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需要训练,训练过程又是由说到写、由述到作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和平台。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合作与交流
我们生活在合作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课题,合作式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需要训练,训练过程又是由说到写、由述到作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和平台。
一、师生互动积累材料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那么学生的作文材料从哪里来?应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习。怎样教会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材料呢?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天生俱有,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辩论、动手操作、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查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平台。但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只是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
3.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要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等,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看后要组织学生谈感受、写心得等。
4.鼓励学生勤动笔,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及时动笔、坚持写日记等,学生的动笔可能只会流于形式,这样就达不到积累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兴趣上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的名言佳句、优美词句装订成册,过一段时间让学生拿出来评比,看谁搜集得多、装订得最好。还可以把自己写的日记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成员评出佳作,过一段时候再交流,看谁的进步大。对有进步的同学可以发给进步奖,一学期结束看谁的进步奖最多,老师就可以发给他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并写上鼓励的话。
二、师生合作选择材料
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題意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思维,想出一连串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只要与题目有关,能想到多少就想多少。当列出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就让同组的同学互相研读,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应该选择哪些材料和舍去哪些材料,最后将这些选中的材料交班内交流。这种经过集体讨论选择材料的方式,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
三、自由写作,指导订正
要把学生的写作过程当作一种自我发现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交流的手段。在写作过程中,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布局谋篇,讲究文法,注意遣词造句等。在教学作文时,我一般事先不在文法、句法、句式等方面作出要求,学生写作时甚至可以不分段,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再指导学生作出订正。和传统的写作训练不同,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写作看似茫然无序,实际上学生是真正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不再是重复前人的故事和任何虚伪浮华的东西,而是自己感情的释放。而写完之后由老师从理论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文法知识进行订正,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探究、交流,互评习作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鉴于此,我采用分组评议、个人修改、集体交流等作文修改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体验到了作文的乐趣。
五、合作评赏,成就激励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信、愉快地写作。学生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形成的。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是采用了下面的方法来激趣的:
1.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2.组织学生评出班级佳作奖和进步奖。
3.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合作与交流
我们生活在合作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课题,合作式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需要训练,训练过程又是由说到写、由述到作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和平台。
一、师生互动积累材料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那么学生的作文材料从哪里来?应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习。怎样教会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材料呢?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天生俱有,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辩论、动手操作、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查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平台。但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只是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
3.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要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等,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看后要组织学生谈感受、写心得等。
4.鼓励学生勤动笔,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及时动笔、坚持写日记等,学生的动笔可能只会流于形式,这样就达不到积累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兴趣上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的名言佳句、优美词句装订成册,过一段时间让学生拿出来评比,看谁搜集得多、装订得最好。还可以把自己写的日记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成员评出佳作,过一段时候再交流,看谁的进步大。对有进步的同学可以发给进步奖,一学期结束看谁的进步奖最多,老师就可以发给他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并写上鼓励的话。
二、师生合作选择材料
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題意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思维,想出一连串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只要与题目有关,能想到多少就想多少。当列出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就让同组的同学互相研读,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应该选择哪些材料和舍去哪些材料,最后将这些选中的材料交班内交流。这种经过集体讨论选择材料的方式,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
三、自由写作,指导订正
要把学生的写作过程当作一种自我发现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交流的手段。在写作过程中,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布局谋篇,讲究文法,注意遣词造句等。在教学作文时,我一般事先不在文法、句法、句式等方面作出要求,学生写作时甚至可以不分段,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再指导学生作出订正。和传统的写作训练不同,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写作看似茫然无序,实际上学生是真正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不再是重复前人的故事和任何虚伪浮华的东西,而是自己感情的释放。而写完之后由老师从理论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文法知识进行订正,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探究、交流,互评习作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鉴于此,我采用分组评议、个人修改、集体交流等作文修改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体验到了作文的乐趣。
五、合作评赏,成就激励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信、愉快地写作。学生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形成的。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是采用了下面的方法来激趣的:
1.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2.组织学生评出班级佳作奖和进步奖。
3.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