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带领学校的青年教师外出听课,都会听到他们发出这样的感慨:听课的时候往往会陶醉于名师的课堂之中,可当回到自己的课堂借鉴了他们的教法、设计进行实践时,却发现课堂“惨不忍睹”。这实际上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听名师的课,该向他们学什么呢?笔者很幸运,在组织教师培训的同时,有很多听名师课的机会,不仅使自己获得了理念的熏陶、策略的借鉴,还焕发起改造自己课堂的信心、勇气和激情。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一、领悟名师成功课堂后的前瞻理念
通常听名师的课我们会陶醉于课堂中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起伏跌宕的教学过程,天衣无缝的教学衔接,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如果说这些是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的“热闹”,那其间折射出的前瞻的教学理念才是里面的“门道”。课堂教学是用教学事实阐述教学理念的过程,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而作为一个听课者,我们除了要关注课堂的热闹,更重要的还应该去寻求、开掘、领悟支撑这样成功教学的理念。
如我在闻言黄爱华老师要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深感蹊跷:怎么会选择这样的课题进行教学呢?在我看来这部分内容既枯燥,又没有探索的必要和价值,教师的一段告知完全可以使学生很快接受。然而听课时才明白黄老师把“万以内数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完美地融合在学生间所进行的一场“长江队”与“黄河队”的“抽数组数比大小”的比赛之中。听课中,我不仅感染于热烈的课堂氛围和黄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更折服于他深厚、前瞻的新课程理念。这种“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从而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理念才是我们应该领悟的“门道”。只有领悟了这些,才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拥有足够的底蕴,才不至于使我们的教学迷失方向。
二、感悟名师成功课堂中的精彩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观名师的课堂,有这样一种共性:教学过程设计得粗放而大气,而教学细节却处理得细腻而到位。名师课堂中的细节,决非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非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更不是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作为一名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对细节首先要有一种敏锐的捕捉意识,在及时的记录后去细细推敲,感悟其中折射出的名师们灵动驾驭课堂的教学机智,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的策略以及对教材、学生等教学因素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把握等等。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个习题:用整数1表示一张涂满色的纸条,要求学生填出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如图1)。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对图1中的等分线作了隐藏处理(如图2),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估计。就是这样
一个小小的细节性的变化,却激发出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不仅说出了自己估计的结果,更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自己估计的方法。而张老师更是借助这张小纸条做大文章,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和对应的分数谈自己的发现。而此时学生的认识也已经完全超越了题目设计的本意,有认识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有意识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数越小的……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让如此朴素的一道练习题承载了这般丰厚的数学内涵,估算意识的培养,数学思维的训练,极限思想的渗透,一切都显得那样深刻而自然。因此作为听课者,要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名师课堂中的精彩瞬间,这样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教学的技巧和智慧。
三、品悟名师成功课堂上的生花妙语
听名师的课,常让我们有一唱三叹、拍案叫绝之感,究其原委,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课堂教学的语言。我们知道,教学是师生充满智慧对话的过程,而“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名师们巧妙的教学策略和灵动的教程推进正是通过他们妙语生花的轻巧“点击”、从容调遣,才使得他们在课堂中“随心”演绎、挥洒自如,从而让课堂“弹出”精彩一片。
在听名师课的过程中,我有个偏好就是记录名师嘴中那些能够真正打动我,给我以震撼的教学语言,如“相信有数学眼光的人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在我看来,这些或朴实无华、或机智灵动、或幽默风趣、或充满哲理的话语并不是一些优美词汇的堆积,但却能够给学生以激励、呵护,给课堂以情趣、美感。
当然作为一名学习者,我们还应该正视自我,对名师的这些语言去进行分类、整理,如课前谈话类、课堂引入类、课堂引导类、课尾总结类等等,在品悟的同时更好地借鉴、吸纳,在实践中不断地消化、锤炼,这样方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
(江苏省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212300)
一、领悟名师成功课堂后的前瞻理念
通常听名师的课我们会陶醉于课堂中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起伏跌宕的教学过程,天衣无缝的教学衔接,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如果说这些是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的“热闹”,那其间折射出的前瞻的教学理念才是里面的“门道”。课堂教学是用教学事实阐述教学理念的过程,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而作为一个听课者,我们除了要关注课堂的热闹,更重要的还应该去寻求、开掘、领悟支撑这样成功教学的理念。
如我在闻言黄爱华老师要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深感蹊跷:怎么会选择这样的课题进行教学呢?在我看来这部分内容既枯燥,又没有探索的必要和价值,教师的一段告知完全可以使学生很快接受。然而听课时才明白黄老师把“万以内数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完美地融合在学生间所进行的一场“长江队”与“黄河队”的“抽数组数比大小”的比赛之中。听课中,我不仅感染于热烈的课堂氛围和黄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更折服于他深厚、前瞻的新课程理念。这种“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从而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理念才是我们应该领悟的“门道”。只有领悟了这些,才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拥有足够的底蕴,才不至于使我们的教学迷失方向。
二、感悟名师成功课堂中的精彩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观名师的课堂,有这样一种共性:教学过程设计得粗放而大气,而教学细节却处理得细腻而到位。名师课堂中的细节,决非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非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更不是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作为一名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对细节首先要有一种敏锐的捕捉意识,在及时的记录后去细细推敲,感悟其中折射出的名师们灵动驾驭课堂的教学机智,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的策略以及对教材、学生等教学因素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把握等等。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个习题:用整数1表示一张涂满色的纸条,要求学生填出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如图1)。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对图1中的等分线作了隐藏处理(如图2),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估计。就是这样
一个小小的细节性的变化,却激发出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不仅说出了自己估计的结果,更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自己估计的方法。而张老师更是借助这张小纸条做大文章,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和对应的分数谈自己的发现。而此时学生的认识也已经完全超越了题目设计的本意,有认识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有意识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数越小的……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让如此朴素的一道练习题承载了这般丰厚的数学内涵,估算意识的培养,数学思维的训练,极限思想的渗透,一切都显得那样深刻而自然。因此作为听课者,要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名师课堂中的精彩瞬间,这样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教学的技巧和智慧。
三、品悟名师成功课堂上的生花妙语
听名师的课,常让我们有一唱三叹、拍案叫绝之感,究其原委,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课堂教学的语言。我们知道,教学是师生充满智慧对话的过程,而“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名师们巧妙的教学策略和灵动的教程推进正是通过他们妙语生花的轻巧“点击”、从容调遣,才使得他们在课堂中“随心”演绎、挥洒自如,从而让课堂“弹出”精彩一片。
在听名师课的过程中,我有个偏好就是记录名师嘴中那些能够真正打动我,给我以震撼的教学语言,如“相信有数学眼光的人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在我看来,这些或朴实无华、或机智灵动、或幽默风趣、或充满哲理的话语并不是一些优美词汇的堆积,但却能够给学生以激励、呵护,给课堂以情趣、美感。
当然作为一名学习者,我们还应该正视自我,对名师的这些语言去进行分类、整理,如课前谈话类、课堂引入类、课堂引导类、课尾总结类等等,在品悟的同时更好地借鉴、吸纳,在实践中不断地消化、锤炼,这样方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
(江苏省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