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大语文”教学理念引发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语文教师也在不断致力于将“大语文”理念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先进、创新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展开教学与引导。本文便对“大语文”的教育理念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基于当前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的教学策略,致力于更新教学立意,沉淀学生语文知识积累,进而彰显小学语文教学的时代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大语文
我国的语文教育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长期处于较为封闭和孤立的状态,一方面,语文教学成果没能做到有效落地,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展现出的成长和发展并不明显,另一方面,语文学习的过程一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内容为阵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长期得不到樹立和深化,学生的知识面和看待问题的眼界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基于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将“大语文”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不同阶段之中,在提升其知识水平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 “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大语文”教育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比喻为鸟体,主体是课堂教学,左翼为第二语文教学渠道,即课堂内外组织的各种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右翼”是指学生所在的语文学习环境,由学校、家庭、社会等三方面环境构成。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在广大的社会环境中基于语文教育实践活动增长知识和见闻,最终获得自身学习技能的完善和文学功底的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扩展,部分学者提出了要加强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使语文教育不再单单着眼于知识的传说和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体验中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高尚行为品质,同时,还应注重人文教育元素的渗透,坚持“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原则,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自觉性,扩展其阅读视野。
“大语文”教育理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立体化,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地位的提升,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教学实施中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和自由的空间进行个人意识的确立和个人思路的有效表达。以独立自主学习为主线,完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此外,基于“大语文”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化,加强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并且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情境之中,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富生动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真正感悟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
二、 基于“大语文”教育理念下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深化学生文学积累,扩充写作素材
写作,是指学生要通过笔下的文字表达自身情感见解和观点态度,写作活动与创作者的成长和生活密切相关。“大语文”教学理念也指出,教师应当致力于增强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长见闻,增强自身的文学功底。因此,教师可针对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文学积累较为薄弱的问题进行重点教学,促使学生加强对国学经典书籍的阅读,丰富学生语言表达形式,使其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凝练语言、含蓄表达情感,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一定写作素材,丰富文章内容。
例如,教师可组织班级内学生利用一学期的教学时间进行《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等书籍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建构方式,找出古诗词中蕴含的不同意象和创造的悠远意境。并将诗人在写作过程中的景物描写方式、气氛烘托方式和情感寄托方式作为写作素材内化为自身知识除储备和习作技能,丰富自己创作的文章的语言形式和内容。
(二)加强课堂写作练笔,强化阅读动机
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存在强大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较为薄弱,并未形成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良好阅读习惯。基于此,教师应当基于“大语文”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举行多样化写作实践活动,选取不同的写作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笔,渗透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在写作方面的劣势和不足之处,使其能够基于自身问题进行针对性阅读,强化阅读动机。
例如,有关季节景色描写的话题是小学阶段写作练习的常见话题,看似简单,但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充斥着诸如“春天的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的表达,在词语选用和表达方式使用方面毫无特点。则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放飞自身思维和想象,进行景物的细致刻画和自身情感的真挚表达。在练笔结束后,教师可将基于作文的评价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写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进而激励其进行广泛的阅读,学习景物刻画方式和情感的直抒胸臆,以写促读,扩充学生阅读视野和知识范围。
参考文献:
[1]柳咏梅.用大语文教育观实践语文新课标精神[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11).
[2]魏柳芳.轻松阅读、轻松写作: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
作者简介:
梁蕾,安徽省亳州市,风云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大语文
我国的语文教育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长期处于较为封闭和孤立的状态,一方面,语文教学成果没能做到有效落地,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展现出的成长和发展并不明显,另一方面,语文学习的过程一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内容为阵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长期得不到樹立和深化,学生的知识面和看待问题的眼界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基于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将“大语文”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不同阶段之中,在提升其知识水平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 “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大语文”教育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比喻为鸟体,主体是课堂教学,左翼为第二语文教学渠道,即课堂内外组织的各种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右翼”是指学生所在的语文学习环境,由学校、家庭、社会等三方面环境构成。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在广大的社会环境中基于语文教育实践活动增长知识和见闻,最终获得自身学习技能的完善和文学功底的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扩展,部分学者提出了要加强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使语文教育不再单单着眼于知识的传说和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体验中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高尚行为品质,同时,还应注重人文教育元素的渗透,坚持“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原则,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自觉性,扩展其阅读视野。
“大语文”教育理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立体化,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地位的提升,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教学实施中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和自由的空间进行个人意识的确立和个人思路的有效表达。以独立自主学习为主线,完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此外,基于“大语文”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化,加强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并且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情境之中,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富生动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真正感悟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
二、 基于“大语文”教育理念下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深化学生文学积累,扩充写作素材
写作,是指学生要通过笔下的文字表达自身情感见解和观点态度,写作活动与创作者的成长和生活密切相关。“大语文”教学理念也指出,教师应当致力于增强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长见闻,增强自身的文学功底。因此,教师可针对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文学积累较为薄弱的问题进行重点教学,促使学生加强对国学经典书籍的阅读,丰富学生语言表达形式,使其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凝练语言、含蓄表达情感,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一定写作素材,丰富文章内容。
例如,教师可组织班级内学生利用一学期的教学时间进行《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等书籍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建构方式,找出古诗词中蕴含的不同意象和创造的悠远意境。并将诗人在写作过程中的景物描写方式、气氛烘托方式和情感寄托方式作为写作素材内化为自身知识除储备和习作技能,丰富自己创作的文章的语言形式和内容。
(二)加强课堂写作练笔,强化阅读动机
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存在强大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较为薄弱,并未形成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良好阅读习惯。基于此,教师应当基于“大语文”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举行多样化写作实践活动,选取不同的写作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笔,渗透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在写作方面的劣势和不足之处,使其能够基于自身问题进行针对性阅读,强化阅读动机。
例如,有关季节景色描写的话题是小学阶段写作练习的常见话题,看似简单,但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充斥着诸如“春天的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的表达,在词语选用和表达方式使用方面毫无特点。则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放飞自身思维和想象,进行景物的细致刻画和自身情感的真挚表达。在练笔结束后,教师可将基于作文的评价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写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进而激励其进行广泛的阅读,学习景物刻画方式和情感的直抒胸臆,以写促读,扩充学生阅读视野和知识范围。
参考文献:
[1]柳咏梅.用大语文教育观实践语文新课标精神[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11).
[2]魏柳芳.轻松阅读、轻松写作: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
作者简介:
梁蕾,安徽省亳州市,风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