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音乐教育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guozh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音乐教育应该从音乐学科的本体特性和规律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全面认识和发掘音乐的人才形塑功能,并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和实现音乐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功能。
  关键词高等教育 人才目标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得到迅速的普及和发展。但由于对音乐课程教育缺乏科学、深层的认识,因而产生了教师的教学流于形式、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等等问题,使音乐课成了真正的辅修课,以致失去了音乐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应有的意义和作用,更谈不上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和合格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从高校音乐教育深入认识,以期更好地实现和发挥音乐合格人才培养的功能。
  1 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
  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之所在,课堂教学艺术就是要在课堂上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音乐教育应该从音乐学科的本体特性和规律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全面认识和发掘音乐的人才形塑功能,并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在音乐教学中,同样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组织教学,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一节优秀的音乐课,从课的设计到课的进行,无不透露出教师的独创性和个人风格,而这种独创性和个人风格,在课堂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本人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获得音乐美感的过程。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艺术、“板书”艺术或多媒体的运用等教学“组织”艺术,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音乐教师是实施学校音乐教育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具有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讲解与技能师范能力,还要具有广播的文化科学知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2 注重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
  应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视欣赏的作用。音乐涉及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教师不可能全面掌握他们,因而可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如多媒体视听教学声像结合、直观生动,它也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音乐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应积极让学生直接参与演唱音乐作品。在歌曲教学中,应广为采用听、唱、背。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器乐教学,在器乐的学习中深入了解音乐,开拓音乐视野。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将音乐的美感引进课堂、引进学生头脑,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3 走出音乐教学的误区,强调音乐学习的特殊性
  长期以来,音乐学科教育由于重“教”轻“学”的错位,对于音乐“学”的忽略已成为严重阻碍教学效能的关键因素,其根本原因在于对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学习方法、音乐能力以及人才培养意义上可持续发展品质未能深刻认识,音乐教育缺乏方法性的指导。往往是教师的认识代替了学生的认识,教师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代替了学生个体音乐思维的创造与发挥,严重相悖于音乐学科的本体特性和主体接受过程中的自我能动规律。
  音乐行为是一个独特的思维活动,而且这一活动与主体的感知系统、经验系统、知识结构密切相关。一方面,突出音乐心理规律的特殊性,重在对学生音乐感知、理解、创造的过程以方法性的调节与引导,从中调动和活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赋予每一个体以充满个性的音乐化创造,由是进入一个科学的接受和理解状态;另一方面,注重文化的整合与学科的交融,在对音乐的认识、分析和判断中,突出学生自我的判断,甚至用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态度,对音乐作品作出自我的判断;同时,赋音乐以广阔的、深层意义的人文内涵。这样,对于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整合能力、个性品质的形成以及创造性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
  4 跨越音乐认识的鸿沟,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从教育视域中对于“文化”的关注始发于上世纪80年代。狭义的文化是指描述性或状态性意义,即受过教育的人所表现的状态程度。广义的文化是指“过程性意义,即文化是文化化人的过程。”前者是指个体所呈现的结果性的状态程度,后者是指达到这一状态所经由的手段性的实践过程。高等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文化的适应、传承和创造,同时在于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发展,使受教育者成为文化化的人。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必须处于积极、动态、开放的整合与创造状态,方能实现自我文化状态的优化和完善。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个全面的调动主体认知系统并进行文化的内化与整合的过程。在开放的大系统中来感知和诠释音乐的意义,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文化的感知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促进了文化人的发展。
  5 重构音乐的认知功能,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性为。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教育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音乐作用于人的潜能的开发,是音乐学科教育所特有的功能,但也是我们音乐教育行为中常被忽略的一个方面。
  1993年美国科学家实验研究发现,音乐与“时——空”的推理密切相关,之后神经生理的实验证实“音乐与智力”具有因果关系,且被称为“莫扎特效应”。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在于发现、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点、增长点。在诸多潜在的品质中,认知水平、认知能力是学生品质中认识、发展、创造的最重要的素质性结构。
  6 突出音乐的发散思维,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人类创造活动中,发散思维是最集中的活动因素,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答案。实际上就是在“有”中生“无”,“无”中生“有”,“有无相生”中实现创造。音乐行为包括音乐的创造、表现、接受,是一个开放的、广阔的创造性过程。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主体生命情感的投入,新的形象、新的体验、新的理解随之而来。音乐行为中广阔无垠、妙趣横生的思维发散对于个体创造能量的开发起到直接的作用。
  在全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习得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通过音乐行为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感知力、情感力和想象力,以塑造其内隐的、活跃的可以触发和引伸创造的思维品质。同时,有目的、有策略地连接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从中架起沟通学生全面思维的桥梁,这才能够真正地发挥音乐在创造活动中的功能,才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创造型人才。
  7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注重和谐人的培养
  美育是关系人的成长成才的系统工程,审美是“感性的人”转变为“理性的人”的中介和桥梁,美的作用促使个体升华为和谐的主体。因此,现代美育、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的实质意义是一种诗化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它是从塑造学生的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个全面和谐的主体。通过艺术美和音乐美的教育,实现完整的人、诗化的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对人才品质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谐的主体成为现代人才品质结构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和谐的基础。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张前先生指出,“大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改造世界的各种社会活动,提高对各种美的形态包括艺术形态的审美能力,造就全社会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宏大队务。”美就是和谐,通过音乐美的创造、体验、鉴赏、批评,塑造和实现和谐的自我,培养和谐的人。
  8 矫正课程教育的偏失,注重全面人的培养
  高等教育是合格人才的教育,合格人才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实现两个层次:做人与成才。做人是成才的基础,是人才品质社会功能的决定因素,而成才是人们应有的追求或提升,二者在相互制约、彼此渗透中获得发展。任何学科的教育,如果忽视了这两个方面,必将是不完全的教育,甚至是失败的教育,这在我们的教育中不乏例证。
  音乐的道德功能,指向于人的道德判断、道德标准、道德取向的意识体系,这些功能凝铸塑造了一个人。席勒指出,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言中之意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途径才能实现。音乐是最具情感性的艺术表达方式,情与美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过将人的审美情感内化为道德情感,并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道德行为,从而使个体成为符合规范的社会人。
  大学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目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科观点的传授上,既应注重系统性、实践性、时代性、前瞻性、终身性,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及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开发;又应把个人与民族、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创设“情境—陶冶—教化”的教学情境,以使学生知情并进,德才双获。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音乐学科更高层次的的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实施高校音乐教育,首先必须充分认识音乐本体的特殊性,只有深谙学科的特点、本质和规律,才能利用学科的资源优势有机地塑造人、培养人。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顾全合格人才的培养。这样,大学音乐教育才能在高校教育合格人才培养的系统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杜西林.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铜仁学院学报,2007.6.
  [3]张帆.专业音乐教育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宋文.浅谈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性.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
其他文献
奥地利在教育结构和职业教育特点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色,在政府重视、行业支持、职业学校发展、专业和学制设置、实习实训模式、教师选聘等方面,均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Aust
由于高职学生在心理方面有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善、情绪自控能力较弱、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等特点[1],使之对班主任的心理依赖程度要高于其他的大学生。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分析
对于艺术类专业来说,《平面构成》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从基础绘画到艺术设计二者间的过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普遍绘画基础比较薄弱,在设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深入,音乐学科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高效是未来课堂教育的发展趋势.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思考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
传统教学受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纯粹客观的科学知识观支配,重视社会知识向学生个体的传授,而忽视了社会知识的个人化,导致了学生个人知识的严重缺失.知识转型期的教学应在教学
文章叙述了CZ-1型数字式测振仪的设计思想和主要功能,讨论了仪器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该仪器的多功能和高精度已使其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The paper describes t
文本解读是接受教育的核心内容,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种精神享受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这就要求教育者以美的教学情韵构建和创造新型的教学环
本文给出了一种确定加权滤波的权序列的程序。首先对噪声污染的量测序列用快速傅氏变换(FFT)方法作频谱分析,确定有用信号的截止频率,然后用哈明时窗函数确定滤波因子,即加权
文章针对基于本体的语义标注演进问题,分析本体与语义标注变化的成因,对变化进行适当表示,进而形成本体演进与语义标注演进的策略。建立一系列语义标注一致性约束条件与不一
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ISFET)在诞生后的短短十余年进程中,已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电化学敏感器件。为了实现微量溶液及植入动物体内测量,人们正在向ISFET微型化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