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乡村文创的价值逻辑、行动框架和路径选择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60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是乡产兴旺、乡居美丽、乡风文明、乡村和谐、乡民富足的全面治理,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引领是文化振兴.作为文化创意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乡村文创是文化创意的战略思维与实施路径在乡村振兴的创新适用.四川宣汉白马花田等地的艺术乡建代表了现阶段激活乡村经济的乡创实践.艺术介入乡村文创的行动框架包括故事驱动、IP授权、创新协同和价值共生等创意营造的综合手段,通过搭建智库平台、培养乡创人才、打造乡创论坛等治理手段的具体路径,积极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打造乡村文化经济的新业态,塑造人类乡土文明的新形态.
其他文献
文章以云南傣族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武术舞”为例,试图从审美意蕴的角度分析傣族舞蹈的文化特质.孔雀舞模拟孔雀动态,在宗教信仰与舞蹈精神中建构傣族独特的性灵之美;“象脚鼓舞”通过舞蹈文化与水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反映出傣族刚柔并济、热情豁达的性格特征;“武术舞”武舞合一,体现出阳刚坚毅、开朗细腻的民族性情.
以布迪厄场域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理论为切入点,从“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方面对湘西苗族传统体育形成的理论逻辑、场域特征与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湘西苗族传统体育形成的理论逻辑遵循场域交互、资本创造、惯习形成的理论范畴;从体育与阶层的主体视角分析湘西苗族传统体育的场域特征,在自主性与同构性的场域逻辑中探究湘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场域特征与政治场域、经济场域、文化场域、教育场域、旅游场域的关系。基于此,以场域特征为视角构建多维“场域”空间、重视丰富“资本”模式、变革传统“惯习”思想等机制,为湘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保护创
芭蕾舞经过漫长的发展,在基础舞姿的限定下形成芭蕾训练的方法.芭蕾舞动作形态的延伸感不仅体现芭蕾训练的规范,也凸显着芭蕾舞的审美气质,使外形样态与艺术内涵的视觉融合,形成训练形式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统一.文章基于芭蕾舞姿训练的视角,以舞姿的延伸意识为出发点,对芭蕾舞中不同类型舞姿的延伸感进行细化剖析,分析外在要素对其延伸性的作用,以期建构以审美带动身体训练效果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