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蒙台梭利教育观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sh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这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长大后能否适应社会、抵御挫折具有密切联系的。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倡导的混岭教育,就是为孩子们营造了平和相处、互助互赖的生活学习环境,满足孩子们的各个阶段的心理需求,促进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儿童互助、合作、分享,并乐于与人交往,富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下面结合几年来的蒙氏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对运用蒙氏教育观,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几点看法。
  一、混龄教育加强了幼儿间的交往,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关键期,5岁是幼儿由生理性需要向社会性需要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我们抓住了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敏感期,提供孩子适当的环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混龄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种让幼儿能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环境。在混龄班中,幼儿既可以和同龄幼儿交往,又可以选择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幼儿在交往中喜欢同龄伙伴,因为他们发展水平相近,心理需求相似,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处于同一阶段,比较容易沟通。年龄小的幼儿希望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同伴交往,他们认为年龄大的幼儿比自己的能力强,是自己心中的“英雄”,自己不会做的事,哥哥、姐姐都会做。年龄大的幼儿也喜欢与年龄小的幼儿交往,幼儿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认的需求,这种需求仅仅通过成人的评价并不能够满足,他们更喜欢同伴间的赞扬、肯定、追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心理和行为上的承认;同年龄小的幼儿交往,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如何关心幼小,照顾、帮助别人。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的生活、学习,逐渐培养了互助、合作、分享,并乐于与人交往,富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促进了其心理健康发展。如一天午休起床后,我看到刁程程小朋友的鞋穿反了,就说:“程程,请你把鞋换过来好吗?”话音刚落,杨子言小朋友马上跑过去,“程程我帮你换。”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是姐姐啊。”谁看到这样的情景能不感动呢?虽然程程没有说谢谢姐姐,这件事即便没有印刻到她的脑子里,也至少在她的潜意识里,会记得比她大的姐姐曾经在生活中帮助过她,而她则会因为在这个备受关爱的集体中长大,懂得怎样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
  二、混龄教育培养了幼儿的社会伦理情操
  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幼儿缺乏交往对象,缺少良好的交往环境,往往存在任性、自私、独立性差等个性问题。蒙台梭利认为:“独生子女并不是被宠坏了,而是他们缺乏玩伴”。混龄教育为独生子女创造了一种类似兄弟姐妹在一起的环境。年龄大的幼儿为自己能够照顾弟弟妹妹而感到自豪,认为照顾弟弟妹妹是自己的一种责任,并且乐此不疲。在混龄班中,会经常能看到年龄大的孩子帮助和影响着比他小的弟弟妹妹。如刚开学时,我班来了两个新的小朋友,常常哭声不断,但当他们和混龄班孩子接触时,被哥哥姐姐愉快的情绪感染,而且得到了他们的照顾,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孩子们在混岭的环境中,情感生活达到了一个高水平,个性得到了正常的发展,年长的儿童用他们的优秀行为带动了年幼儿童,并且传递到更小的孩子中去,并逐步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
  三、混龄教育更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
  蒙台梭利说:“适度的教育只有一种,那就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速度的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色,就是真正地实践了以孩子生命力为活动中心的教育目标。混龄教育形式,因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明显的差异性,更加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组织各项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每个幼儿在发展的方向、起点、进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个性上也有较大的差异。蒙氏混龄教学以分组、个别的形式,打破了传统教育齐步走、一刀切教育模式,使教师有较多地观察了解每个幼儿行为表现和个性特点,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和方案,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实施教育。使孩子的心理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更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加强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更应该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努力加强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作为一名蒙氏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幼儿期心理发展,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积极运用蒙台梭利教育观,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适应不良问题。  第二,教师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问题。  第三,教师的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
期刊
校园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到底是什么?学校发展是否真正需要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这些都是经常困扰基层学校校长的一个重要话题。  下面,我将从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从自己的学校工作实践、以及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等方面来阐述上诉三个问题。  一、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资建设的集合体,它
期刊
自主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人之可所以能够力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德裔美籍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明确指出:促进孩子的自主性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由此可见,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就是为了促进孩子的自主和独立。作为教师是教学生学会方法,而不在于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这么一段话:“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子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主的去
期刊
剖腹产是指通过外科手术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分娩出婴儿,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剖腹产婴儿不应超过婴儿出生人数的15%,去年9月,我对我班幼儿剖腹产和顺产情况调查发现,我班38名幼儿,有23名幼儿是剖腹产,占了61%,这是个非常高的数字。近年来,我通过对剖腹产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和活动的观察,我发现他们普遍有意志力不坚,体质弱,活动时专注力不够,身体平衡力和协调性差等现象。于是,关注剖腹产孩子的共性,在理解他
期刊
“办好一所特色学校是我最终梦想”这是我刚任小学校长时的一句誓言。距离现在快有四年了,办学是否有特色,还要给专家或领导给予评价。我仅根据担任四年小学校长中获得的感受,谈谈我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精心斟酌,选好干部队伍  虽然我们学校只有147多名学生,教师26名,但我们承担的是小学完全教育,还有一个附属幼儿园。常言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就认真思考,反复在这20多名教师中进行筛选出团结向上的
期刊
积极探索技工教育提高培养层次的实现形式,使技师学院逐步成为多领域、多层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能力、深化专业建设,同时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开发工学结合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焊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焊接加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是首钢技师学院承接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在两年的建设过程中,重点围绕合作培训、课程设置、
期刊
我园是一所60年办园历史的老园,近十年来幼儿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一所二级园经历了三级连创的蜕变:上海市一级幼儿园、奉贤区示范性幼儿园,到今天的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2012年9月,我园5年内职初教师共24位,占全园教师的40%。其中一年期教师为3名,二年期教师为10人,三年期教师为1人,四年期教师为2人,五年期教师为8位。这24位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有14位,非专业的有10位。作为一所新晋升的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要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进教育创新,不仅需要思想观念的先导,更需要有志存高远淡泊明志的胸襟。  一、要充分认识到个人既得利益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瓶颈  素质教育仍是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可以说在一些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但是应试教育却把得牢牢的。  素质教育之所以能“喊”,而且能喊得“震天动地”,这说明教育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但是现实中,很多教师却是很害怕默读,因为那会造成课堂的冷场。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语文阅读课《范爱农》的研究课,就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问:那范爱农有没有活下去的可能性?当问题提出时,全教室里鸦雀无声,无人作答。执教者挠头,听课者着急。执教者过了一会儿冷静了下来,他给了学生5分钟的时间重读文本。5分钟之后,学生依旧不好作答。执教
期刊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职业倦怠”一词屡屡可见。新浪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的调查以及各种学术报告都证实,大部分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职业倦怠的状态。而目前蓬勃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的潜能与美德的科学”,给予了我们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职业倦怠的问题。而其中,Csikszentmihalyi所提出的心理流畅感理论,在克服工作倦怠,提升生活品质上,更是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