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培养基起始pH、碳源、氮源和发酵温度对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分析确定菌株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酶(CMCase)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菌株B.subtilis SD76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 6.8;培养基稻草粉浓度3.0 g/L;硫酸铵浓度3.5 g/L,发酵温度32 ℃。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株的CMCase活力达到462.34 U。[结论]为提高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活力和该菌株的工业产酶生产提供一定的参数和应用依据。
关键词纤维素酶;发酵条件;酶活性;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S188;FQ9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4-020-02
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生物圈中最廉价、最大量永不枯竭的可再生性碳源资源。地球上植物体每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数千亿吨有机资源,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纤维素资源。但这些储存的能量和碳,植物体自身并不重复利用,绝大部分纤维素资源如枯枝落叶等只能废弃到环境中,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有效地转化、开发和利用这一丰富天然资源,对于解决工农业原料来源、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生物降解是纤维素降解方面研究最经济、环保的方法。但在生物降解应用过程中,除选育高产优良纤维素酶(CMCase)菌株外,产酶发酵条件同样非常重要。即使同一菌种,若培养基类型、实验设备及发酵条件不同,菌种产酶的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不同菌种,则产酶差异更大。因此,笔者以大围山原始森林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高的菌株B.subtilis SD76为出发菌,探讨培养基起始pH、碳源、氮源和发酵温度对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分析确定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以期为提高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活力和该菌株的工业产酶生产提供一定的参数和应用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菌种:B. subtilis SD76,分离自云南大围山原始森林土壤。
产酶发酵基础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10 g,硫酸铵4 g,磷酸二氢钾2 g,七水合硫酸镁0.5 g,蛋白胨10 g,牛肉膏5 g,加水至1 000 ml。121 ℃,灭菌30 min后冷却备用。
其他原料:碳源:麸皮,玉米芯,羧甲基纤维素(CMC),玉米秸秆,稻草粉,豆渣。麸皮、玉米芯、玉米秸秆用小型粉碎机进行粉碎,过20目筛后备用。氮源:2.0 g/L牛肉膏,2.0 g/L蛋白胨,4.0 g/L酵母粉,1.5 g/L硫酸铵,2.5 g/L硝酸钠,1.5 g/L氯化铵。
1.2 试验方法
1.2.1
初始pH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将培养基初始pH分别调制成2.8、3.8、4.8、5.8、6.8、7.8、8.8,接种后于30 ℃恒温培养72 h,测定其酶活力。每组3个平行。
1.2.2
温度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将接种B.subtilis SD-76后的产酶发酵培养基分别置于24、26、28、30、32、34和36 ℃,恒温培养72 h后,测定其酶活力。每组3个平行。
1.2.3
碳源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分别以麸皮、玉米芯、CMC、玉米秸秆、稻草粉、豆渣作为唯一碳源,培养基经121 ℃高压灭菌,接种后于30 ℃恒温培养72 h,测定其酶活力。每组3个平行。
1.2.4
氮源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
分别将牛肉膏、蛋白胨、酵母粉、硫酸铵、硝酸钠、氯化铵溶解于10 ml水中,分别加入装有10 g稻草粉的250 ml三角瓶中,搅拌均匀,121 ℃灭菌接种后于30 ℃恒温培养箱培养72 h,测定其酶活力。每组3个平行。
1.2.5
发酵培养优化试验。在单因素发酵产酶的基础上,以初始pH、发酵温度、稻草粉浓度、硫酸铵浓度4个因素作为影响菌株B.subtilis SD76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主要因子。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1.2.6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CMCase酶活的测定参照文献[5]。
1.3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ASS 16.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初始pH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
由图1可知,当培养基初始pH在2.8~6.8时,随着pH的升高,菌株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酶呈上升趋势,当初始pH 6.8时纤维素酶活力达到最大值392.83 U。当培养基初始pH大于6.8后,随着pH的增加菌株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酶呈下降趋势。因此选择起始pH 6.8。
2.2温度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
由图2可知,当温度在20~30 ℃时,随着发酵温度增加,菌株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酶呈上升趋势,当发酵温度为30 ℃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可达395.47 U。而纤维素酶活力达到最高值后,随发酵温度继续升高则产酶下降。可见发酵温度对产酶效果有明显影响,因此发酵温度选择 30 ℃。
2.3碳源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
由图3可知,所选的几种碳源都能使B.subtilis SD76产酶,但不同的碳源,产酶量不同。产酶量最高的是稻草粉,其次为玉米芯、豆渣、CMC和玉米秸秆,最低的是麸皮。 2.4氮源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
由图4可知,所选用的几种氮源都能使B.subtilis SD76产酶,但不同的氮源,产酶量不同。其中硫酸铵为氮源能够有效提高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因此选择硫酸铵作为氮源。
2.5 菌株B.subtilis SD76的最佳产酶条件
对正交试验各摇瓶编号的提取酶液,测定CMCase活性。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以CMCase活力为衡量指标时,初始pH、发酵温度、稻草粉浓度、硫酸铵浓度4个因素对酶活力大小影响次序为A、B、C、D,即影响B. subtilis SD76产酶最大的是培养基初始pH,其次为发酵温度、硫酸铵浓度和稻草粉浓度。B. 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A3B3C2D3,即发酵最佳条件为pH 6.8,温度32 ℃,稻草粉浓度3.0 g/L,硫酸铵浓度为3.5 g/L,该菌株的酶活达到462.34 U。
3结论
(1)适合该菌株B. subtilis SD76液体摇瓶发酵的碳源为稻草粉;氮源为硫酸铵;培养基初始pH为6.8;发酵温度为30 ℃。在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下培养,该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分别达到392.83和395.47 U。
(2)菌株B. subtilis SD76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8;发酵温度为32 ℃;稻草粉浓度为3.0 g/L;硫酸铵浓度为3.5 g/L。在最佳条件下培养,该菌株的酶活达到462.34 U。
参考文献
[1]
陈洪章,李佐虎.纤维素原料微生物与生物量全利用[J].化工科技市场,2001(5):17-20.
[2] DUNLAP C E,CHIANG L C.Cellulose degradationa common Link[M]//SHULER M L.Utilization and recycle of agriculture wastes and residues.Boca Raton,Florida:CRC Press Inc,1980.
[3] 薛桥丽,王炜,胡永金,等.堆肥中高温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性质研究[J].中国酿造,2012,31(1):30-33.
[4] 陈洪章.纤维素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 ACEBAL C,CASTILLON M P,ESTRADA P,et al.Enhanced cellulase production from Trichodermo reesei QM9414 on physically treated wheat straw[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86,24:218-223.
[目的]探讨培养基起始pH、碳源、氮源和发酵温度对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分析确定菌株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酶(CMCase)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菌株B.subtilis SD76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 6.8;培养基稻草粉浓度3.0 g/L;硫酸铵浓度3.5 g/L,发酵温度32 ℃。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株的CMCase活力达到462.34 U。[结论]为提高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活力和该菌株的工业产酶生产提供一定的参数和应用依据。
关键词纤维素酶;发酵条件;酶活性;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S188;FQ9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4-020-02
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生物圈中最廉价、最大量永不枯竭的可再生性碳源资源。地球上植物体每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数千亿吨有机资源,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纤维素资源。但这些储存的能量和碳,植物体自身并不重复利用,绝大部分纤维素资源如枯枝落叶等只能废弃到环境中,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有效地转化、开发和利用这一丰富天然资源,对于解决工农业原料来源、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生物降解是纤维素降解方面研究最经济、环保的方法。但在生物降解应用过程中,除选育高产优良纤维素酶(CMCase)菌株外,产酶发酵条件同样非常重要。即使同一菌种,若培养基类型、实验设备及发酵条件不同,菌种产酶的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不同菌种,则产酶差异更大。因此,笔者以大围山原始森林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高的菌株B.subtilis SD76为出发菌,探讨培养基起始pH、碳源、氮源和发酵温度对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分析确定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以期为提高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活力和该菌株的工业产酶生产提供一定的参数和应用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菌种:B. subtilis SD76,分离自云南大围山原始森林土壤。
产酶发酵基础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10 g,硫酸铵4 g,磷酸二氢钾2 g,七水合硫酸镁0.5 g,蛋白胨10 g,牛肉膏5 g,加水至1 000 ml。121 ℃,灭菌30 min后冷却备用。
其他原料:碳源:麸皮,玉米芯,羧甲基纤维素(CMC),玉米秸秆,稻草粉,豆渣。麸皮、玉米芯、玉米秸秆用小型粉碎机进行粉碎,过20目筛后备用。氮源:2.0 g/L牛肉膏,2.0 g/L蛋白胨,4.0 g/L酵母粉,1.5 g/L硫酸铵,2.5 g/L硝酸钠,1.5 g/L氯化铵。
1.2 试验方法
1.2.1
初始pH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将培养基初始pH分别调制成2.8、3.8、4.8、5.8、6.8、7.8、8.8,接种后于30 ℃恒温培养72 h,测定其酶活力。每组3个平行。
1.2.2
温度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将接种B.subtilis SD-76后的产酶发酵培养基分别置于24、26、28、30、32、34和36 ℃,恒温培养72 h后,测定其酶活力。每组3个平行。
1.2.3
碳源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分别以麸皮、玉米芯、CMC、玉米秸秆、稻草粉、豆渣作为唯一碳源,培养基经121 ℃高压灭菌,接种后于30 ℃恒温培养72 h,测定其酶活力。每组3个平行。
1.2.4
氮源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
分别将牛肉膏、蛋白胨、酵母粉、硫酸铵、硝酸钠、氯化铵溶解于10 ml水中,分别加入装有10 g稻草粉的250 ml三角瓶中,搅拌均匀,121 ℃灭菌接种后于30 ℃恒温培养箱培养72 h,测定其酶活力。每组3个平行。
1.2.5
发酵培养优化试验。在单因素发酵产酶的基础上,以初始pH、发酵温度、稻草粉浓度、硫酸铵浓度4个因素作为影响菌株B.subtilis SD76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主要因子。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1.2.6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CMCase酶活的测定参照文献[5]。
1.3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ASS 16.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初始pH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
由图1可知,当培养基初始pH在2.8~6.8时,随着pH的升高,菌株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酶呈上升趋势,当初始pH 6.8时纤维素酶活力达到最大值392.83 U。当培养基初始pH大于6.8后,随着pH的增加菌株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酶呈下降趋势。因此选择起始pH 6.8。
2.2温度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
由图2可知,当温度在20~30 ℃时,随着发酵温度增加,菌株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酶呈上升趋势,当发酵温度为30 ℃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可达395.47 U。而纤维素酶活力达到最高值后,随发酵温度继续升高则产酶下降。可见发酵温度对产酶效果有明显影响,因此发酵温度选择 30 ℃。
2.3碳源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
由图3可知,所选的几种碳源都能使B.subtilis SD76产酶,但不同的碳源,产酶量不同。产酶量最高的是稻草粉,其次为玉米芯、豆渣、CMC和玉米秸秆,最低的是麸皮。 2.4氮源对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
由图4可知,所选用的几种氮源都能使B.subtilis SD76产酶,但不同的氮源,产酶量不同。其中硫酸铵为氮源能够有效提高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因此选择硫酸铵作为氮源。
2.5 菌株B.subtilis SD76的最佳产酶条件
对正交试验各摇瓶编号的提取酶液,测定CMCase活性。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以CMCase活力为衡量指标时,初始pH、发酵温度、稻草粉浓度、硫酸铵浓度4个因素对酶活力大小影响次序为A、B、C、D,即影响B. subtilis SD76产酶最大的是培养基初始pH,其次为发酵温度、硫酸铵浓度和稻草粉浓度。B. 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A3B3C2D3,即发酵最佳条件为pH 6.8,温度32 ℃,稻草粉浓度3.0 g/L,硫酸铵浓度为3.5 g/L,该菌株的酶活达到462.34 U。
3结论
(1)适合该菌株B. subtilis SD76液体摇瓶发酵的碳源为稻草粉;氮源为硫酸铵;培养基初始pH为6.8;发酵温度为30 ℃。在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下培养,该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分别达到392.83和395.47 U。
(2)菌株B. subtilis SD76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8;发酵温度为32 ℃;稻草粉浓度为3.0 g/L;硫酸铵浓度为3.5 g/L。在最佳条件下培养,该菌株的酶活达到462.34 U。
参考文献
[1]
陈洪章,李佐虎.纤维素原料微生物与生物量全利用[J].化工科技市场,2001(5):17-20.
[2] DUNLAP C E,CHIANG L C.Cellulose degradationa common Link[M]//SHULER M L.Utilization and recycle of agriculture wastes and residues.Boca Raton,Florida:CRC Press Inc,1980.
[3] 薛桥丽,王炜,胡永金,等.堆肥中高温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性质研究[J].中国酿造,2012,31(1):30-33.
[4] 陈洪章.纤维素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 ACEBAL C,CASTILLON M P,ESTRADA P,et al.Enhanced cellulase production from Trichodermo reesei QM9414 on physically treated wheat straw[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86,24:2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