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小文要跟您聊一聊有关雅贪和雅贿的故事,因为雅,难免文绉绉,难免有些个儿迂回曲折——
丁老板给大权在握的倪首长送去一幅文徵明的兰竹图。倪首长虽不太懂,内心觉得这图如果是真的话一定很名贵,摆摆手表示不愿意收下。丁老板不由分说,爬上梯子,摘下客厅里的一幅画,换上兰竹图。首长退后几步瞧着:嗯,竹子果然画得有模有样。
过了一个礼拜,小汤来拜访倪首长,进门就看见客厅挂着的兰竹图,一下“惊呆”了:“啊呀,文徵明的画啊?他和沈周、唐寅、仇英是‘明四家’,我找这位大才子的画找了整整五年,您割爱吧首长?我求您了。”
倪首长很为难:“朋友送我的,怎么能让给你?”哪知小汤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文徵明的画卷走了。几天后,小汤把兰竹图的钱给首长送来了。
多少钱?这么跟您说吧,12年前,文徵明的兰竹图在香港佳士得拍卖,成交价是45万港元。
丁老板和小汤其实是好兄弟,他俩“演双簧”呢。只有出色的“演员”才能让首长很自然地有了满满收获。直接送钱?那多俗!
还有比小汤更文雅的办法,那就是代替领导把一幅仿的画送到拍卖会去,起拍价50万元。现场竞拍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争夺很是激烈,价格直线上升,拍到100多万元才敲锤。扣除佣金,领导硬碰硬从拍卖公司拿到100万元。
买画的人正是贿者。人家转个圈儿,把事儿给办成了。
只是有的拍卖行瞧着不明白,这张画明明是仿的,打足了也就5000块钱。
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担任了安徽省珠宝协会的名誉会长。别人搞不懂,一个堂堂副省长去当珠宝会长干嘛?还是名誉会长。可是,想提拔、想拿工程的人搞得特明白:这位爷喜欢珠宝玉石。有一句老百姓的话怎么说来着:不怕领导瞎胡闹,就怕领导没爱好。
倪副省长侃侃而谈:“好的玉石玉器资源稀缺,不能再生。物以稀为贵,给后代留些有价值、有文化品位的优秀作品和财富,远比留其他钱财更安全,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说得真棒!当然,倪副省长说的“后代”不是中国的后代,而是他倪家的后代。
从此,倪发科经常收到有关人员赠送的玉石,总价值高达350万元。他从来不收别人的金条、钻石什么的,那些东西有文化品位吗?
2012年的某一天,倪发科突然叫李老板把曾经送去的玉石玉器统统拿回去。李老板一愣:难道倪副省长不喜欢“有文化品位”的作品了?李老板不知道,上边儿有人下来查了。过了两个月,风平浪静,倪副省长跟李老板说:“你从我这里拿走的玉石,其实我是很喜欢的……”李老板不但完璧归赵,还多加了三块大的玉石。
有一种雅贪技能叫放风筝,风筝放出去了,下面绳子揪着呢。有放飞,有收回,有暗示,有解释……整个程序非常文雅。
丁维和曾是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一向“廉洁奉公”,人家送他高档烟高档酒,他总是悄悄谢绝,并且不去举报,给送礼者留着面子。有一次,一个老板送他一幅张大千的畫,丁副主任好纠结:张大千的画贵重,要出事的。于是把张大千的画退给老板了。
又有一次,韩老板送给他一幅范曾的画儿,上面画的是一只猴子在听达摩讲经。丁维和正是属猴,他爱不释手,可是爱到最后,还是把范曾的画退给韩老板。
一个成功的行贿者一定要善于从迷宫中摸出个门道来。韩老板琢磨了大半夜,第二天就把范曾的画拿去做鉴定。两个月后,韩老板把画连同鉴定书一起给丁维和送去。这一回丁维和说:“放着吧。”
丁维和也不白白收礼,他也送给韩老板一幅“名画”。平时,丁维和会用两三万块钱买它二三十幅“名画”,备着用。
过了几天,丁维和让中介把范曾的画卖了,100万元。
丁维和以为纪委会头疼:别人送他一幅画,他也回过头送别人一幅画呀,那是文人雅士间的正常来往。至于画真画假,靠眼力。
什么是迷宫?有个叫欧费文的外国人解释说:迷宫就是一场此刻的雨正穿过无限环绕的回廊浇灭几重大海以外的中世纪。雅贿者想要“浇灭”什么,必须绕圈儿。
江西原省委书记苏荣的妻子于丽芳是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还是景德镇陶瓷艺术文化研究所的艺术顾问,她特痴迷陶瓷艺术,时常到景德镇走走看看。大家伙儿对她不敢不尊重,既然苏太太喜欢瓷器,也懂瓷器,送她景德镇的特产是最有礼貌的。
有个别景德镇的领导也商量过,要不直接给苏太太送钞票得了,碰不起的瓷器运来运去太费劲。可是不能,那样做铜臭气太重了,苏太太收到钱会恶心的。瓷器是干干净净的,没味儿。
苏太太从景德镇拿走多少上等瓷器呢?她一共拉走3个车皮,也就是120吨。120吨上等景德镇瓷器值多少钱呢?咳,怎么又用钱来衡量?黄金有价瓷无价。
雅贪和雅贿之间的捉迷藏故事还有很多。一般情况下,雅贪很难顶住雅贿,人家雅贿是“专业”的,是弯弯绕的高手,多绕几个弯,贪官就晕了。
不怕领导是人物,就怕领导爱文物。
(摘自《上海采风》)
丁老板给大权在握的倪首长送去一幅文徵明的兰竹图。倪首长虽不太懂,内心觉得这图如果是真的话一定很名贵,摆摆手表示不愿意收下。丁老板不由分说,爬上梯子,摘下客厅里的一幅画,换上兰竹图。首长退后几步瞧着:嗯,竹子果然画得有模有样。
过了一个礼拜,小汤来拜访倪首长,进门就看见客厅挂着的兰竹图,一下“惊呆”了:“啊呀,文徵明的画啊?他和沈周、唐寅、仇英是‘明四家’,我找这位大才子的画找了整整五年,您割爱吧首长?我求您了。”
倪首长很为难:“朋友送我的,怎么能让给你?”哪知小汤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文徵明的画卷走了。几天后,小汤把兰竹图的钱给首长送来了。
多少钱?这么跟您说吧,12年前,文徵明的兰竹图在香港佳士得拍卖,成交价是45万港元。
丁老板和小汤其实是好兄弟,他俩“演双簧”呢。只有出色的“演员”才能让首长很自然地有了满满收获。直接送钱?那多俗!
还有比小汤更文雅的办法,那就是代替领导把一幅仿的画送到拍卖会去,起拍价50万元。现场竞拍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争夺很是激烈,价格直线上升,拍到100多万元才敲锤。扣除佣金,领导硬碰硬从拍卖公司拿到100万元。
买画的人正是贿者。人家转个圈儿,把事儿给办成了。
只是有的拍卖行瞧着不明白,这张画明明是仿的,打足了也就5000块钱。
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担任了安徽省珠宝协会的名誉会长。别人搞不懂,一个堂堂副省长去当珠宝会长干嘛?还是名誉会长。可是,想提拔、想拿工程的人搞得特明白:这位爷喜欢珠宝玉石。有一句老百姓的话怎么说来着:不怕领导瞎胡闹,就怕领导没爱好。
倪副省长侃侃而谈:“好的玉石玉器资源稀缺,不能再生。物以稀为贵,给后代留些有价值、有文化品位的优秀作品和财富,远比留其他钱财更安全,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说得真棒!当然,倪副省长说的“后代”不是中国的后代,而是他倪家的后代。
从此,倪发科经常收到有关人员赠送的玉石,总价值高达350万元。他从来不收别人的金条、钻石什么的,那些东西有文化品位吗?
2012年的某一天,倪发科突然叫李老板把曾经送去的玉石玉器统统拿回去。李老板一愣:难道倪副省长不喜欢“有文化品位”的作品了?李老板不知道,上边儿有人下来查了。过了两个月,风平浪静,倪副省长跟李老板说:“你从我这里拿走的玉石,其实我是很喜欢的……”李老板不但完璧归赵,还多加了三块大的玉石。
有一种雅贪技能叫放风筝,风筝放出去了,下面绳子揪着呢。有放飞,有收回,有暗示,有解释……整个程序非常文雅。
丁维和曾是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一向“廉洁奉公”,人家送他高档烟高档酒,他总是悄悄谢绝,并且不去举报,给送礼者留着面子。有一次,一个老板送他一幅张大千的畫,丁副主任好纠结:张大千的画贵重,要出事的。于是把张大千的画退给老板了。
又有一次,韩老板送给他一幅范曾的画儿,上面画的是一只猴子在听达摩讲经。丁维和正是属猴,他爱不释手,可是爱到最后,还是把范曾的画退给韩老板。
一个成功的行贿者一定要善于从迷宫中摸出个门道来。韩老板琢磨了大半夜,第二天就把范曾的画拿去做鉴定。两个月后,韩老板把画连同鉴定书一起给丁维和送去。这一回丁维和说:“放着吧。”
丁维和也不白白收礼,他也送给韩老板一幅“名画”。平时,丁维和会用两三万块钱买它二三十幅“名画”,备着用。
过了几天,丁维和让中介把范曾的画卖了,100万元。
丁维和以为纪委会头疼:别人送他一幅画,他也回过头送别人一幅画呀,那是文人雅士间的正常来往。至于画真画假,靠眼力。
什么是迷宫?有个叫欧费文的外国人解释说:迷宫就是一场此刻的雨正穿过无限环绕的回廊浇灭几重大海以外的中世纪。雅贿者想要“浇灭”什么,必须绕圈儿。
江西原省委书记苏荣的妻子于丽芳是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还是景德镇陶瓷艺术文化研究所的艺术顾问,她特痴迷陶瓷艺术,时常到景德镇走走看看。大家伙儿对她不敢不尊重,既然苏太太喜欢瓷器,也懂瓷器,送她景德镇的特产是最有礼貌的。
有个别景德镇的领导也商量过,要不直接给苏太太送钞票得了,碰不起的瓷器运来运去太费劲。可是不能,那样做铜臭气太重了,苏太太收到钱会恶心的。瓷器是干干净净的,没味儿。
苏太太从景德镇拿走多少上等瓷器呢?她一共拉走3个车皮,也就是120吨。120吨上等景德镇瓷器值多少钱呢?咳,怎么又用钱来衡量?黄金有价瓷无价。
雅贪和雅贿之间的捉迷藏故事还有很多。一般情况下,雅贪很难顶住雅贿,人家雅贿是“专业”的,是弯弯绕的高手,多绕几个弯,贪官就晕了。
不怕领导是人物,就怕领导爱文物。
(摘自《上海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