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61-01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因受应试教育和"传道授业解惑"思想的束缚,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讲"主导整个课堂,而学生则更多的是听听、记记、背背,效率自然很低。在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发掘,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精讲多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究。
1精讲多练,深度解读教材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和深度解读水平。加强对教材深度的解读,并且能在教师"深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浅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杨九俊教授说过的:"教师可以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于永正老师也曾说过:"这法,那法,研究不透教材等于没有法。"因此深度解读教材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前提。解读教材的目的在于把握教学目标,每堂语文课都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它是每节课的教学定向,往往也是教学的评价依据。在课堂上,教师按照相应的教学思路,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教学目标。目标定得不明,内容就会取舍不当。要么课堂密度太小、效率低,要么密度太大、无法落实,这些都是造成课堂低效的原因。一堂课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成了一堆无序的朗读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表面上非常热闹, 实际上学生无须动脑; 造成了学习内容杂乱,学习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一堂有效的语文课,要使学生和听课者感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实际上在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时常会将三维一体的多元目标进行了人为的割裂,所以说,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确立明确的目标,看似简单,但是简单中蕴含着深刻。
2精讲多练有利于抓重点、破难点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从头讲到尾, 胡子眉毛一把抓,就怕学生学不会,担心落下什么内容,于是,这节课讲了下节课讲。学生则只能拼命地接受来自教师的信息,"用心"地记录,花大量的时间背诵,至于考试,则只能是借助平时那些背诵的内容回答问题,缺乏自己的理解或感悟。这样的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多是"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在新课改下,教师从课堂的权威逐渐走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意识也逐渐觉醒。采用精讲多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就是要以教师的讲为引导,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动口、动手、动脑,从接受知识逐渐过渡到构建知识,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
以七年级上学期的《社戏》教学为例,传统教学完成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介绍、生字词的清扫、让学生读通顺课文需要一课时;对课文进行分层,逐层讲解需要两个课时;人物形象分析、主题解析、练习等又需要一个课时。而上述都是教师在包打全场,学生的学习效率始终不高。采用精讲多练法,教师首先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将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生字词等让学生在课前读的过程中完成, 课堂中只需花10 分钟左右的时间对重点部分进行强调,加深学生的印象即可,同时以"看戏前,看戏时,看戏后"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讨论后对文章进行分层,省去了大量的时间。而对课文的学习则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问题"'我'幼年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夏天随母亲到姥姥家,读第一段,说说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这么小的村子,为什么'我'认为是'乐土'呢? 在这里除却这些乐事,最令'我'盼望的是什么呢? "对文章的第一部分进行初步阅读,阅读后教师进行点拨精讲;以问题"看戏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夏夜行船中'我'的心情如何?在船头看戏的过程中'我'的反应如何? 月夜归航中小伙伴们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来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讨论;最后再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拓展中以"我的童年和'迅哥儿'的童年大比拼"为题进行写作练习。如此,两个课时的教学收到的效果远远大于传统教学四个课时所收到的效果。
3精讲多练有利于培养问题能力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能力。传统教学中太过于注重从教师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而忽视了具有自主意识的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这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合作式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对文本的解读真正建立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基础上。
以《蔚蓝的王国》教学为例,教学中更多的是要通过对文章的解读让学生欣赏这一散文诗的文辞美,在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的同时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学中教师首先在导入中以"蔚蓝"一词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导入课题后提出问题"作者要为我们描绘怎样的一个王国"来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如"我们几个人坐在一条精美华丽的小船上。白色的风帆鼓了起来,宛似天鹅的胸膛,帆的上面挂着几面随风轻扬的小旗"一句,学生可从修辞的角度进行探究,也可对"白色的船帆在大海上涨满风的情景"进行描述;再如"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动的风帆、 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 "一句,是对大海的热爱,对青春的赞颂,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完全不是教师个人的理解,而是要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感悟,然后进行表达,教师再总结。个性化、多样化的理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散文诗的文辞之美。在精讲多练教学中,精讲并不是教师不讲,而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讲的内容,做到"讲学生不懂的,讲了学生不懂的不讲",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而多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多读、多写、多活动、多探究等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让学生由学知识逐步过渡到学以致用,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
总之,在新课改下,传统语文教学中"师讲生听"的模式应逐渐被探究性合作学习所代替, 在实施精讲多练的教学中,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提倡个性化阅读。当然,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因生制宜,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因受应试教育和"传道授业解惑"思想的束缚,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讲"主导整个课堂,而学生则更多的是听听、记记、背背,效率自然很低。在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发掘,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精讲多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究。
1精讲多练,深度解读教材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和深度解读水平。加强对教材深度的解读,并且能在教师"深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浅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杨九俊教授说过的:"教师可以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于永正老师也曾说过:"这法,那法,研究不透教材等于没有法。"因此深度解读教材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前提。解读教材的目的在于把握教学目标,每堂语文课都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它是每节课的教学定向,往往也是教学的评价依据。在课堂上,教师按照相应的教学思路,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教学目标。目标定得不明,内容就会取舍不当。要么课堂密度太小、效率低,要么密度太大、无法落实,这些都是造成课堂低效的原因。一堂课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成了一堆无序的朗读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表面上非常热闹, 实际上学生无须动脑; 造成了学习内容杂乱,学习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一堂有效的语文课,要使学生和听课者感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实际上在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时常会将三维一体的多元目标进行了人为的割裂,所以说,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确立明确的目标,看似简单,但是简单中蕴含着深刻。
2精讲多练有利于抓重点、破难点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从头讲到尾, 胡子眉毛一把抓,就怕学生学不会,担心落下什么内容,于是,这节课讲了下节课讲。学生则只能拼命地接受来自教师的信息,"用心"地记录,花大量的时间背诵,至于考试,则只能是借助平时那些背诵的内容回答问题,缺乏自己的理解或感悟。这样的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多是"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在新课改下,教师从课堂的权威逐渐走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意识也逐渐觉醒。采用精讲多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就是要以教师的讲为引导,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动口、动手、动脑,从接受知识逐渐过渡到构建知识,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
以七年级上学期的《社戏》教学为例,传统教学完成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介绍、生字词的清扫、让学生读通顺课文需要一课时;对课文进行分层,逐层讲解需要两个课时;人物形象分析、主题解析、练习等又需要一个课时。而上述都是教师在包打全场,学生的学习效率始终不高。采用精讲多练法,教师首先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将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生字词等让学生在课前读的过程中完成, 课堂中只需花10 分钟左右的时间对重点部分进行强调,加深学生的印象即可,同时以"看戏前,看戏时,看戏后"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讨论后对文章进行分层,省去了大量的时间。而对课文的学习则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问题"'我'幼年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夏天随母亲到姥姥家,读第一段,说说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这么小的村子,为什么'我'认为是'乐土'呢? 在这里除却这些乐事,最令'我'盼望的是什么呢? "对文章的第一部分进行初步阅读,阅读后教师进行点拨精讲;以问题"看戏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夏夜行船中'我'的心情如何?在船头看戏的过程中'我'的反应如何? 月夜归航中小伙伴们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来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讨论;最后再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拓展中以"我的童年和'迅哥儿'的童年大比拼"为题进行写作练习。如此,两个课时的教学收到的效果远远大于传统教学四个课时所收到的效果。
3精讲多练有利于培养问题能力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能力。传统教学中太过于注重从教师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而忽视了具有自主意识的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这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合作式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对文本的解读真正建立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基础上。
以《蔚蓝的王国》教学为例,教学中更多的是要通过对文章的解读让学生欣赏这一散文诗的文辞美,在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的同时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学中教师首先在导入中以"蔚蓝"一词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导入课题后提出问题"作者要为我们描绘怎样的一个王国"来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如"我们几个人坐在一条精美华丽的小船上。白色的风帆鼓了起来,宛似天鹅的胸膛,帆的上面挂着几面随风轻扬的小旗"一句,学生可从修辞的角度进行探究,也可对"白色的船帆在大海上涨满风的情景"进行描述;再如"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动的风帆、 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 "一句,是对大海的热爱,对青春的赞颂,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完全不是教师个人的理解,而是要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感悟,然后进行表达,教师再总结。个性化、多样化的理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散文诗的文辞之美。在精讲多练教学中,精讲并不是教师不讲,而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讲的内容,做到"讲学生不懂的,讲了学生不懂的不讲",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而多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多读、多写、多活动、多探究等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让学生由学知识逐步过渡到学以致用,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
总之,在新课改下,传统语文教学中"师讲生听"的模式应逐渐被探究性合作学习所代替, 在实施精讲多练的教学中,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提倡个性化阅读。当然,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因生制宜,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