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学生“点菜”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34604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思想品德教学应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思想品德课不能压抑人的天性,不能成为奴役学生的工具。要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新、活、实、精”的效果,就必须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请学生为课堂教学“点菜”,是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的有效探索。
  
  一、学习新知时,请学生“点菜”
  
  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先列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让学生讨论相关内容,鼓励学生将课本中不理解、有疑问的知识点找出来,请他们为课堂教学“点菜”。教师统计学生的“菜单”后,对学生点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或点拨,而对极少数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个别回答或课后辅导。例如,在组织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框题时,学生普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吗?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解决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根据学生点出的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可先运用多媒体显示相关材料,采用讨论法和归纳法,形象、生动地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已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进而明确:必须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这样的教学,由于针对性强,学生注意力集中,既省时又省力,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效果显著。
  
  二、单元复习时,请学生“点菜”
  
  对于一个长期在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上好单元复习课,把握好复习的深浅度,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教师讲少了,达不到预期的复习效果,讲多了又显得累赘,学生不爱听。笔者在上单元复习课前,先把要复习的单元知识结构及复习要求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讲义有目的地梳理知识,自我检查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复习和检查,明确了各自存在的不足,然后为课堂教学“点菜”。教师再针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疑难问题进行复习,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比如,在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这一部分时,不少学生对首要的人格权(生命健康权)和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权)的区别搞不清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可以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都属于人格权,但前者是物质性人格权,后者是精神性人格权),突出重点,不失时机地配以适当的课堂练习,很快就解决了学生的疑难问题。当然,教师有时也可以故意出“错”,给学生留下“钻空子”的机会,这样既营造了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自学能力。
  
  三、系统复习时,请学生“点菜”
  
  系统复习,特别是中考前的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倘要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学生“点菜”尤为必要。在复习某一知识板块前,可以先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同时提倡同学之间讨论,让他们相互启发,整理出该知识块的结构,找出重点和难点,并请学生结合对应的习题进行自我检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般不需要“千叮咛万嘱咐”,若有疑虑,就让学生以问题的形式寫下来,下课时收回。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出若干个小问题,以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案。这样教师上课时就能真正做到:学生掌握的不讲,学生不懂的一定要讲深讲透。某一知识块复习结束后,还要让学生回忆、检查所学的是否已真正掌握,必要时可以再次请学生“点菜”,以便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要让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常疑、善疑,宋人张载说过:“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四、习题评讲时,请学生“点菜”
  
  系统复习,讲练必须结合,但对于习题的评讲,不能面面俱到、逐题过关,否则只能是教师费力,学生厌烦。评讲要有针对性,一是要使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习题,教师及时批改;二是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训练情况给习题讲评课“点菜”,以暴露练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样教师教得明确,学生学得明白。
  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六位总统、三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闪闪发光。
  事实证明,反复多次的学生“点菜”训练,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就能有的放矢。学生成了知识及信息的加工者、传播者,学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观点的提出者、评判者,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请学生“点菜”,学生就可以放飞翅膀,在思想品德课上自由自在地翱翔。
其他文献
2007年7月,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以下简称“NOC活动”)在重庆圆满结束。赛场的余温还未退去,第六届“NOC活动”的启动号角已经吹响,大赛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第六届“NOC活动”网络创新竞赛将于10月底正式启动,并改名为“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在第六届活动中,“NOC活动”将延续一贯的活动宗旨,把“培养创新思想、具有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贯穿于
期刊
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邹声文)金秋时节,北师大校园里阳光灿烂、鲜花盛开。9日上午9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在英东学术会堂,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   温总理首先说:“目前,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已在全国六所师范大学试点。实施这一制度,就是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真正成为最受尊重的事业,鼓励更
期刊
近来,笔者在学习何国华先生所著的《陶行知教育学》的过程中,发现陶行知先生有着较系统的美育思想,他特别重视学校校址的环境美。先生早在1926年就在《我之学校观》一文中说:“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全校师生应当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凡应当改造的一丝一毫都不肯轻松放过才能表现真精神。师生不能共同改造学校环境而侈谈社会改造,未免自欺欺人。”[
期刊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要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即实施“生活语文”教育。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改中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可以这么说,新课程改革在许多方面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下面就谈谈我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身临其境,在生活中观察
期刊
随着江苏省2008年新高考方案的出台,如何提升应对新高考的能力,已成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话题。就历史学科而言,由于2008年不再将历史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而采取等级划分的模式(B级以上者方能录取本科),因此,保证较高的B级以上达成率就成为了我们努力的重点。笔者之见,注重养成、加强研究、倡导交流是应对历史新高考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養成——培植成功的根基    “自然成习惯,习惯成素质”已成为人所
期刊
以人为本,关注个性,构建人文性的数学课堂,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数学。教學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传统数学,割断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人的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是固化的真理,缺乏“人气”的知识,“枯燥”、“单调”似乎已经成了数学的代名词。然而这些压抑个性、扼杀天性的数学并不是真正的数学,数学教育应该是富有生命色彩的教育,数学课堂也
期刊
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中常出现的一个词,它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预设。但是光有周到科学的预设还不够,还需要有效实施——我认为,不管是预设还是实施,都应该把握好“度”。    一、精心做好课堂的预设    1.凸显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我们小学语文老
期刊
一幅好画,胜如一首好诗、一篇好文章。一幅好画,发自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经典之作,充满着哲理,千百年后的读者仍与其产生发心灵上的共鸣。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术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因而,高中美术欣赏在教学中以美育人、寓美育人就尤显重要。高中美术欣赏课能够让形象的、直观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美术欣赏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
期刊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它融“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于阅读教学。在研究性阅读的实施中,深读阶段的研读若能突出重点,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集中问题情境,将有效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的阅读,从根本上摆脱以冗长的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中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烦琐进程,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去自读、自探和合作学习。而这些问题情境也就是“研读专题”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这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更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