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的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l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的预后,探讨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7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的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二次手术率及术后营养状况。

结果

共纳入13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一期吻合术(吻合组)58例(44.6%),双腔造口术(双腔组)17例(13.1%),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倒T组)55例(42.3%),总体病死率为6.2%(8/130),3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组和双腔组总体消化道并发症(包括胆汁淤积症、造口高流量腹泻、肠梗阻、吻合口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高于倒T组[65.5%(38/58)、70.6%(12/17)比34.5%(19/55)],非计划二次手术率高于倒T组[34.5%(20/58)、17.6%(3/17)比3.6%(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倒T组相比,吻合组和双腔组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3.434(95%CI 1.392~8.471)和5.933(95%CI 1.467~23.991);吻合组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风险增加(OR=12.422,95%CI 2.535~60.877),但双腔组与倒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倒T组患儿瘘口闭合时年龄别体重Z评分[-1.4(95%CI-2.0~-0.8)]优于双腔组[-3.2(95%CI-4.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治疗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二次手术率更低,患儿瘘口闭合时营养状况优于双腔造口术,是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医疗纠纷是医患之间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纠纷,而医疗行为是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行为[1].医疗行为的规不规范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
期刊
股骨滑车发育不良(FTD)由Brattstrom教授于1964年首先提出,指滑车沟前部的几何外形和深度存在的解剖学异常[1].FTD患者中,髌骨在伸直位或屈曲早期可出现半脱位,是因髌骨关节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扭动阶段评估对重度黄疸患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并在儿童康复科随访至1周岁的重度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在校正胎龄37~48周、经治疗胆红素值降至光疗干预值以下且生命体征平稳时进行GMs扭动阶段整体评估及细化评估,并根据患儿1周岁时随访结局评价GMs扭动阶段评
目的探讨儿童时期巨型脐膨出的诊疗经验,以提高小儿外科医师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9岁的巨型脐膨出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通过检索PubMed、Springer Link、Google Schola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对关键词为巨型脐膨出(Giant Omphalocele)、儿童(Children)、延期(Delayed)的文献进行
目的 探索Ⅰ型肠闭锁隔膜的组织学形态和其内残留的胚胎液泡结构,为再通障碍学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5例Ⅰ型肠闭锁隔膜组织进行连续切片和常规HE、Masson染色,观察隔膜的
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儿童和家属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危害较大,近年来其治疗有较大的进展。β-受体阻滞剂替代激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其治疗IH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对不同的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IH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iod malformation,CCAM)和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均为肺实质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疾病。随着产前检查技术手段的发展,动态观察和评估胎儿期病灶情况可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然而,CCAM和PS胎儿期预后评估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将对国内外评估CCAM和PS胎儿
目的分析卡波西样淋巴管瘤病(kaposiform lymphangiomatosis,KLA)的疾病特征并介绍西罗莫司治疗该病的初步经验,以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与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KLA被定义以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4例KLA患儿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影像学特征、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案及预后。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0个月至9岁,中位年龄5岁。结果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
目的探讨早产儿不同母乳强化策略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根据住院号末尾数字奇偶数分为50~<70 ml/(kg·d)组和70~<90 ml/(kg·d)组,分别在达到相应母乳喂养量时添加母乳强化剂。采用χ2检验、t检验比较两组早产儿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体重增长速率、出院时宫外生长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细胞和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多种IL在胆道闭锁的免疫学病因机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使其为胆道闭锁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思路。本文就IL各家族在胆道闭锁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