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国”、“平天下”应行“仁政”,不能行“霸道”。行“仁政”将会使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和平共处”;行“霸道”只会引起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以至于战争。
在《郭店楚简》中有一句话也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道始于情。”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感情开始建立的。
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这种爱人的思想由何而来?《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爱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最基础的。但“仁爱”之心不能停止于此,必须“推己及人”,所以《郭店楚简》中说:“爱而笃之,爱也;其继之爱人,仁也。”“孝之放,爱天下之民。”这就是说,孔子的“仁学”要求由“亲亲”扩大到“仁民”。所以孟子明确地提出“仁政”思想。“仁政”的思想内涵应说是极为丰富,但我认为孟子说的“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最为重要。孟子的意思是说:对“人”的道理是,要使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稳固产业,他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稳固产业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所以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意思是说,“仁政”首先要使老百姓有他自己的土地。但是如何把孔子儒家的以仁爱思想为基础的“仁政”实现于社会呢?孔子说:“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说,只有在“克己”的基础上的“复礼”才叫作“仁”。费孝通先生对此有一解释,他说:“克己才能复礼,复礼是取得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条件。”这话很有道理。因为“仁”是人自身的内在品德(“爱生于性”),“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礼仪制度,它的作用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礼之用,和为贵”。人们进入社会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制度,而对礼仪制度的遵守应该是出于人的“仁爱”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这种把“仁爱”精神按照一定规范实现于日常生活之中,这样社会就会安宁和谐了,“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儒家思想,对一个国家的治国者,对于世界上那些发达国家的统治集团应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治国”、“平天下”应行“仁政”,不能行“霸道”。行“仁政”将会使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和平共处”;行“霸道”只会引起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以至于战争。
儒家认为,生死和富贵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提高自我的道德学问以为社会的福祉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而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修德”并不容易,那就必须有崇高的理想,有为人类长远利益考虑的胸怀。“讲学”同样不容易,它不但要求自己天天提高,而且要求负起对社会人文教化的责任。“改过”,人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是要勇于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向善”,是说人生在世,应日日向着善的方向努力,做到“日日新,又日新”。“修德”、“讲学”、“改过”、“向善”是做人的道理,是使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路径。中国的社会应该是“以法治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应该是“以德育人”的社会。
在《郭店楚简》中有一句话也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道始于情。”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感情开始建立的。
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这种爱人的思想由何而来?《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爱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最基础的。但“仁爱”之心不能停止于此,必须“推己及人”,所以《郭店楚简》中说:“爱而笃之,爱也;其继之爱人,仁也。”“孝之放,爱天下之民。”这就是说,孔子的“仁学”要求由“亲亲”扩大到“仁民”。所以孟子明确地提出“仁政”思想。“仁政”的思想内涵应说是极为丰富,但我认为孟子说的“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最为重要。孟子的意思是说:对“人”的道理是,要使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稳固产业,他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稳固产业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所以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意思是说,“仁政”首先要使老百姓有他自己的土地。但是如何把孔子儒家的以仁爱思想为基础的“仁政”实现于社会呢?孔子说:“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说,只有在“克己”的基础上的“复礼”才叫作“仁”。费孝通先生对此有一解释,他说:“克己才能复礼,复礼是取得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条件。”这话很有道理。因为“仁”是人自身的内在品德(“爱生于性”),“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礼仪制度,它的作用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礼之用,和为贵”。人们进入社会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制度,而对礼仪制度的遵守应该是出于人的“仁爱”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这种把“仁爱”精神按照一定规范实现于日常生活之中,这样社会就会安宁和谐了,“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儒家思想,对一个国家的治国者,对于世界上那些发达国家的统治集团应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治国”、“平天下”应行“仁政”,不能行“霸道”。行“仁政”将会使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和平共处”;行“霸道”只会引起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以至于战争。
儒家认为,生死和富贵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提高自我的道德学问以为社会的福祉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而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修德”并不容易,那就必须有崇高的理想,有为人类长远利益考虑的胸怀。“讲学”同样不容易,它不但要求自己天天提高,而且要求负起对社会人文教化的责任。“改过”,人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是要勇于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向善”,是说人生在世,应日日向着善的方向努力,做到“日日新,又日新”。“修德”、“讲学”、“改过”、“向善”是做人的道理,是使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路径。中国的社会应该是“以法治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应该是“以德育人”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