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各国经济复苏进程存在较大差异、政策倾向不尽相同的背景下,6月27日G20多伦多峰会经过艰难磋商,最终形成长达27页的峰会声明文本。峰会声明之所以长,并非形成了更多的共识,而是在于它基本囊括了不同经济处境成员国提出的政策意见。美国强调的不急于退出经济刺激计划,与欧洲国家提出的削减财政赤字时间表并列,而德国总理默克尔称,这一减少赤字的时间表显然就是“退出战略”。对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反对的征收银行税和金融交易税,也变成了各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自由选项。
当然,各国提出政策意见,都强调是为了“确保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但大多数国家对于本国经济复苏和全球经济复苏的优先顺序还是一目了然的。没有国家愿意削足适履,都希望在保持对自己有利政策的同时,其他国家甚至应该配合自己实行相应的政策。所以G20多伦多峰会一定程度上成了各国下阶段经济复苏举措的通报会,而非协调会。这样的结果,对于确立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后召开的首次峰会,多少会让国际社会失望。但是,承认各国经济、政治环境的差异性,从而推出有更多自主空间的政策选项,也许是形成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良好开端。
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使得美欧在G20多伦多峰会前的政策差异愈发明显。在次贷危机中未起到预警作用而备受指责的美欧评级机构,在经济复苏阶段显得过度活跃,屡屡拉警报,也许它们认为拉错了警报比没拉警报要强。脆弱的市场显然放大了希腊等国债务评级下降的影响,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迫使欧洲国家必须提前采取财政收缩举措。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加拿大总理哈珀,都站在财政保守主义者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一边,共同强调,如果不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市场将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未来的增长。此举对于还指望通过扩大外需来使美国外贸翻番的奥巴马,无疑是沉重的一击,特别是在美国中期选举即将来临、国内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奥巴马告诫欧洲国家,未来政府的财政健康状况要依赖于我们当前创造工作机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人保罗·克鲁格曼不无夸张地警告,欧洲国家过早实施财政紧缩政策,此种决策失误可能触发经济史上的第三次大萧条。
但最终,美国和欧盟国家都没有说服对方。在峰会声明中采取了折衷的方式,指出一些国家减少赤字的努力可能招致经济复苏缓慢的“风险”,呼吁以“有益于经济增长”的方式实行财政紧缩。同时规定发达经济体在2013年前将财政赤字至少降低一半,在2016年前“稳定或减少”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个时间表显然顾及了奥巴马在大选时的承诺,当时他声称要在第一个任期结束前把预算赤字削减一半。奥巴马实现它的承诺有较大的难度,最近美国政府还在推动一项总额达550亿美元的就业法案,作为总额862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的补充。削减赤字时间表这一似乎最具强制色彩的规定,实际上也并不具有太多的约束力。峰会声明中指出,减赤目标和落实将应各国国情而定。
G20峰会的承诺缺乏一定的约束性,一方面给不同政策背景的国家充分的自主空间,另一方面已经成为影响G20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将会影响G20的未来。比如,此次峰会一如既往地强调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但并不妨碍相关国家继续实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奥巴马在G20多伦多峰会上显然有所指地提醒,美国人再也不会通过借贷消费推动世界经济繁荣,其他国家也别想再通过向美国出口获得经济繁荣。G20多伦多峰会刚结束不久,欧盟就对中国数据卡同时发起反倾销及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达41亿美元。近期美欧在对中国人民币汇率说三道四的同时,对于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却视而不见。峰会声明中已经不再提及2010年前完成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目标,八国峰会已提议将重点放在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上。贸易保护的氛围日渐浓厚,“超过世界国家总数85%的发展中国家”受冲击明显。
加拿大媒体称,八国集团峰会像“兄弟”聚会,而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则是一群“表兄弟”。这个比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八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的不同关系。二十国集团从应急机制到确立为世界经济治理的常态机制,整个过程中都是由美国主导。八国集团由于长期的合作和默契,较易形成合力,达成一致。而二十国集团中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成员,合作时间和基础都较弱。二十国集团中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如何在机制中发挥实质性的影响力,获得与发达国家事实上的平等地位,还需要实力和经验的积累。
当然,各国提出政策意见,都强调是为了“确保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但大多数国家对于本国经济复苏和全球经济复苏的优先顺序还是一目了然的。没有国家愿意削足适履,都希望在保持对自己有利政策的同时,其他国家甚至应该配合自己实行相应的政策。所以G20多伦多峰会一定程度上成了各国下阶段经济复苏举措的通报会,而非协调会。这样的结果,对于确立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后召开的首次峰会,多少会让国际社会失望。但是,承认各国经济、政治环境的差异性,从而推出有更多自主空间的政策选项,也许是形成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良好开端。
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使得美欧在G20多伦多峰会前的政策差异愈发明显。在次贷危机中未起到预警作用而备受指责的美欧评级机构,在经济复苏阶段显得过度活跃,屡屡拉警报,也许它们认为拉错了警报比没拉警报要强。脆弱的市场显然放大了希腊等国债务评级下降的影响,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迫使欧洲国家必须提前采取财政收缩举措。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加拿大总理哈珀,都站在财政保守主义者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一边,共同强调,如果不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市场将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未来的增长。此举对于还指望通过扩大外需来使美国外贸翻番的奥巴马,无疑是沉重的一击,特别是在美国中期选举即将来临、国内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奥巴马告诫欧洲国家,未来政府的财政健康状况要依赖于我们当前创造工作机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人保罗·克鲁格曼不无夸张地警告,欧洲国家过早实施财政紧缩政策,此种决策失误可能触发经济史上的第三次大萧条。
但最终,美国和欧盟国家都没有说服对方。在峰会声明中采取了折衷的方式,指出一些国家减少赤字的努力可能招致经济复苏缓慢的“风险”,呼吁以“有益于经济增长”的方式实行财政紧缩。同时规定发达经济体在2013年前将财政赤字至少降低一半,在2016年前“稳定或减少”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个时间表显然顾及了奥巴马在大选时的承诺,当时他声称要在第一个任期结束前把预算赤字削减一半。奥巴马实现它的承诺有较大的难度,最近美国政府还在推动一项总额达550亿美元的就业法案,作为总额862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的补充。削减赤字时间表这一似乎最具强制色彩的规定,实际上也并不具有太多的约束力。峰会声明中指出,减赤目标和落实将应各国国情而定。
G20峰会的承诺缺乏一定的约束性,一方面给不同政策背景的国家充分的自主空间,另一方面已经成为影响G20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将会影响G20的未来。比如,此次峰会一如既往地强调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但并不妨碍相关国家继续实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奥巴马在G20多伦多峰会上显然有所指地提醒,美国人再也不会通过借贷消费推动世界经济繁荣,其他国家也别想再通过向美国出口获得经济繁荣。G20多伦多峰会刚结束不久,欧盟就对中国数据卡同时发起反倾销及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达41亿美元。近期美欧在对中国人民币汇率说三道四的同时,对于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却视而不见。峰会声明中已经不再提及2010年前完成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目标,八国峰会已提议将重点放在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上。贸易保护的氛围日渐浓厚,“超过世界国家总数85%的发展中国家”受冲击明显。
加拿大媒体称,八国集团峰会像“兄弟”聚会,而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则是一群“表兄弟”。这个比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八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的不同关系。二十国集团从应急机制到确立为世界经济治理的常态机制,整个过程中都是由美国主导。八国集团由于长期的合作和默契,较易形成合力,达成一致。而二十国集团中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成员,合作时间和基础都较弱。二十国集团中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如何在机制中发挥实质性的影响力,获得与发达国家事实上的平等地位,还需要实力和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