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故道,位于河南省商丘境内,全长144公里,其故堤系明万历年间,工部尚书兼总理河道潘继训以“束水攻沙”、“以水治水”的方法,动用沿河5万人民、历时16年,在原有基础上筑起的,从此结束了400年来黄河多道并行、泛滥为灾的局面。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再次改道北上,于是便留下了这道故堤。这条故堤是豫东人民治理黄河、保卫家乡的重要标志,是商丘地区最大、最宏伟的历史景观。
数百年来,黄河故道一带林茂粮丰、鸟语花香,融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古老的人文景观为一体,大面积的湿地和草滩构成了典型的河谷自然景观,可谓一处一景,一景一诗,一诗一叹,在缺山少水的中原地带,无异于一处人间小天堂——在这里,且举例证明之,我们虞城县作协的创作基地,在故道,我们河南省的一家省级杂志的创作基地,也笑栖其中——自古至今,作诗弄文的人,那些满怀艺术的人,可是最爱美,最爱自然的啊。
而摄影,同样是追寻美的艺术活动,于是,同样酷爱摄影的我、以及我的长兄苏新诗,开始无数次奔向黄河故道的怀抱,用深情,用相机,记录着故道的四季长歌,记录着她的草木花鸟,记录着独属于她的那份优雅与大美。
兄长苏新诗是从2001年开始对黄河故道的拍摄与记录,而我,则是在他的影响下,从2005年开始了对故道的行摄。
我们的家离故道不远不近,大概有15公里。我们从最初的骑自行车赶往,再到后来的驱车前行;我们从只能拍摄本县境内的故道,再到商丘市梁园区境内、以及民权县境内的故道,这15年间,我们兄弟拍下了10余万张照片,从地理,到人文,从风土到人情,大到长堤,小到一只绿背蚂蚱;一年四季,风雨雾雪,从无间断。奔走中,说笑中,我们感触着故道的美好,也留下了很多足以代表故道风韵的佳作,那由我们拍摄出来的、印刷在厚重铜版纸上的夕阳下的静树,清水中的碧蛙,风中的舞荷,都曾让我和兄长暗暗骄傲——
黄河故道生态走廊示意图
数百年来,黄河故道一带林茂粮丰、鸟语花香,融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古老的人文景观为一体,大面积的湿地和草滩构成了典型的河谷自然景观,可谓一处一景,一景一诗,一诗一叹,在缺山少水的中原地带,无异于一处人间小天堂——在这里,且举例证明之,我们虞城县作协的创作基地,在故道,我们河南省的一家省级杂志的创作基地,也笑栖其中——自古至今,作诗弄文的人,那些满怀艺术的人,可是最爱美,最爱自然的啊。
而摄影,同样是追寻美的艺术活动,于是,同样酷爱摄影的我、以及我的长兄苏新诗,开始无数次奔向黄河故道的怀抱,用深情,用相机,记录着故道的四季长歌,记录着她的草木花鸟,记录着独属于她的那份优雅与大美。
兄长苏新诗是从2001年开始对黄河故道的拍摄与记录,而我,则是在他的影响下,从2005年开始了对故道的行摄。
我们的家离故道不远不近,大概有15公里。我们从最初的骑自行车赶往,再到后来的驱车前行;我们从只能拍摄本县境内的故道,再到商丘市梁园区境内、以及民权县境内的故道,这15年间,我们兄弟拍下了10余万张照片,从地理,到人文,从风土到人情,大到长堤,小到一只绿背蚂蚱;一年四季,风雨雾雪,从无间断。奔走中,说笑中,我们感触着故道的美好,也留下了很多足以代表故道风韵的佳作,那由我们拍摄出来的、印刷在厚重铜版纸上的夕阳下的静树,清水中的碧蛙,风中的舞荷,都曾让我和兄长暗暗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