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游客参与、解说满意度与环境教育评估关系研究——以福州市晋安公园为例

来源 :中国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so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功能作为城市公园功能组成的重要部分,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城市公园环境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为探究城市公园环境教育评估、游客参与以及解说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构建了三者之间的路径模型,以福州市晋安公园为例,在对294位游客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方程验证.结果 表明:1)修正后的模型中,建立关系指标与游客参与相关性最强,有形性对解说满意度的影响最大,认知层面最能反映环境教育评估;2)游客参与对解说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解说满意度对环境教育评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参与对环境教育评估有显著正向影响;未来公园在进行环境教育功能提升时,应当将游客参与度以及解说系统满意度纳入考量.
其他文献
由政府主导的近代南京城市绿地建设始于清末,在民国时期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特色,值得深入剖析.结合社会史、城市史研究方法,在由封建帝国晚期向近代都市化转变背景下,分析当时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变化特征及其演变内生动力.自清末至民国,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变了城市绿地属性及形态.规划上受到定量空间标准与公园系统模式等西方规划思想的引导,城市绿地建设除了利用原有自然山水资源外,还有计划地开展了改建与新建城市绿地.由于受到城市人口增长、交通发展、私有土地收归国有等因素影响,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出现新类型,且绿地空间之间联结加强,同
以上海市70条代表性道路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开展行道树健康评价,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行道树健康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大多数行道树处于基本健康状态,20%存在较严重的健康问题;土壤物理性质与行道树健康密切相关,其中行道树健康与土壤容重、砂粒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黏粒、粉粒含量等极显著正相关;多数化学性质与行道树健康状况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行道树土壤的改良和精心化管理提供参考.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红色文化景观的价值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过程中需进一步突显.从文化景观理论视角,以陕西省3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红色文化景观游客感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正相关性,并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忠诚度;感知质量与整体形象是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且相互影响;感知质量包括景观、教育、服务3个维度,除旧址本体外,游客对景观雕塑、景观装置、符号景观、文创产品与教育体验的感知较高,是提升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整体形象包含认知、情感2个维度,通过感知价值间接影响忠诚度.
为能够定量评估、优化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改进传统的BIB-LCJ法和SD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出植物群落丰富度、色彩对比度、季相特征、植物配置模式、植被多样性和林冠线变化6项显著视觉特征要素,形成一种基于虚拟现实三维建模技术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评价与修正方法.并以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对方案视觉质量进行评价,实验过程证明了研究方法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