是否要考虑辞去议员职务,被安倍晋三坚决地拒绝了。
当时绝没有人想到安倍会卷土重来。不要说安倍,就是自民党在2009年丢失政权之后也是意气消沉,开始了树倒猢狲散,像现在在参加竞选东京都知事的舛添要一就是在那时候离开自民党另谋出路的。
但是民主党上台执政之后很快就暴露出短处:没有执政经验,又缺乏政治理念,日本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陷入矛盾之中,自民党重新执政的可能性出现了。
安倍重新作为自民党领军人物的呼声是2012年野田佳彦内阁中期开始出现的,一些日本的保守派传媒人士把安倍抬了出来。
读卖电视台有一个非常右翼激进的电视节目叫“言者无忌委员会(そこまで言って委员会)”,这个节目的制片人家铺隆任在日本演艺界有相当高的影响力,使其收视率很高,现任大阪市市长桥下彻就是这个节目捧出来的,安倍再任自民党总裁,这档节目功不可没。
当时在这档节目里有一个叫三宅久之的日本传媒人,三宅给人的印象是保守和右倾,经常公开表示对中国的负面意见,但是他本人也并不是无限右倾的。2008年曾经发生过航空自卫队幕僚长田母神俊雄发表美化日本侵略论文的事件,三宅久之曾在这档节目中罕见地阐述过他的历史观,他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企图向袁世凯政权强加21条开始一直讲述到太平洋战争结束,明确地指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都不是从关东军谋杀张作霖开始,而是开始于1915年大隈重信内阁向袁世凯提出21条,他的底线非常清楚,也没有什么大错。
三宅久之长期担任《每日新闻》的政治部记者,具有异常丰富的政界关系网,熟知日本政界掌故,他能够很准确地预测日本政界动向,准确地预测下次选举时各党的得票数。对于三宅久之来说,政治不是无从捉摸的模拟的东西,而是可以很简单地数据化,一切就是选票的数量和围绕着这个数量各政党之间的明争暗斗。
三宅给自民党提出来的重新执政的方案是强化其保守色彩以区别于其他政党,也便于选民在选举时的选择,那么自民党就需要一位保守色彩浓厚的总裁,三宅认为只有安倍晋三才能担任。
自民党的保守代表人物不止安倍一人,比如同样担任过首相的麻生太郎也是一位著名的保守派代表人物,但是麻生太郎对自民党最后丧失政权负有直接责任。当时自民党挑选麻生太郎来接替福田康夫就是想直接宣布解散议会实行大选,依靠麻生当时的人气不使自己输得太惨,谁知麻生太郎当上了首相就不想下来了,最后自民党输得一干二净,麻生太郎在自民党内有点“丢失政权的战犯”的意思,所以只能由安倍晋三出面。
第一次任期的不光彩失败使得安倍对自己也没有把握,是三宅久之、金美龄这几个右翼传媒人士反复劝说才使得安倍重新鼓起了信心,言者无忌委员会向安倍提供了在公众面前活动的舞台,安倍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见和将来重新执政之后将采取的措施。
2012年9月举行的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安倍晋三实际上是强行排除了重重阻扰参加竞选的,当时的普遍看法是安倍当选指望不大,无法战胜最有人气的石破茂和受到党内支持的石原申晃,但是在安倍表示参选之后,自民党内保守的麻生派和高村派都表示了支持,从而使他在第一轮投票中排名第二。在第二轮投票中吸收了保守系的选票后,安倍最后逆转击败第一轮排第一的石破茂,当选为第25代自民党总裁。
安倍晋三当选自民党总裁时,执政的民主党政权已经明显无法继续维持了,所以当时的安倍虽然还不是日本首相,但大家都知道这已经仅仅是时间问题了,安倍此时不再仅仅是在野党领袖,他已经是准政府首脑。
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的公开演说中,安倍一直坚持在“言者无忌委员会”电视演出时喊出过的口号,就任总裁之后的10月7日还特地到“言者无忌委员会”节目上再次重申:修改宪法,引进“集体自卫权”,将现在的“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重新定义“慰安妇问题”和参拜靖国神社。对于钓鱼岛问题则明确表示要将中国公私船舶一律“在物理上就要坚决阻止在尖阁诸岛12海里之外”。
安倍如此高调,连当时的节目主持人辛坊治郎也劝他不要随便表态,提醒他连点头都不能太随意,要为自己将来就任首相留下回旋余地,但安倍晋三还是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把自己的退路堵死了。
此时安倍周围也发生了些变化,可以说是“帝师”的三宅久之已经病重,无法对安倍提出意见,在他就任首相前就去世了,安倍智囊团的领袖人物换成了台湾出身的金美龄。
金美龄是台湾本省人,原是极端的台独人士,曾经担任陈水扁的“国策顾问”,和李登辉也走得很近,在2008年民进党的谢长廷败给国民党的马英九之后,她认为大陆“占领台湾”已经是时间问题,“拿大陆护照还不如去死”,于是死心塌地放弃台湾,加入日本国籍。而自民党也缺人,有一次笔者居然在自己的选举区看到金美龄站在宣传车顶上为自民党拜票,要知道这是离东京500公里的神户!
这件事之后安倍晋三修正了一下轨道,本来他最大的政治目标就是修改宪法,但是“众参两院同时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这个标准的难度实在太大,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规避的方法——无法达成直接修放弃交战权的宪法第九条的现实状态下,先联合同意修宪的各路政治势力,来修改规定三分之二的宪法第九条,为进一步实质性修改创造条件。但这种做法不要说没有得到在野党的支持,在自民党内部也异论迭出,甚至不少右翼保守人士都反对这种有点不择手段的非堂堂正正的方法。
大概是这些争论使得安倍痛感修改宪法不可能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而对于安倍来说要维持一个长期政权的关键就在于2013年9月的参议院选举,这场选举之后3年内没有重要的选举,如果能赢,维持一个两年半左右的政权没有问题,在此期间他可以放手做他想做的事情。
虽然安倍受到党内保守势力的支持,但是在选举中光是政治信条是没有用的,选民们看的是经济问题。因此安倍知道要想取得政治成果的前提条件是要取得经济成果,麻生太郎建议在参议院选举之前干脆不要扯政治话题,集中精力搞好经济,拿下参议院选举之后再说。
安倍虽然做不到“不言政治”,但也是在上台之后就立即推出了“三箭齐发”的“安倍经济学”,以“摆脱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作为自己的经济口号,起码给了日本国民一种“安倍在拼命搞经济”的印象。
“安倍经济学”里的超常规金融缓和政策以及加强政府公共开支的经济政策使得安倍上台之后股市上扬了,日币汇率下跌了。虽然挑剔的传媒在不断地提及中小企业和实际收入问题,但至少这两者已经稳定下来,没有继续下跌,甚至开始了上升的势头。虽然大多数人还在抱怨没有享受到“安倍经济学”带来的好处,但是传媒进行的舆论调查的数值传达了“对安倍经济学抱希望的人数比例是已经得到好处了的人数比例的一倍”这个信息,就是说现在还没有得到好处的人中也有不少人抱有希望,这些经济成果直接导致了自民党在2013年参议院选举中的大胜,虽然没有拿到修改宪法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但起码夺回了参议院多数。从此安倍想干点什么,参议院是不会添麻烦了。
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小泉纯一郎当首相之前不去参拜,退下来之后也不去,当首相时去参拜是因为竞选自民党总裁时要得到“日本遗族会”的支持,才把参拜作为交换筹码。安倍晋三一直在参拜靖国神社,首任期时为了改善对华关系而没有去参拜。也不知道是真心还是为了得到保守层选票,安倍在不少场合表示:“上次任期内没有去参拜靖国神社是最痛心的事情。”
这次怎么办?其实看上去安倍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一旦去参拜,中韩这两个重要邻国可能会做出的反应,但如果不去,那些被称为“网络右翼”的人在网上成天在喷“安倍选举诈骗”,也很影响形象。结果是在上台之后一年的最后一刻,2013年12月26日参拜了靖国神社。
安倍这次参拜靖国神社是一次大失败。在他心目中,中日关系已经坏到了极点,再做点什么动作也不会坏到哪儿去。此外选年底去,新年期间一热闹,万一出点什么其他的大事也许就遮盖过去了,这样既向国内的网络右翼交了差,东亚关系也不至于会发生太大的问题。
但是这次连美国国务院都明确表示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表示失望,这是很出乎他意料的,安倍重新上台之后,已经完全修复了被民主党损坏了的日美关系,而且在解决长期无法解决的美军在冲绳的普天间基地的转移问题上都开始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冲绳县知事都从当初的竞选纲领倒退,同意美军陆战队的飞机向县内的边野古地方转移,这样日美之间的问题几乎完全解决,怎么突然发生变化?要知道在日本有这么一句话,“亲美政权不一定长命,但反美政权肯定短命”,最近接连三届民主党政权就是例子。
安倍在上台之后,把行使“集体自卫权”作为在修宪成功之前的临时措施而大加推进,理由是为了在有事之时得到美国的支援,平时日本就应该主动支援美国。而日本国内的反对理由则是如果过分追随美国这个世界警察,可能会使日本卷入毫无必要的战争。
现在事情的发展把问题颠倒了过来,不是日本人担心日本会不会卷入美国弄出来的战争,而是美国人开始担心美国人会不会卷入日本人弄出来的战争:最近围绕着钓鱼岛的紧张局势,美国人担心中日两国之间擦枪走火。美国为了阿富汗以及伊拉克已经筋疲力尽,连叙利亚问题都不愿卷入,所以对安倍表示失望是很正常的。
虽然在安倍晋三面前还有两年半没有选举的自由时间,但是他的担子很不轻松:首先三箭齐发的“安倍经济学”中的前两箭,“金融缓和”和“财政出动”的效果眼看就要到期,如果第三箭“成长战略”不能上轨道,“安倍经济学”就可能前功尽弃。而且中日政治关系的恶化肯定会对中日经济关系带来负面影响,而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上的失败肯定会带来政治上的困难,也就是说安倍的修宪构思肯定要受阻。
还有就是如何消除美国对安倍政权的疑虑和失望,如果中日关系没有切实改善或者改善迹象,光向美国人做解释是不够的。所以无论是否承认,实际上现在安倍政权的所有问题最后都归结到了中日关系上。
眼下中日关系因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进一步恶化,如何破解还看不到出路。
和平宪法
《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