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红色文化教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实施红色文化教育具有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育人意义。南京市宁海中学立足百年校史,通过挖掘校史红色文化内涵,借助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空间,探寻红色文化教育学科融通,举办富有特色的品牌活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宁海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路径,增强了文化自信,为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提供了新的教育样态。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自信;高品质发展;教育样态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融民族性、科学性、先进性、革命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折射出先辈们的理想信念,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科学地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让信仰之火生生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一、红色文化教育的多重意义
  (一)政治意义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是保证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近百年历史中创造并积淀的独有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是伟大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来时之路,彰显了信仰的伟大力量。红色基因就是我们不能抛弃的传统和根本。高中生正值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红色文化教育重在引导中小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现实意义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是应对当下现实挑战的需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日渐多元化。与此同时,高中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生活的困难,或多或少地存在失于理想信念、惰于奋发进取、怯于挑战自我等问题,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些优良作风和优秀美德慢慢丢失。鉴于此,更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红色基因的传承,激活红色基因内在的力量。从现实角度看,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广大高中生补足精神之钙,将个人的理想和国家民族的未来结合起来,将个的努力奋斗融入新时代的伟大洪流中,更加自觉地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军。
  (三)育人意义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是把准“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方向的需要。今天的中小学生长在红旗下,活在和平中,大多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对红色经典文化以及革命历史知之甚少,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不珍惜,爱国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失。而红色文化教育以其丰富的教育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坚毅勇敢的意志品格、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机敏灵活的适应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学习品质,促使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勤奋求实、乐观向上地投入生活和学习。
  二、红色文化教育的校本实施
  (一)挖掘校史红色文化内涵
  校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史的见证,更是鲜活的教育素材。回顾宁海中学的发展史,从1890年江宁文正书院的开端,到1927年江苏省立南京中学的创立、 1935年南京市立师范学校的改制,再到1962年学校落址宁海路39号被命名为 “宁海中学”,宁海人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建校以来,宁海人始终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兴衰,积极投入历次爱国运动,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五四”时期,学生积极参加爱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学校高举抗日救亡旗帜,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揭露当时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周佛海的“愚民政策”。南京市每次爱国学生运动,学校均是先锋队,成为全市中学生抗日救亡的领导中心。搬迁到重庆期间,学校仍本着“良师兴国”的宗旨,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教学,同时开展抗日教育、兵役教育,并积极采取防控措施,避免无谓的牺牲。解放战争时期,学校的中共地下组织以办夜校或识字班的形式宣传革命,组织学生参加南京大中学生联合会,举办时事讲座,开展红五月纪念活动,等等,继续壮大革命队伍。南京解放前夕,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学生自治会名义成立护校委员会,清点校产、封存档案等,党员起了骨干带头作用。这些鲜活的素材不仅引领着一代代宁海学子,也让“文正”精神融入宁海学子的血液中,成为宁海人文化精神的核心内涵。
  一部百年宁海史,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红线。特别是近代以来,宁海校史中始终浸润着红色文化。我们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寻找校史红色文化中典型的人和事,如编辑校史小故事,设立校史馆、院士墙,树立革命英雄塑像(古承铄),开设红色文化教育微课程……学校开设的“宁海中学革命红色文化校史”成为每一届高一新生的必修课程。
  (二)拓展紅色文化教育空间
  近年来,鼓楼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公益性的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空间。一方面,通过净化、绿化、彩化、亮化、美化等多种方式,让红色文化融入生活,使红色文化空间与周边民国建筑群风格统一,成为具有都市集体记忆功能的文化空间;另一方面,通过主题性红色文化场馆的设置,形成了具有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的地标性空间。其中,宁海路社区是宁海中学周边的一个拥有浓重民国历史文化氛围的街道社区。这个社区不仅记载了民国南京城市建设的历史,也承载了民国南京历届学生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以及共和国将士为民族解放浴血抗争的历史,还传承着“真、善、美、红”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精神。2000年起,鼓楼区宁海路街道组建了老将军讲师团,组织老将军们定期到宁海中学巡回演讲,上革命传统课,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04年,在老将军们的大力支持下,街道建立了社区老将军事迹陈列室,展示了30多件实物以及大量图片。老将军们时常做客陈列室,与宁海中学师生面对面交流。2009年,老将军陈列室扩建成了颐和路社区将军馆,成为全国首家社区将军馆。2016年,宁海中学对面的将军馆新馆开馆。宁海中学学生处、团委多次组织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由我校学生绘制的老将军肖像也陈列在馆中。   宁海中学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在“家门口”扩展学生红色教育空间,组织学生聆听老将军的革命故事,目睹将军们的昔日风采,开设了“老将军讲师团”“观摩革命事迹陈列室”“老少共筑中国梦”“丹心同书革命情”等微课程。学生还参与了将军馆、海洋国防教育馆举办的“解放南京爱国主义阅读日活动”“未来航海家趣味手工展”“南京‘抗战家书’征集暨诵读‘抗战家书’活动”等,受益匪浅。
  (三)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联动
  学校突出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建立一校与多地的长期联系机制,形成红色教育基地链。2016年5月,鼓楼区旅游局在综合江苏路39号民国历史文化展馆、颐和路社区将军馆、宁海路海洋国防教育馆等精品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整合推出了鼓楼区“研学红色之旅”,促进了各红色文化资源点的联动式发展,也构成了鼓楼区完整呈现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研学红色之旅”突出两条主线串联:一是工运爱国运动主题线路,北起南京工运纪念馆,串联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渡江轮渡、首都电厂(护厂斗爭)、中共南京铁路下关车站支部旧址、和记洋行旧址等;二是地下斗争主题线路,北起回龙桥小学,串联中共二中地下支部成立地、中央大学二部旧址、同仁自励会成立地、九龙桥四一〇烈士牺牲地、江南贡院、金陵兵工厂旧址及雨花台烈士陵园。
  学校依托“研学红色之旅”,串联了颐和路片区、将军馆、海洋国防教育馆、渡江胜利纪念馆、中山码头等鼓楼区精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依托学校与鼓楼区内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形式建立起来的宁海中学红色教育课程基地,通过走访、参观、交流的实践活动,学生接触到真实存在的文化历史,使“至真、至善、至美、至红”的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四)探寻红色教育学科融通
  2017年颁布、2020年修订的高中各科课程标准,重点突出了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其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革命传统教育要求是,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革命传统、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以及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革命传统教育也有相应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语文课程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学习方法,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实现语文学科的“立德育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抓住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寻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中红色文化教育因子,寻找其学科融通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语文学科,研习红色文化经典作品,赏析红色文化诗歌;历史学科,开展百年革命史料教学,介绍百年革命任务,梳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历程;美术学科,组织红色主题作品展、红色主题作品赏析与创作、红色革命基地采风创作;音乐学科,开展“红歌颂祖国”“‘一二·九’合唱节”“五四歌会”等活动。
  (五)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品牌
  红色基因既是历史的延续,又是时代的产物,生机在于血脉传承,活力在于实践互动。传统和创新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前后车轮、左右机翼,不可偏废其一。我们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把学校的特有精神、特有传统与红色基因结合起来,增添时代气息,激活传承因子,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品牌。
  第一,发挥学校图书馆功能,设立流动图书角,专设红色书柜。
  第二,开展红色阅读活动,开展“红色文化课”“红色文化班会”“红色文化演讲”等主题活动,系统讲解、传播红色文化经典。
  第三,开展以“读一本‘红’书”“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唱一首红歌”“扫一次烈士墓”“看一次红色电影”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红色文化“五个一”工程。把准“互联网+”时代脉搏,运用好网上数字军史馆、网上红色博客、创演红色历史舞台剧等现代化载体,让红色基因根植于每一个学子的血脉。
  第四,打造覆盖全年的“学校红色主题月”活动,以红歌会、红色文化书法展、红色文化绘画展等形式吸引师生广泛参与,制订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润物无声地营造爱党、爱国、爱家、爱生活的学校精神文化生态。
  第五,在“老少共筑中国梦”等活动基础上,推出“双阳携手·红色传承”活动,推动老将军、老干部等与学校学生结对,担当校外红色辅导员。
  第六,为了深入追寻杰出校友、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先生的丰功伟绩与精神品质,学校举行了“做坚定的国旗守护者”主题教育活动。原南京军区朱文泉司令员等领导应邀参加,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11家媒体进行采访报道,并上线“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以曾联松先生命名的“曾联松国旗护卫队”还开展了系列社团活动,传承曾联松先生的爱国情怀。“曾联松国旗护卫队”社团因教育效果显著,被评为“南京市十佳中学生社团”和“最佳人气社团”。
  第七,学校将红色教育与国防教育有机融合,以增强师生的国防意识、责任和爱国热情,同时成立了“国防教育社团”,开发国防教育课程,多次举办国防教育主题活动。该社团连续5年在南京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学生国防技能”比赛中获奖,学校也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第八,为了讲述历史,活化红色资源,根植爱国情怀,学校举办了“强国少年说,与国共奋进——红色经典诵读进校园暨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四周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等向学校赠送红色经典书籍,学校被团省委评为“诵读学传示范学校”。
  三、红色文化教育的成果回顾
  学校近年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实现了两大目标:
  一是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精神。用红色文化影响师生的思想与认知,用红色文化教育团结广大师生,调节校园精神和引导师生舆论,提升学校文化的内涵与品位。
  二是用红色精神规范师生行为。推动红色精神成为新时代宁海人的“群体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文化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使师生的思想认识、日常行为与社会主旋律一致。在塑造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建设目标上,对红色文化有规律地进行优化与升级,扩大已有红色物质文化影响力,积极植入红色非物质文化,让红色精神内化为师生行为的规范与准绳。如此,增强每个宁海人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提倡“每个宁海人都是红色精神传承人”。
  赓续红色精神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的百年名校,宁海中学依托红色文化教育为文化自信筑基,引领师生在多元文化的复杂交织中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思想定力,用红色精神塑师生信心,凝聚高品质高中的强大精神力量,点亮百年宁海的新时代主色。
  *本文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尚美教育实现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实践研究”(编号:L/2020/1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以“八省联考”语文卷两道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为例,结合2020年上海、山东等省市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与探讨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新空间。研究发现,可能出现的检测新趋势是:幽微绵渺,关注情感律动;针对多文本设置试题,注重检测运用能力;侧重检测审美能力,也注重考测思维水平。  关键词:八省联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审美;运用;思维  文学类文本阅读检测的能力一般有以下几种:  (1) 理解词语、
期刊
摘要:活动设计应该成为高中思政教学设计的重要形式。借助活动这一载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更为深刻,可以有效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在教学中,尝试设计议辩型活动、体验型活动和实践型活动,能让学生借助活动碰撞思维、增强感悟、升华理解。活动形式应具有多样性,不必拘泥于某些形式。  关键词:思政课程;议辩型活动;体验型活动;实践型活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语文卷的命题给出了新高考的有益提示,某种程度上回应了课标中对学业质量测评和高考命题的建议。在素养测评之路上,试卷的方向正确,但步子迈得还有点小,不够坚实,具体题目的设置有精当之处,也有需继续打磨之处。  关键词:八省联考;语文卷;新高考;新课标;素养测评  一、语文卷所体现的“课标”建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对高中学业质量测评和高考命题都提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数学试题顺应了深化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与以往高考的数学试题相比,出现了许多新亮点。其特点有:突出综合性,强调“能力立意”;关联高等数学,考查学习潜能;关注不常考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反猜题;减少多背景融合的试题,缩短试题篇幅,使试卷更简洁;部分呈现新高考的新题型,控制试卷难度;改变多选题的评分规则,使评价更合理。由此提出的复习教学建议有:淡化经验,回归课标;淡化教辅,回归教材;淡化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数学卷中有一道开放题和一道新知阅读题。这两种比较新的题型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开放题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满足面向全体的现实需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为差异化评价提供了可能。相应的教学建议是,注重开放场景的设计、发散联想的引导、形式多样的开放题训练,从而加强教学的开放性。新知阅读题指向未来成人学习的两个重要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因此贴合考试的选拔功能。相应的教学建
期刊
摘要:文言文教学开展基于助学案的同伴学习,既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三峡》一课教学,学生以助学案的“学习过程”板块为主要依据。讨论环节,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展评环节,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需要精选内容,把控时间,关注差异。  关键词:助学案;同伴学习;《三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或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特色,变式练习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考虑到教材例题和习题的经典性,以及目前我国教材“一纲多本”的现状,可以整合选取多个版本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并将它们精心组织成一系列变式练习,供教学使用。基于这一思路,设计了一节“圆的有关性质”习题课:以圆内接四边形问题为基本问题,通过将
期刊
摘要:教师如果都能多点见识,便能和教学常识靠近一些。教师要了解的世界远远大于一份份文书,一张职业资格证书也不能代表教师的见识。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识,不能无视辽阔的世界,以为捧着教材和试卷,就以为可以踞守高地,而不知世界正在大踏步地走向未来。  关键词:语文教师;见识;教学常识  本想继续说教学常识,可退一步思考:教师如果都能多点见识,是不是也能和教学常识靠近一些呢?  有位教师介绍研
期刊
摘要:在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复习中引入创意实验,开设《“魔盒”的奥秘》复习课。以“魔盒”中的气体是什么、如何收集、如何检验、如何制备等问题为引领线索,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温故知新”——巩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的知识,完善知识网络,并提炼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构建认知模型。  关键词:创意实验;复习课;初中化学  传统的初中化学复习课
期刊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活动”。《“战疫”下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一课教学,围绕“体悟民族精神,明确试题的基本要素;把握整体思维,了解命题的一般步骤;深化危机意识,尝试合作命题”三个环节,层层展开、步步推进,促使学生在合作命题活动中完成时政专题的复习。  关键词:合作命题;专题复习;《“战疫”下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活动”。笔者以为,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