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路径选择

来源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yz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正日益改善,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并成为职业人才已是众多学生的选择之一.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面临人才培养环境有待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人才发展出路有待拓展以及人才社会认可有待加强等现实困难和挑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形成和增强.增强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对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培养优质应用技术人才、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此,应探索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路径:一是优化办学环境,打造包容性的人才培养文化;二是树立质量观念,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开拓人才就业市场;四是强化宣传教育,形成发展性人才培养共识.
其他文献
社会工作“在地化”是指利用在地资源、培养在地社工人才、发展在地经济文化、探索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路径.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在后续乡村振兴工作中大有可为,但也面临着行政化与专业化两难、无限管控与有限权责冲突、专业性和专业价值缺失与融入性和排他性共存等问题.针对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困境,提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在地职能、在地价值和在地文化融入的解决对策,对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介入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大运河是新时期淮安依托历史打造新淮安的一张历史名片.要想在新时期寻突破、力创新,提升城市影响力,就要去探索大运河文化带塑造城市影响力的意义.分析阐释淮安大运河的发展现状以及研究意义,从内涵挖掘、媒体宣传、旅游开发以及遗存保护等角度提出具体实施措施.通过多角度探索提升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发展影响力的途径,打造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亮好淮安城市文化名片,讲好“运河之都”的运河文化内涵,建设更美、更富、更具人文气息的新淮安.
采用实验研究与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低碳烷烃烯烃在超微孔柔性Cu(Qc)2上的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和吸附分离机理.用常温合成方法制备了超微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Qc)2,测定了低碳烷烃烯烃(CH4/C2H4/C2H6/C3H6/C3H8)在Cu(Qc)2上的吸附相平衡和吸附动力学.使用Materials Studio中的Fortcite模块模拟低碳烷烃烯烃在超微孔柔性Cu(Qc)2上的吸附机理以及材料的结构形变.结果表明Cu(Qc)2具有优良的C2H6/C2H4吸附选择性和吸附动力学,而对C3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