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ebbs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
  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石灰,石灰满了还有水……怎么可以轻易断定碗中所盛之物“满了”呢?其中的道理告诉我们:学无止境,技无穷止,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不可以“满”而自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大凡有进取心的人,其理想和追求都不会有“满了”的时候,月亮再美丽,也有阴缺的时候;岩石再坚硬,也经不住无休止的风化;白玉再光洁,也会有微小的瑕疵……
  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古语云:“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人生在世,虽然苦短,但一步步走下去却十分漫长,因而在人生的征途中要不停地汲取,吐故纳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哲人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一旦认为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前进的车轮就会倒退,进取的思想就会滑坡;停止不前的人生如同一潭死水,推而不进的灵魂将会跌入命运的低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永不觉“满”的无穷无尽。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不自满、不自足,达到了学习、修养和工作的进步。
  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不以“满了”为自足,方会有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滴水穿石的坚韧执着、厚积薄发的人生理念、忧先乐后的胸怀气度。有了这样的智慧和态度,就能摆脱私欲羁绊,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就能排除世俗的干扰,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进取;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登攀。
  梁启超在赞誉曾国藩持之以恒地学习和从不自足的追求精神时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身以为常。”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失败在成功的起点,而是失败在成功的路上。因为,失败者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被荆棘绊倒之后没有继续坚持下去。这既是因自我感觉“满了”而导致的结果,也是不能持之以恒提高自己而遇到的挫折。所以,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经常问问自己“满了吗”,以此来提醒和鞭策自己。
  总之,人生决不可以“满”而自足。如果存有认识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的这种心态,产生这样的念头,那么就要暂停一下,一天、一小时、几分钟甚至短到深呼吸那么一下都行。这样的暂停,能让人在“自满”中换一种思维方式,很快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找回自己前进的动力,变“自满”为“不足”,在工作和学习中永无止境地向前奋进。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4年第7期,有删节)
其他文献
就像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叙述典型的新教信奉者的特点时,使用了绘画中的新教教徒的形象,如果他是个鞋匠,将被描绘成“缩着身子专注于制鞋,将整个人生的努力贡献给上帝”的人。韦伯在一生的论述中,对美国寄予了巨大的希望,看到是这种新教伦理带来了美国的迅速发展。  但是,节衣缩食,勤奋努力的“新教伦理”,在今天的美国还留存几分,已经无人知晓。那些让企业损失数千亿美元的“精英人才”,没有
微聚是雷军只听了10秒便决定投资的项目。  2013年,还在YY担任语音业务副总一职的焦一开始关注陌生人交友市场。焦一看到陌生人交友的刚需一直存在,但市面上的产品却相对单一,并没有很好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他放弃了价值百万美元股票的优渥待遇,决定离开YY创业。  焦一的创业想法很快获得了雷军和李学凌的支持,创业初期便获得了二者百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微聚核心团队成员来自YY、百度、金山等知名互联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