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中蒙文化认同既存在差异,又存在共知基础。而内蒙古基于地缘、人缘优势,在中蒙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内蒙古是我国接待蒙古国游客的主要地区。基于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及参考文献等方式对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民意进行实证研究,旨在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完善内蒙古旅游环境,促进蒙古国游客来内蒙古旅游,扎实推进内蒙古与蒙古国以及中蒙民间外交、草根外交,为中蒙各领域的合作发展奠定民意基础建言献策。
关键词:内蒙古 蒙古国 旅游民意
一、问题的提出
(一)内蒙古是中蒙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内蒙古对“一带一路”建设既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地理位置来看,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边疆,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边境线长分别占我国与蒙古国、俄罗斯边境线的68.7%和28.8%。内与黑吉辽晋冀陕甘宁等八省区毗邻,是我国“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重要枢纽。从人文上看,内蒙古与蒙古国民众在民族、语言、历史、宗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相近或相同,基于上述国家政策、人缘、地缘优势,内蒙古在中蒙各领域尤其是人文领域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内蒙古是我国接待蒙古国游客的主要地区
中蒙两国旅游资源丰富,互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国。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赴蒙古国的中国游客总数达16.9万人次,中国成为蒙古国旅游的首要客源市场;蒙古国则成为中国第七大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同时,内蒙古成为中国接待蒙古国游客的主要地区,蒙古国也成为入境内蒙古旅游的首要客源国。据国家统计局和内蒙古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接待蒙古国入境游客为149.43万人次,其中内蒙古接待蒙古国入境游客为95万人次,占我国接待蒙古国入境游客总人数的63.6%,占内蒙古接待入境旅游总人数的50.5%。2015年,内蒙古接待蒙古国游客最高占到全国接待蒙古国游客的80.6%。
二、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民意现状
2017年7-9月,课题组在蒙古国全国范围之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纸质问卷调查方式对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意向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调查600份,实际收回561份,有效问卷493份。调查显示:
(一)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民意基础较扎实
据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意向问卷调查统计,蒙古国90.87%的民众表示喜欢旅游、9.13%的民众表示不喜欢。蒙古国民众中想到内蒙古旅游的占72.41%,不想的只占27.59%。且各年龄段的蒙古国民众多数都倾向于来内蒙古旅游。蒙古国民众中43.75%的人表示对内蒙古印象非常好,53.65%的人表示一般,只有2.6%的人表示不好。83.85%的民众表示内蒙古民众对自己很友好,只有16.15%的民众表示不友好。综上所述,蒙古国民众对内蒙古的印象整体较好,来内蒙古旅游的民意基础较扎实。
(二)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的出行目的主要以旅游、工作和学习为主,目的地集中在呼和浩特市
蒙古国受访民众中38.98%的人表示来过内蒙古,其出行目的依次为旅游、工作、学习、采购、其他、探亲(详见图1)。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的主要盟市和占比分别是呼和浩特市70.31%、锡林郭勒盟36.46%、鄂尔多斯市25%、包头市19.79%、阿拉善盟14.58%、赤峰市9.38、呼伦贝尔市6.77、乌海市6.77%、通辽市6.25%、兴安盟4.17%、巴彦淖尔市3.13%、乌兰察布市2.08%。
(三)内蒙古特色传统文化和历史古迹遗址是吸引蒙古国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
据调查统计,蒙古国游客来内蒙古地區选择景点方面主要以传统文化特色区和历史古迹遗址为主,占比分别为57.7%、43.7%,其他依次是经济文化集中区域、原始态自然风光,占比分别是36.41%、29.97%。倾向于选择内蒙古特色蒙餐为主(详见图2),倾向选择蒙古族人经营的酒店(占比达70.87%),这些与语言上能直接沟通有一定关系。
(四)蒙古国游客消费能力整体不高,影响蒙古国游客出游首要因素是经费
据问卷调查统计,蒙古国民众月收入2000以下的占38.95%,2001-3999元的占30.63%,4000-5999元的占5.48%,6000以上的只占1.01%,无收入的占23.94%,很明显,月收入2000元以下民众是占多数;从每年出游次数来看,每年出游3次以上的占7.3%、1-2次的占36.11%、少于1次的占24.54%、从未正式旅游过的占32.05%;影响其出游主要因素来看,首先是经费,其他因素逐次是时间、景点的吸引力、距离、其他,占比分别为63.03%、25.77%、20.73%、17.93%、9.24%。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蒙古国人均GDP为10,159.3千图(约4014 美元),人均GNI为9118.9千图,约3580美元。2018年我国人均GNI为9732美元,约为蒙古国的2.7倍。
三、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一)蒙古国游客对内蒙古的了解不够,影响其选择旅游目的地
据问卷调查统计,蒙古国民众对内蒙古非常了解的只占7.3%,一般了解的占59.23%,不了解的占33.47%;其了解途径依次是电视广播媒体、网络、朋友介绍、实地到访、书籍和其他途径,占比分别为44.21%、40.85%、40.55%、36.89%、7.01%和2.44%。且除了非常了解的少数人是通过实地到访了解为主之外,占多数的一般了解的民众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媒体、朋友介绍、网络等途径了解(详见图3)。可以说,所谓了解的群体中道听途说的占相当一部分。有27.59%的民众选择不想到内蒙旅游,其中45.59%的人选择不到内蒙是因为不感兴趣。据以上所述,不愿选择到内蒙古旅游的蒙古国游客主要以不了解内蒙古的群体为主。对内蒙古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其是否选择内蒙古作为旅游目的地。 (二)内蒙古景区公共卫生环境和配套设施、服务有待提升
一是景区公共卫生差问题较明显。据问卷调查统计,来内蒙古旅游的蒙古国游客最不满意的一项是卫生环境,占比达57.29%。来过内蒙古的蒙古国民众中选择不向周边的亲朋好友推荐的人群,主要不满意内蒙古的卫生环境,占比达84.85%。据悉因游客随处仍垃圾、卫生设施不完善、站点、城市公共厕所不卫生、清扫不及时、中小型饭店卫生不达标等诸多原因造成旅游整体环境差的问题持续存在。
二是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有待提升。旅游业既是为人们提供游览观光的行业,也是提供服务的行业。服务时要求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具体情况。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面临语言障碍,且消费水平整体不高,是实施“依托旅游促进民心相通”时受邀考虑的最为实际问题。目前,内蒙古地区有些服务站点、酒店、旅游景点蒙语服务还未普及。另外,具有涉外资质的酒店价格相对都较高,这让很多蒙古国普通游客很难接受。据问卷调查统计,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时因语言不通带来的不便不满占比28.13%,对内蒙古住宿饮食价格不满意的达25.52%。
(三)旅游宣传力度较弱,旅游安全环境有待提高
一是旅游宣传力度较弱,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民族文化特色,但因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蒙古国民众对于内蒙古的旅游资源并不熟知,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也较窄,降低了内蒙古景点对蒙古国游客的吸引力。近几年,内蒙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文明旅游建设,为建设亮丽内蒙古,打造北疆风景线做了诸多工作,但据调查统计,多数被访蒙古国民众还是表示,内蒙古的旅游宣传弱,了解途径较少。二是需提升旅游安全保障。据问卷调查统计,虽说蒙古国大多数民众表示有意向来内蒙古旅游,但与周边其他国家相比,如想去日本、韩国的人数分别占36.92%、26.57%,想来中国的占20.49%,想来中国的人数只高于想去俄罗斯和泰国旅游人数。据问卷调查统计,蒙古国游客选择不到内蒙古旅游的原因除了不感兴趣之外,主要是考虑安全隐患,占比38.97%。在询问蒙古国民众对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有何建议时,较多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旅游安全保障。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制约蒙古国游客来内蒙古旅游的一项重要因素是旅游安全保障。
四、吸引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内蒙古独具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旅游”
一是挖掘内蒙古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古迹遗址游。基于内蒙古是国内极为重要的文物大遗址分布区和文物大省、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的现实需求及中蒙两地区历史渊源,依托内蒙古黑城遗址、元上都遗址、燕家梁元代遗址、丝路枢纽—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资源,重点打造并宣传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景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亮点,吸引蒙古国游客及全世界游客。二是以内蒙古传统文化为特色,发展蒙古族传统文化特色游。在全球化时代,受现代化进程的冲击,特别是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日益明显,导致弱小的跨境民族的许多传统文化正逐步消亡。而这些逐步消亡的传统文化正是分布在各主权国家内跨境民族各部间交往的根基,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核心。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内蒙古依托地理、口岸、人文优势成为中蒙文化交流的桥梁,其跨境民族民众是中蒙文化交流的使者,蒙古传统文化是打通中蒙民心相通这扇门的钥匙。因此,借助内蒙古与蒙古国跨境民族民众在语言、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在旅游合作方面应着重构建双方具有共同点的人文景观体系,营造渗透文化环境,提升多元化意识形态融合的氛围。突出内蒙古文化特色,把草原文化提升到国家层面,重点打造蒙古传统文化游,吸引对内蒙古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蒙古国游客,以此为契机,创造让蒙古国民众了解内蒙古的机会,从而加深彼此了解,促民心相通。
(二)完善旅游环境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旅游服务
一是改善内蒙古旅游卫生环境,全面提升景区旅游形象。建议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实际行动计划,着重细节建设,提高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卫生环境及各个环节的监督体系,降低或完全消除因旅游环境差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为游客提供温馨、便捷、舒适、卫生的公共服务环境。
二是提升内蒙古导游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蒙汉双语导游。针对促进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业合作良性发展,组织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旅游业务知识,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在介绍旅游资源的同时更好地完成文化介绍、文化传播,做好内蒙古旅游的推销员的导游,着重培养涉及跨境文化,掌握汉蒙双语,熟知双方不同文化、习俗的导游,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三)健全旅游体制机制,更好地完成国家旅游局对“内蒙古要巩固好蒙古市场”的要求
一是加强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协调与合作,加快建设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随着蒙古国游客来内蒙古旅游人数逐渐增多,建议内蒙古与蒙古国之间建立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及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之间的信息交互平台,形成符合国际旅游规范的市场化、管理机制。旨在促进政府旅游相关机构、旅游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协调,共同为两地区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合作服务。
二是加大对中蒙文化交流的投资,拓宽蒙古国民众来内蒙古旅游的普惠面。应切实考虑蒙古国民众消费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针对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实施相关优惠。比如,对游客入住酒店部分费用政府可作为对蒙古国的文化投资给予补贴;寺庙、古迹遗址游览免收门票等。切实解决蒙古国游客入住酒店费用高、景点门票贵等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增加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的吸引力,增进其对内蒙古的了解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三是完善旅游环境安全保障制度,做好旅游安全宣传。内蒙古应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和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对旅游安全的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区旅游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区旅游行业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全区旅游行业的安全稳定,切实做到保障外来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打消蒙古国民众来内蒙古旅游时对安全隐患的顾虑,提升内蒙古旅游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毛艳丽.内蒙古与蒙古国民众互旅意向调查研究[J].北方经济,2018,(7).
[2]刘红霞.中蒙文化交流的优势与可拓展性[J].对外传播,2016,(1).
[3]段超,田敏,李俊杰.共赢之举——加强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2010,(9).
[4]美好梦想,奔驰在辽阔草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内蒙古发展纪实[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7,(8).
[5]薛智平.内蒙古对外开放历程、成就和經验启示[J].北方经济,2018,(9).
[6]王君.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实践(思想理论版)[J].2015,(12).
[7]阿妮尔,巴依斯古楞.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内蒙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向纵深挺进[J].内蒙古人大,2017,(6).
[8]包思勤.关于促进内蒙古全面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的研究[J].北方经济,2018,(5).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
关键词:内蒙古 蒙古国 旅游民意
一、问题的提出
(一)内蒙古是中蒙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内蒙古对“一带一路”建设既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地理位置来看,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边疆,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边境线长分别占我国与蒙古国、俄罗斯边境线的68.7%和28.8%。内与黑吉辽晋冀陕甘宁等八省区毗邻,是我国“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重要枢纽。从人文上看,内蒙古与蒙古国民众在民族、语言、历史、宗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相近或相同,基于上述国家政策、人缘、地缘优势,内蒙古在中蒙各领域尤其是人文领域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内蒙古是我国接待蒙古国游客的主要地区
中蒙两国旅游资源丰富,互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国。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赴蒙古国的中国游客总数达16.9万人次,中国成为蒙古国旅游的首要客源市场;蒙古国则成为中国第七大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同时,内蒙古成为中国接待蒙古国游客的主要地区,蒙古国也成为入境内蒙古旅游的首要客源国。据国家统计局和内蒙古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接待蒙古国入境游客为149.43万人次,其中内蒙古接待蒙古国入境游客为95万人次,占我国接待蒙古国入境游客总人数的63.6%,占内蒙古接待入境旅游总人数的50.5%。2015年,内蒙古接待蒙古国游客最高占到全国接待蒙古国游客的80.6%。
二、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民意现状
2017年7-9月,课题组在蒙古国全国范围之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纸质问卷调查方式对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意向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调查600份,实际收回561份,有效问卷493份。调查显示:
(一)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民意基础较扎实
据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意向问卷调查统计,蒙古国90.87%的民众表示喜欢旅游、9.13%的民众表示不喜欢。蒙古国民众中想到内蒙古旅游的占72.41%,不想的只占27.59%。且各年龄段的蒙古国民众多数都倾向于来内蒙古旅游。蒙古国民众中43.75%的人表示对内蒙古印象非常好,53.65%的人表示一般,只有2.6%的人表示不好。83.85%的民众表示内蒙古民众对自己很友好,只有16.15%的民众表示不友好。综上所述,蒙古国民众对内蒙古的印象整体较好,来内蒙古旅游的民意基础较扎实。
(二)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的出行目的主要以旅游、工作和学习为主,目的地集中在呼和浩特市
蒙古国受访民众中38.98%的人表示来过内蒙古,其出行目的依次为旅游、工作、学习、采购、其他、探亲(详见图1)。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的主要盟市和占比分别是呼和浩特市70.31%、锡林郭勒盟36.46%、鄂尔多斯市25%、包头市19.79%、阿拉善盟14.58%、赤峰市9.38、呼伦贝尔市6.77、乌海市6.77%、通辽市6.25%、兴安盟4.17%、巴彦淖尔市3.13%、乌兰察布市2.08%。
(三)内蒙古特色传统文化和历史古迹遗址是吸引蒙古国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
据调查统计,蒙古国游客来内蒙古地區选择景点方面主要以传统文化特色区和历史古迹遗址为主,占比分别为57.7%、43.7%,其他依次是经济文化集中区域、原始态自然风光,占比分别是36.41%、29.97%。倾向于选择内蒙古特色蒙餐为主(详见图2),倾向选择蒙古族人经营的酒店(占比达70.87%),这些与语言上能直接沟通有一定关系。
(四)蒙古国游客消费能力整体不高,影响蒙古国游客出游首要因素是经费
据问卷调查统计,蒙古国民众月收入2000以下的占38.95%,2001-3999元的占30.63%,4000-5999元的占5.48%,6000以上的只占1.01%,无收入的占23.94%,很明显,月收入2000元以下民众是占多数;从每年出游次数来看,每年出游3次以上的占7.3%、1-2次的占36.11%、少于1次的占24.54%、从未正式旅游过的占32.05%;影响其出游主要因素来看,首先是经费,其他因素逐次是时间、景点的吸引力、距离、其他,占比分别为63.03%、25.77%、20.73%、17.93%、9.24%。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蒙古国人均GDP为10,159.3千图(约4014 美元),人均GNI为9118.9千图,约3580美元。2018年我国人均GNI为9732美元,约为蒙古国的2.7倍。
三、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一)蒙古国游客对内蒙古的了解不够,影响其选择旅游目的地
据问卷调查统计,蒙古国民众对内蒙古非常了解的只占7.3%,一般了解的占59.23%,不了解的占33.47%;其了解途径依次是电视广播媒体、网络、朋友介绍、实地到访、书籍和其他途径,占比分别为44.21%、40.85%、40.55%、36.89%、7.01%和2.44%。且除了非常了解的少数人是通过实地到访了解为主之外,占多数的一般了解的民众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媒体、朋友介绍、网络等途径了解(详见图3)。可以说,所谓了解的群体中道听途说的占相当一部分。有27.59%的民众选择不想到内蒙旅游,其中45.59%的人选择不到内蒙是因为不感兴趣。据以上所述,不愿选择到内蒙古旅游的蒙古国游客主要以不了解内蒙古的群体为主。对内蒙古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其是否选择内蒙古作为旅游目的地。 (二)内蒙古景区公共卫生环境和配套设施、服务有待提升
一是景区公共卫生差问题较明显。据问卷调查统计,来内蒙古旅游的蒙古国游客最不满意的一项是卫生环境,占比达57.29%。来过内蒙古的蒙古国民众中选择不向周边的亲朋好友推荐的人群,主要不满意内蒙古的卫生环境,占比达84.85%。据悉因游客随处仍垃圾、卫生设施不完善、站点、城市公共厕所不卫生、清扫不及时、中小型饭店卫生不达标等诸多原因造成旅游整体环境差的问题持续存在。
二是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有待提升。旅游业既是为人们提供游览观光的行业,也是提供服务的行业。服务时要求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具体情况。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面临语言障碍,且消费水平整体不高,是实施“依托旅游促进民心相通”时受邀考虑的最为实际问题。目前,内蒙古地区有些服务站点、酒店、旅游景点蒙语服务还未普及。另外,具有涉外资质的酒店价格相对都较高,这让很多蒙古国普通游客很难接受。据问卷调查统计,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时因语言不通带来的不便不满占比28.13%,对内蒙古住宿饮食价格不满意的达25.52%。
(三)旅游宣传力度较弱,旅游安全环境有待提高
一是旅游宣传力度较弱,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民族文化特色,但因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蒙古国民众对于内蒙古的旅游资源并不熟知,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也较窄,降低了内蒙古景点对蒙古国游客的吸引力。近几年,内蒙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文明旅游建设,为建设亮丽内蒙古,打造北疆风景线做了诸多工作,但据调查统计,多数被访蒙古国民众还是表示,内蒙古的旅游宣传弱,了解途径较少。二是需提升旅游安全保障。据问卷调查统计,虽说蒙古国大多数民众表示有意向来内蒙古旅游,但与周边其他国家相比,如想去日本、韩国的人数分别占36.92%、26.57%,想来中国的占20.49%,想来中国的人数只高于想去俄罗斯和泰国旅游人数。据问卷调查统计,蒙古国游客选择不到内蒙古旅游的原因除了不感兴趣之外,主要是考虑安全隐患,占比38.97%。在询问蒙古国民众对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有何建议时,较多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旅游安全保障。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制约蒙古国游客来内蒙古旅游的一项重要因素是旅游安全保障。
四、吸引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内蒙古独具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旅游”
一是挖掘内蒙古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古迹遗址游。基于内蒙古是国内极为重要的文物大遗址分布区和文物大省、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的现实需求及中蒙两地区历史渊源,依托内蒙古黑城遗址、元上都遗址、燕家梁元代遗址、丝路枢纽—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资源,重点打造并宣传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景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亮点,吸引蒙古国游客及全世界游客。二是以内蒙古传统文化为特色,发展蒙古族传统文化特色游。在全球化时代,受现代化进程的冲击,特别是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日益明显,导致弱小的跨境民族的许多传统文化正逐步消亡。而这些逐步消亡的传统文化正是分布在各主权国家内跨境民族各部间交往的根基,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核心。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内蒙古依托地理、口岸、人文优势成为中蒙文化交流的桥梁,其跨境民族民众是中蒙文化交流的使者,蒙古传统文化是打通中蒙民心相通这扇门的钥匙。因此,借助内蒙古与蒙古国跨境民族民众在语言、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在旅游合作方面应着重构建双方具有共同点的人文景观体系,营造渗透文化环境,提升多元化意识形态融合的氛围。突出内蒙古文化特色,把草原文化提升到国家层面,重点打造蒙古传统文化游,吸引对内蒙古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蒙古国游客,以此为契机,创造让蒙古国民众了解内蒙古的机会,从而加深彼此了解,促民心相通。
(二)完善旅游环境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旅游服务
一是改善内蒙古旅游卫生环境,全面提升景区旅游形象。建议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实际行动计划,着重细节建设,提高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卫生环境及各个环节的监督体系,降低或完全消除因旅游环境差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为游客提供温馨、便捷、舒适、卫生的公共服务环境。
二是提升内蒙古导游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蒙汉双语导游。针对促进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业合作良性发展,组织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旅游业务知识,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在介绍旅游资源的同时更好地完成文化介绍、文化传播,做好内蒙古旅游的推销员的导游,着重培养涉及跨境文化,掌握汉蒙双语,熟知双方不同文化、习俗的导游,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三)健全旅游体制机制,更好地完成国家旅游局对“内蒙古要巩固好蒙古市场”的要求
一是加强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协调与合作,加快建设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随着蒙古国游客来内蒙古旅游人数逐渐增多,建议内蒙古与蒙古国之间建立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及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之间的信息交互平台,形成符合国际旅游规范的市场化、管理机制。旨在促进政府旅游相关机构、旅游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协调,共同为两地区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合作服务。
二是加大对中蒙文化交流的投资,拓宽蒙古国民众来内蒙古旅游的普惠面。应切实考虑蒙古国民众消费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针对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实施相关优惠。比如,对游客入住酒店部分费用政府可作为对蒙古国的文化投资给予补贴;寺庙、古迹遗址游览免收门票等。切实解决蒙古国游客入住酒店费用高、景点门票贵等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增加蒙古国游客到内蒙古旅游的吸引力,增进其对内蒙古的了解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三是完善旅游环境安全保障制度,做好旅游安全宣传。内蒙古应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和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对旅游安全的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区旅游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区旅游行业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全区旅游行业的安全稳定,切实做到保障外来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打消蒙古国民众来内蒙古旅游时对安全隐患的顾虑,提升内蒙古旅游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毛艳丽.内蒙古与蒙古国民众互旅意向调查研究[J].北方经济,2018,(7).
[2]刘红霞.中蒙文化交流的优势与可拓展性[J].对外传播,2016,(1).
[3]段超,田敏,李俊杰.共赢之举——加强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2010,(9).
[4]美好梦想,奔驰在辽阔草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内蒙古发展纪实[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7,(8).
[5]薛智平.内蒙古对外开放历程、成就和經验启示[J].北方经济,2018,(9).
[6]王君.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实践(思想理论版)[J].2015,(12).
[7]阿妮尔,巴依斯古楞.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内蒙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向纵深挺进[J].内蒙古人大,2017,(6).
[8]包思勤.关于促进内蒙古全面对外开放若干问题的研究[J].北方经济,2018,(5).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