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王的儿子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f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康是秦腔王——秦大富的儿子,20世纪90年代初出生在黄河上游的河湾村。湾子的形状近看看不出,远看才能看出来,十几户人家就像是被夹在黄河胳膊弯里的几只甲鱼蛋。
  别看村庄小,却是正宗的秦腔发源地,男女老少都会唱几嗓子。不过,这得把秦康除外。从小到大,秦康一句也没唱过,为此,没少挨父亲秦大富的数落。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是,秦腔王的儿子却从不喜欢秦腔,甚至反感。既是村长又是秦腔剧团团长,秦大富总会因此感到脸上无光,自己的儿子从来不唱秦腔,他像矮了人家一头,认为这是基因没有遗传好。直到秦康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成了河湾村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学生,他矮下去一截的头才慢慢抬了起来。村里的人都说,秦康这个娃,从小就不一样,别的娃都学着唱秦腔,只有他不学不唱,怎么样?有出息了!
  原本,唱秦腔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可是因为秦康,反倒让娃娃们觉得学唱秦腔成了不那么光彩的事情。自从秦康考上大学,以前在黄河滩上,在田野里,在村头巷尾唱秦腔的娃们少了。谁家的娃儿下到黄河滩里练上嗓唱秦腔,就会被认为没有出息了。
  这是秦康没有预料到的。
  想想当年,秦康的生活里一时一刻也没有缺少过秦腔,不管他如何不喜欢,如何远离和躲避,他的父母,他的姐姐都还是秦腔迷,都称得上是民间表演艺术家。小时候,他家的菜园子就在黄河边上,全家人经常要到黄河去挑水浇菜,可常常是爸爸把水桶放在河滩上,对着滚滚东去的波浪就大声地唱起来《骂四贼》。姐姐挑过一担水后,也学着爸爸把水桶放下,站在离父亲不远不近的下风头,亮起嗓子唱《探窑》。姐姐之所以选在爸爸的下风头,是她不敢站在爸爸的上风头,抢了师傅的戏。这时候,母亲也像犯了瘾一样,已经挑过了两担水的她,桶一放,对着一个浪花卷着一个浪花的黄河唱起了《河湾洗衣》,母亲选择站在父亲和姐姐的中间。秦康呢?他自个儿挑着自个儿的水,菜地里那些急需要灌溉的茄子、豆角、辣椒,急着呢。
  秦康知道,母亲之所以从河对岸嫁过来,就是因为父亲打小就会唱,而且唱得好,二十多岁就成了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秦腔王。
  他们在河滩上直唱到夕阳西下,天色暗到完全看不见流淌着秦腔的黄河浪时,才想起来浇菜地,可是,菜园子被秦康一人浇完了。
  河湾村的山野里,一座座坟茔都是秦腔。
  小时候,秦康跟着父亲去给爷爷上坟,他给爷爷烧纸,父亲却蹲在坟前请教秦腔的唱法。
  爷爷是老一代秦腔王。
  等请教完,就在坟前一板一眼地唱起来他感觉有难度的唱段。秦康甚至怀疑父亲会不会是精神不正常?
  在回家的路上,父亲说:“还是你爷爷厉害,我不明白的地方,我唱不好的地方,向他一叨咕,我就全会了!”
  秦康不作声,只管低头走,他对秦腔的抵触,不知是天生,还是从那时开始。
  “儿子,你就跟爸爸学唱一句不行吗?”那年秦康考上县重点中学,爸爸挑着行李送他去学校,在山梁上休息的时候问了他一句,那语气几乎带着肯求。
  “不唱,你想唱就唱!唱不唱都是个人的自由。”秦康有些扫兴。
  “你怎么就会和大戏结下如此深仇大恨呢?你小子不唱,爸給你唱一段……”
  秦康知道爸爸是高兴呢!全镇中考生一百多人,就他和另外两个同学考到了县重点中学……
  转眼,他大学就要毕业了,他去西安,报名参加了省级公务员考试,并取得了笔试第一的好成绩,按规定,笔试成绩前三名进入面试。秦康很优秀,在面试时也发挥得非常好,评委们甚至为他鼓掌。这个岗位只录取一人,但参加完面试后,秦康心里很有把握。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面试结果出来了,他竟然和另一位考生成绩并列第一。
  二选一。秦康面前又横上了一道新的坎儿。
  再来一次笔试不合理,再来一次面试也不合理。经过评委商议,决定对两个人加试五分钟个人才艺展示。经过抽签,秦康第二个出场。
  第一位出场考生展示了自己的书法,谁能想到一个大学生书法竟然写得不错!
  面试获得并列本来是个意外,而追加考核又让秦康感到了意外之外的意外。他一个农村娃,能有什么才艺超过人家呢?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不行。怎么办?他想主动弃权,可是,已经逼上梁山,只能听天由命,临场发挥了。
  走进考场,七八位考官,秦康有点儿手足无措,听到让他开始的时候,大脑仍旧一片空白……突然,他唱起了《骂四贼》——秦腔经典唱段,而且越唱越悲壮高昂,越唱越慷慨激越……秦康考上了。
  因为唱了一段秦腔考上了公务员的喜讯传回了家乡河湾村,往后,站在河滩上对着黄河唱秦腔的娃又渐渐多了起来。
其他文献
读书那会儿,老师们都说,胖子是很有些聪明的,如果努力学习,是能考上个好大学的。  只是,聪明的胖子把努力的航标搞错了,脑子成天努力地琢磨偷懒的法子。  比方說,为了在上课的时候打盹,胖子曾经拜猫头鹰为师,努力学习睁着眼睛睡觉。  当然,胖子失败了,不然,他也不会被教语文的曾老师拎住耳朵,从睡梦中疼醒了。  我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你坐在下面倒睡得安逸!曾老师拽着胖子的耳朵,把胖子扔到操场上罚站。
期刊
锏之所以称之为锏,是因为其外形有四棱,当然,造型简单也是原因之一。为师希望你能记住,拿起这件兵器,做一个简单的人。  何谓简单?  活成一个最为普通的人,避开名利的纠葛。  ……  不为了名利又为了什么而活呢?深夜,我躺在床上反复琢磨着师傅的这句话,窗外,是满天的星光。  星光耀眼,闪闪发光的却总是北边的那几颗,如同师傅的这句话,在我耳边生根已有十七个年头,十七年间从未更换。  而这十七年来,师傅
期刊
著名小说家R到山上去休息了三天,今天一清早就回到维也纳。他在车站买了一份报纸,刚刚瞥了一眼报上的日期,就记起今天是他的生日。他马上想到,已经四十一岁了。他对此并不感到高兴,也没觉得难过。他漫不经心地翻了一会报纸,便叫了一辆小汽车回到住所。仆人告诉他,在他外出期间曾有两个人来访,还有他的几个电话,随后便把积攒的信件用盘子端来交给他。他随随便便地看了看,有几封信的寄信人引起他的兴趣,他就把信封拆开。有
期刊
传说仓颉造字的当晚,有鬼哭泣——文字里藏有被泄漏的天机。文字写成的书在古时候金贵異常,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诗经》《周易》只存在于王宫豪宅。写在羊皮上的一本《圣经》要用去三十只小羊。那时候,有一本书不异于现在有一辆奔驰600或是三桅游艇。那时候,只吃粗面包饮清水的僧侣在一豆油灯下读那金贵异常的书籍,心中虔诚异常。如今,书不那么金贵了,省下一顿啤酒,就能捧回来大大小小的一摞,但是我的虔诚依旧。  数年前
期刊
荧光粼粼的夜里,玛农路过旧物箱时突然被撞到,他吓了一大跳,拉开距离后,发现一个年轻人脸上挂着歉意。  “非常不好意思,我叫晓飞,在47层工作。”对方说。  玛农和晓飞就这样认识了,晓飞还送给玛农一根手工雪茄,晓飞说:“这个味道好,可惜容易灭火。”  玛农和晓飞都是这座大厦里的程序员,整天跟代码和数字打交道。应该说,大厦里的程序员大多都有自己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着,将枯燥乏
期刊
爷爷99岁那年,耳朵早就聋了,眼睛已经花了,腿脚也不灵便了,但依然很爱跟人说话。  做寿那天,儿孙辈共46人全部到齐。大家应邀相聚,无人闹别扭,无人摆架子,无人耍花招,却还是头一遭。虽然三叔是以“病假”名义回家,四姑丈、五表哥是“出差”路过而到家的,但在这物质日益丰富,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要花有花,要命却不一定有命,想活却不一定能活的今天,大约都是想讨个吉利沾点老寿星的长寿之光才如期而来的罢。  
期刊
长征途中的铁蛋虽然只有十四岁,但参加革命已经三年多了。他的隊伍是一支小分队,二十多人,由于另有任务,落在大部队后面了。打仗的时候,队长不让他上阵,他如果坚持,队长就说:“等你有了枪再说吧!”从此他就盼望着能有一只枪,这就只能等缴获敌人的。  不久,他们就和敌人打了两次遭遇战,敌众我寡,被迫转移。铁蛋失望了,如此看来,日里夜里盼望的枪,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了。  队伍驻扎下来后,队长派何大壮去刺探敌军情
期刊
一哥名叫刘一,三十多岁。瘦弱,矮小,看上去病恹恹的。其实他没什么病,生就这副模样。父母身材都很高挑,他长成这个模样,心里难免有些自责,总觉得没有把他抚养好,对他自然就有更多的宠爱。  他有时候会自卑,总觉得自己不是相貌堂堂彪悍伟岸的男子,可越是这样性格的人,越容易在生活中展示出他不甘示弱的一面。  三十岁那年,他和住在同一个小区的朋友打赌。硬是用脑袋顶着一辆福特小车,要把他顶出车位的三米之外。他顶
期刊
再过一个月,账务科老科长就要退休了。财务科长一年经手的资金上千万,老科长退后谁接任科长这个重要的位子呢?刚从乡镇调任建设局局长的老张一时拿不定了主意。  这天,老张给财务科包括老科长在内的五个人开了个小会,布置了几项工作。会议结束时老张说,你们说怪不怪,早上我的手包放在办公桌上竟然找不到了,楼里一定有小偷,今后你们一定要看管好办公室物品啊。  单位人不会拿领导包的,一定是外人进来了,顺手牵羊把东西
期刊
文一新在教育局走马上任,人们一时议论纷纷。  有人说,文局长人其貌不扬,不善应酬,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肯定有硬关系;还有人讲,文一新不吸烟,也不喝酒,连县领导劝酒也不给面子,到教育局当一把手也就官运到头了。  一个月快过去了,有人發现,文局长很少待在机关,各个学校倒常见其身影,大家期盼的“三把火”并没有烧。于是,私下又说开了:文一新也太平庸无能,来局里这么长时间,别说来个十年宏图规划,就连个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