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土壤侵蚀现状,探讨了吉林省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并提出了防治土壤侵蚀措施,即东部中低山区应加强对现有林草的全面保护,搞好高效小流域和生态沟建设;中东部低山丘陵区要以保护水源地为中心;中部漫川漫岗台地区重点是改造坡耕地。西部平原风沙区采取封禁措施,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及退耕还草。
关键词:吉林省;土壤侵蚀;生态区域;水土流失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issn.1672-3309(s).2010.11.0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54-02
一、吉林省水土流失现状
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东北黑土区中部,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吉林省现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1519km2,占全省面积的17%。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洪涝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危害。据测算,全省平均每年流失土壤113亿吨,水土流失已成为吉林省的主要环境问题。
吉林省水土流失情况见表1。
二、吉林省水土流失变化情况
1、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
吉林省水土流失治理以松花江和东辽河流域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全省水土流失面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39881.8km2,21世纪初水土流失面积为31519.6km2,水土流失面积共减少8362.2km2,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市(州)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幅度不同。白城、松原两市下降比例不足13%,其它市、州下降比例超过22%。
2、风蚀面积下降速度缓慢
吉林省风蚀面积减了1840.4km2,下降了11.7%,风蚀是松原市和白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两市合计风蚀面积达12792平方公里,占全省风蚀面积的91.7%。风蚀面积的下降速度低于水蚀面积的下降速度。风蚀区轻度、中度风蚀面积基本不变,强度风蚀面积减少幅度较大,下降了近50%。
3、水蚀面积减少
吉林省水蚀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共减少6522km2,
减少了27.1%。水蚀是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等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面积达11534平方公里,占全省水蚀面积的65.6%。经过多年的治理,水蚀区侵蚀面积不断减少,其中强度水蚀面积下降的速度最快。
三、不同生态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1、东部中山低山区
主要指张广才岭、龙岗山及其以东区域。本区治理模式应以预防保护为主,加强对林草的保护,建设小流域和生态沟,进行开发性治理。水土保持工作应以治理为主。防治结合,同时改良草质,提高植被覆盖率。对200以上陡坡耕地要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在干沟的下游修建塘坝、蓄水池等骨干性控制工程。发展养殖业或进行果树灌溉。对高山远山次生林、灌木林实施封禁治理。在支沟上游修建透水型谷坊。拦蓄泥沙。对宜林荒坡荒山,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栽植落叶松、经济林。侵蚀沟沟头修建蓄排结合的沟头防护工程,使沟头上游来水有控制地进入沟道。沟边坡进行植树种草,稳定边坡。
2、中东部低山丘陵区
本区水土保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辅以适当的田间工程。积极推广全方位深松、耙茬、间作套种、培肥改土、桔梗还田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保护好现有森林,严禁毁林开荒,在荒山荒地上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水土保持林,沟间进行鱼鳞坑整地造林;对疏林地、灌木林采取补植治理,恢复林草植被。50至150坡耕地主要修筑坡式梯田,拦蓄径流;150至200坡耕地修筑水平梯田,发展地埂经济;200以上陡坡耕地要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对溯源侵蚀严重的沟壑,重点修筑沟头防护工程,沟底修筑土柳谷坊:对横向侵蚀严重的沟壑,将沟坡削成稳定坡度并修水平阶,植树造林。
3、中部漫川漫岗台地区
本区又称大黑山山前台地平原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要以保护黑土地资源为中心,坡耕地治理以改垄为主要内容,辅以适当的田间工程,积极推广全方位深松、耙茬、间作套种、秸杆还田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加速中低产田改造。并抓好小型蓄排等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建设高效农业。在坡顶岗脊至坡耕地之间的荒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因该区降水量较少,水土保持林应以灌木和草本为主,控制水土流失。对漫川漫岗平原区以营造防护林为主综合经营。
4、西部平原风沙区
本区北部与东部属松嫩平原,南部属辽河平原。该区水土流失防治要以“三化”草原恢复治理为主要目标。利用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和风资源,采取风能太阳能提水灌溉等封禁措施,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在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中,应充分营造农田防护林、侵蚀沟防护林、水流调节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大力营造薪炭林、用材林。对风蚀较轻的沙地,通过设置沙障全面固沙。在风蚀草地、林带的沙地上,进行人-工种草,改造并利用沙地。在退耕还林还草地块上,禁止放牧,同时改善退化草原区的水利条件。
关键词:吉林省;土壤侵蚀;生态区域;水土流失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issn.1672-3309(s).2010.11.0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54-02
一、吉林省水土流失现状
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东北黑土区中部,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吉林省现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1519km2,占全省面积的17%。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洪涝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危害。据测算,全省平均每年流失土壤113亿吨,水土流失已成为吉林省的主要环境问题。
吉林省水土流失情况见表1。
二、吉林省水土流失变化情况
1、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
吉林省水土流失治理以松花江和东辽河流域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全省水土流失面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39881.8km2,21世纪初水土流失面积为31519.6km2,水土流失面积共减少8362.2km2,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市(州)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幅度不同。白城、松原两市下降比例不足13%,其它市、州下降比例超过22%。
2、风蚀面积下降速度缓慢
吉林省风蚀面积减了1840.4km2,下降了11.7%,风蚀是松原市和白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两市合计风蚀面积达12792平方公里,占全省风蚀面积的91.7%。风蚀面积的下降速度低于水蚀面积的下降速度。风蚀区轻度、中度风蚀面积基本不变,强度风蚀面积减少幅度较大,下降了近50%。
3、水蚀面积减少
吉林省水蚀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共减少6522km2,
减少了27.1%。水蚀是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等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面积达11534平方公里,占全省水蚀面积的65.6%。经过多年的治理,水蚀区侵蚀面积不断减少,其中强度水蚀面积下降的速度最快。
三、不同生态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1、东部中山低山区
主要指张广才岭、龙岗山及其以东区域。本区治理模式应以预防保护为主,加强对林草的保护,建设小流域和生态沟,进行开发性治理。水土保持工作应以治理为主。防治结合,同时改良草质,提高植被覆盖率。对200以上陡坡耕地要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在干沟的下游修建塘坝、蓄水池等骨干性控制工程。发展养殖业或进行果树灌溉。对高山远山次生林、灌木林实施封禁治理。在支沟上游修建透水型谷坊。拦蓄泥沙。对宜林荒坡荒山,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栽植落叶松、经济林。侵蚀沟沟头修建蓄排结合的沟头防护工程,使沟头上游来水有控制地进入沟道。沟边坡进行植树种草,稳定边坡。
2、中东部低山丘陵区
本区水土保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辅以适当的田间工程。积极推广全方位深松、耙茬、间作套种、培肥改土、桔梗还田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保护好现有森林,严禁毁林开荒,在荒山荒地上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水土保持林,沟间进行鱼鳞坑整地造林;对疏林地、灌木林采取补植治理,恢复林草植被。50至150坡耕地主要修筑坡式梯田,拦蓄径流;150至200坡耕地修筑水平梯田,发展地埂经济;200以上陡坡耕地要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对溯源侵蚀严重的沟壑,重点修筑沟头防护工程,沟底修筑土柳谷坊:对横向侵蚀严重的沟壑,将沟坡削成稳定坡度并修水平阶,植树造林。
3、中部漫川漫岗台地区
本区又称大黑山山前台地平原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要以保护黑土地资源为中心,坡耕地治理以改垄为主要内容,辅以适当的田间工程,积极推广全方位深松、耙茬、间作套种、秸杆还田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加速中低产田改造。并抓好小型蓄排等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建设高效农业。在坡顶岗脊至坡耕地之间的荒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因该区降水量较少,水土保持林应以灌木和草本为主,控制水土流失。对漫川漫岗平原区以营造防护林为主综合经营。
4、西部平原风沙区
本区北部与东部属松嫩平原,南部属辽河平原。该区水土流失防治要以“三化”草原恢复治理为主要目标。利用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和风资源,采取风能太阳能提水灌溉等封禁措施,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在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中,应充分营造农田防护林、侵蚀沟防护林、水流调节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大力营造薪炭林、用材林。对风蚀较轻的沙地,通过设置沙障全面固沙。在风蚀草地、林带的沙地上,进行人-工种草,改造并利用沙地。在退耕还林还草地块上,禁止放牧,同时改善退化草原区的水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