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开始鄂尔多斯市教育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全市教师竞争上岗,末位淘汰,不合格教师转岗、下岗,补充大学毕业生,对上岗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更具有时代意义的是鄂尔多斯市根据教育部提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战略目标,抓住机遇,争取项目,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校校通”工程是否能发挥其效用,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是否能服务于教学,在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师的信息化。
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接受新的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水平等同样也离不开自身的信息技术的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构建自身的终身学习“体系”。
3.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信息技术课已是学生的必修课,必然要求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必将引起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变革,如果教师不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迫切性
1.2001年教育部“校校通”工程开始实施,卫星宽带网已在鄂尔多斯市许多学校落户,部分学校已建起了校园网,但是许多学校利用不充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成为供人参观的摆设。
2.2002年鄂尔多斯市开始建设以光纤方式连接的计算机教育城域网,教育城域网提供的大量优质教育资源,需要广大教师进行筛选、整合、加工、提炼,所以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3.鄂尔多斯市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硬件装备条件较差,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匮乏,全市教师整体IT素养很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弱,现有的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大量的教育资源发挥不了作用,严重制约着我市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和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鄂尔多斯市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过程中,坚持“建网、建库、建队伍,队伍先行”的原则,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使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大幅提升,使全市教育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为此,对广大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抢占教育技术的“制高点”。
鄂尔多斯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一.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计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具体实际,市教育体育局规定,从2001年开始,全市45周岁以下的所有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其中,城镇(旗、区政府所在地)以上中小学教师要接受高级模块的培训,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要接受初级模块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1.对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培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是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学校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网络机房等设施的管理、维护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肩负着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整理、下载、分类等工作;肩负着帮助各学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术和教学活动的重任。为此,我们把对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培训作为我们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教育局在市电教馆建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把全市各学校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分期分批集中到市电教馆进行培训。
2.对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每个学校都有一些积极上进、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平时由于教学任务重、学术活动多等原因,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方面有诸多困难。因此,我们有计划按比例、分期分批地对骨干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把他们集中到市电教馆,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培训质量。从2001年5月开始已培训17期共784人,这些骨干教师经过培训后,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他们经过培训掌握了信息技术基础,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教学,大量地吸收教育信息,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地区优秀教师的差距,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二是这些骨干教师经过培训后,可以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如制作课件、幻灯片、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不但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增加了单位课时容量,而且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可以调动广大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逐步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较短的时间提高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本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对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要通过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仅仅依靠极少数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和部分骨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如果不用也只能是摆设而已。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只有在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手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威力,才能派上用场。所以,我们在培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基础上,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办法,对各学科教师开始了全员培训。
首先是转变教师观念。先期经过培训的骨干教师回到学校后,运用所学的工具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PhotoShop、Flash、几何画板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许多教师的内心自然而然受到了现代气息冲击,观念开始转变。这就是“典型引路和示范引导”的作用。另外,教师观念的转变,还需要做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教师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让他们明白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消除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畏难情绪,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是合理安排培训的地点、时间。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各有各的教学任务。在培训地点的安排上,我们主要以旗、区为基本培训单位,一是充分利用各旗、区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馆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初级模块由各旗、区选派经市电教馆培训过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承担培训任务,由市电教馆指导教学。高级模块由市电教馆派专任教师“送教下旗、区”授课进行培训。这样既扩大了培训的范围,又节省了教师到市里培训的大量费用。二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教师和学校的经济负担,我们又进一步推开了校本部培训。进行校本部培训的具体要求是学校的微机室要符合培训的要求,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必须是经过市电教馆培训。校本部培训的课时不能少于规定的课时。以上所有的培训都由市电教馆统一组织考试,并且严把考试关。考试分为理论测试和上机操作,分别占40%和60%的权重。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为了解决教师“教与学”的矛盾,一是安排在假期进行集中脱产培训;二是安排教师利用晚上和双休日进行业余培训。尤其是开展校本培训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能够大面积地培训教师,又给教师和学校节省了几乎所有的培训费用。从2001年到2005年培训12518人。
4.对局长、校长进行IT培训。对局长、校长进行IT培训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使局长、校长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局长、校长观念的转变和认识的提高,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二是局长、校长通过培训,在管理和教学工作中运用IT,可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对于教师学习IT、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到目前,市电教馆共举办局长、校长信息技术培训班9期,共培训339名。经过培训局长、校长们都能较熟练地操作微机,在Word下做文章、制表格,能从网上熟练地浏览、下载、储存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写论文。
5.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为使经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进一步激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推进全市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对经过培训已经掌握IT的学科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经过这些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的热情普遍高涨。有些旗、区也举办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还有许多学校自己请专家培训本校教师,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更多的是学校内部教师互帮互学,许多教师从不会操作微机,到可以制作简单的课件,经过艰苦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校校通”工程是否能发挥其效用,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是否能服务于教学,在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师的信息化。
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接受新的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水平等同样也离不开自身的信息技术的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构建自身的终身学习“体系”。
3.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信息技术课已是学生的必修课,必然要求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必将引起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变革,如果教师不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迫切性
1.2001年教育部“校校通”工程开始实施,卫星宽带网已在鄂尔多斯市许多学校落户,部分学校已建起了校园网,但是许多学校利用不充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成为供人参观的摆设。
2.2002年鄂尔多斯市开始建设以光纤方式连接的计算机教育城域网,教育城域网提供的大量优质教育资源,需要广大教师进行筛选、整合、加工、提炼,所以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3.鄂尔多斯市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硬件装备条件较差,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匮乏,全市教师整体IT素养很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弱,现有的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大量的教育资源发挥不了作用,严重制约着我市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和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鄂尔多斯市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过程中,坚持“建网、建库、建队伍,队伍先行”的原则,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使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大幅提升,使全市教育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为此,对广大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抢占教育技术的“制高点”。
鄂尔多斯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一.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计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具体实际,市教育体育局规定,从2001年开始,全市45周岁以下的所有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其中,城镇(旗、区政府所在地)以上中小学教师要接受高级模块的培训,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要接受初级模块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1.对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培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是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学校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网络机房等设施的管理、维护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肩负着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整理、下载、分类等工作;肩负着帮助各学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术和教学活动的重任。为此,我们把对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培训作为我们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教育局在市电教馆建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把全市各学校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分期分批集中到市电教馆进行培训。
2.对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每个学校都有一些积极上进、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平时由于教学任务重、学术活动多等原因,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方面有诸多困难。因此,我们有计划按比例、分期分批地对骨干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把他们集中到市电教馆,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培训质量。从2001年5月开始已培训17期共784人,这些骨干教师经过培训后,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他们经过培训掌握了信息技术基础,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教学,大量地吸收教育信息,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地区优秀教师的差距,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二是这些骨干教师经过培训后,可以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如制作课件、幻灯片、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不但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增加了单位课时容量,而且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可以调动广大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逐步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较短的时间提高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本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对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要通过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仅仅依靠极少数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和部分骨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如果不用也只能是摆设而已。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只有在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手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威力,才能派上用场。所以,我们在培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基础上,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办法,对各学科教师开始了全员培训。
首先是转变教师观念。先期经过培训的骨干教师回到学校后,运用所学的工具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PhotoShop、Flash、几何画板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许多教师的内心自然而然受到了现代气息冲击,观念开始转变。这就是“典型引路和示范引导”的作用。另外,教师观念的转变,还需要做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教师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让他们明白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消除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畏难情绪,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是合理安排培训的地点、时间。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各有各的教学任务。在培训地点的安排上,我们主要以旗、区为基本培训单位,一是充分利用各旗、区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馆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初级模块由各旗、区选派经市电教馆培训过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承担培训任务,由市电教馆指导教学。高级模块由市电教馆派专任教师“送教下旗、区”授课进行培训。这样既扩大了培训的范围,又节省了教师到市里培训的大量费用。二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教师和学校的经济负担,我们又进一步推开了校本部培训。进行校本部培训的具体要求是学校的微机室要符合培训的要求,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必须是经过市电教馆培训。校本部培训的课时不能少于规定的课时。以上所有的培训都由市电教馆统一组织考试,并且严把考试关。考试分为理论测试和上机操作,分别占40%和60%的权重。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为了解决教师“教与学”的矛盾,一是安排在假期进行集中脱产培训;二是安排教师利用晚上和双休日进行业余培训。尤其是开展校本培训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能够大面积地培训教师,又给教师和学校节省了几乎所有的培训费用。从2001年到2005年培训12518人。
4.对局长、校长进行IT培训。对局长、校长进行IT培训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使局长、校长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局长、校长观念的转变和认识的提高,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二是局长、校长通过培训,在管理和教学工作中运用IT,可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对于教师学习IT、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到目前,市电教馆共举办局长、校长信息技术培训班9期,共培训339名。经过培训局长、校长们都能较熟练地操作微机,在Word下做文章、制表格,能从网上熟练地浏览、下载、储存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写论文。
5.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为使经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进一步激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推进全市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对经过培训已经掌握IT的学科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经过这些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的热情普遍高涨。有些旗、区也举办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还有许多学校自己请专家培训本校教师,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更多的是学校内部教师互帮互学,许多教师从不会操作微机,到可以制作简单的课件,经过艰苦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