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幼儿礼仪教育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的礼仪教育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把表示尊重、敬意、友好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传授给弟子的行为活动。其内容具体表现为仪表仪态、言语交谈、行为表现等三个方面,对现今儿童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礼仪 教育 道德
  【中图分类号】K8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84-02
  
  【Abstract】Etiquette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mainly refers to that people teach disciple Code of Conduct and Guidelines followed which express respect and friendship in the social interaction activities, Whose content specifically include respect, deportment and performance, verbal conversation, Behavior and so on. That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to children moral Education today.
  【Key words】Etiquette Education Ethics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也就有了礼仪。古人认为“礼”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是可以效法的典范,“人而无礼,胡不遄死?”[1]做人立身,“礼”是基本的前提。“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所谓礼,就是要端正人的行为,如果没有礼,就会发生不符合礼的行为,就不可能端正人的行为。“不学礼,无以立”,“仪”则是反映“礼”的仪式、仪节。仪从礼出,并受礼规范,合称为礼仪。古代非常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道德教育,其中也包含了与此相关的行为规范的礼仪教育。由于礼仪源远流长、文化的差异,所以礼仪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庞杂,一般认为礼仪指的是在人际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应具有的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礼仪大体包括仪表、语言交谈、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规范。
  我们将古代蒙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从古代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和礼仪养成的方法两方面来探究古代幼儿礼仪教育的现代借鉴价值。
  一、古代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朱熹在《童蒙须知》的开篇就讲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之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与写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对礼仪教育的内容,纵观古代童蒙教材,古人进行礼仪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仪表礼仪
  仪表指人的外表,也是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仪表往往是与生活情调、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密切相关的。仪表又包括仪容、仪貌、仪态等。仪容仪貌指人裸露在外部的状态和修饰,如头发长短、洁面、冠饰以及个人卫生等。清代李毓秀在《弟子规》中云:“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衣贵洁,不贵华”。仪态就是人站立的姿势、走路的步态、就坐的姿势。古人语:“德建名齐,形端表正”,道德好了,美名就会远扬,如同形体端庄了,仪表就正直了。“步履欲重,容止欲舒。周旋迟速,与仁义俱。”[2]《弟子规》云:“步从容,立端正。”风度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我们常用文质彬彬来形容一个人的风度。“凡行步趋跄,许是端正,不可急走跳踯”,只有父母有急事,方可快步走到跟前,“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急走而前,不可舒缓”,这也是孝的礼仪规。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长令洁净整齐。”对于着衣、脱衣都作了详尽的礼仪规范,对于生活细节方面也提到了,洗脸时应卷起袖子,以防沾湿。劳作时“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只着短便,爱护,勿令损毁”。
  2.言语交谈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交谈应礼让在先,合乎礼仪。首先,与人交谈,以事实为准。《弟子规》言,言语谈论以信为先,“凡出言,信为先”,不可妄加议论,歪曲事实,“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其次,说话易少不宜多,所谓“言多必失”、“说话多,不如少,多易错,少易好”。最后,与人交谈切忌污言秽语,“刻薄语,污秽词,市井气,切戒之”。
  童蒙教材对为人子女的言谈也有详尽叙述。“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讧,浮言嬉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即使长辈们言有过失,暂且隐忍不说,过段时间再细细说明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辩自分解,姑且隐忍,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孝亲敬长,从古至今,一贯是民族的优秀传统。
  3.行为表现
  日常行为也具有详细的礼仪规范。古人在这方面也留下了很多论述和传统,《弟子规》云:“将入门,问谁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凡相揖,必折腰”,对儿童的行为礼节,如叉手、坐立、作揖、走路等方面也都作出具体现定,督促其照此而行。古人特别看重行为端正,提出“立身端正,才可为人”的论断,虽然这种教育只拘泥于封建时代,与当今相差甚远,但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童蒙须知》亦有云:“凡开门揭簾,须徐徐轻手,不可令震惊声响”、“凡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
  在女子礼仪方面,《女论语》堪称是一部全面的女子行为礼仪规范的著作。它从立身做人、操持家务、孝顺父母、伺候公婆、善待丈夫、礼貌待人、教育儿女、保持节操等方面,广泛而具体阐述了女子礼仪问题。
  二、礼仪养成的方法
  良好的礼仪需要经过长期有意识的学习、实践、积累而逐步形成,纵观古代蒙学教材,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方法:
  1.学习古人之读书学习
  在个人的举止方面,学习自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整体礼仪水平,首先就要学习。就礼仪规范而言,要学习各种礼仪的行为规则。而各种礼仪的行为规则,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而是日常行为的经验总结。古人也认为学习是人生一大事,“入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在行为方面,不但强调看书时应“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而且还要仔细推敲,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诵其言,思其义”、[3]“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记忆的时候也“不可牵强暗记”,只须“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并强调读书是要心、眼、口俱全,“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不可心思散漫、精神涣散、漫无目的的张口读书。那样即使一时记住了,也不会保持长久。
  2.知行统一、勇于实践,是学好礼仪的根本。
  在践履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中国古代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而礼仪教育与德育教育是相结合的统一体,礼仪是道德的外在实践体现,因此,也是礼仪养成的重要方法。古代礼仪教育先从蒙学着手,告诉弟子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弟子通过学习知晓了这些礼仪规则,谓“知”,但获“知”并不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是学好礼仪的根本。要求子弟在学习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身做起,从日常行为做起,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培养符合“礼”的行为习惯,达到修养身心,完善人格的目的。
  诵读诗书,要深思其中涵义,牢记在心,并在行动上、实践中不断升华,进而培养德行,陶冶意志,“诵其言,思其义,存诸心,见乎事。”[3]在学习礼节的过程中善于看书学习,只是强化礼仪的意识,关键还在于实践。离开实践,礼仪的教育就成为纸上谈兵,是空洞的。学习社交礼仪时。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学到的礼仪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自觉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以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仪表礼仪、言谈举止。
  3.自觉磨炼、养成礼仪
  礼仪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表现,也是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在社会行为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而个人修养的重要方法就是自觉磨炼、陶冶。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
  首先,应当自我磨砺、勉励;其次,在自我勉励的同时“或铭于盘盂,或书于书笏,所以养其心志,其不易哉”,[5]将典范书写在大带、手板上面。这也是用以涵养心志、约束形体的最周密的方法了。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有不善,安之不顾”就应改过自新,“汝恶不改,人宁汝容”,别人不能容忍你的恶行,厌恶自己的恶行,道德上才能改过自新,“恶己所可恶,德乃自新”。[6]
  再次,礼仪习惯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磨炼。要自觉遵循各种礼仪,就要从平常的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日久形成,就已掌握各种礼仪规范。否则,就只能在原地踏步。
  总之,学好礼仪规范不但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且自我磨炼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养成、自我提高的循序渐进过程。它必然要涉及到人们的思想与道德、认识与情感、意志与行为等方面。为了促进这个过程,就必须自觉地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并持之以恒。
  三、古代礼仪教育的现代意义
  礼仪行为是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社会需求的重要外在体现,古代把礼仪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教,使子弟从小就受到规范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接受传统的思想道德,进而形成高尚的道德风范。在古人看来,礼仪教育使子弟年幼时习以孝悌敬诚礼仪之道,到年长时习诗书礼仪文章,再贯之以行,即可明白事物之理。因此,古人对儿童的礼仪教育大加推崇,“立身端正,才可为人”。[7]礼仪是以规范为核心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礼仪的价值就在于它通过自己的规范能动地指导、调节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古代礼仪教育再现当代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对子弟实行礼仪教育可提高道德修养。礼仪是道德的实践,学习礼仪可修养身心,完善人格。礼仪在个人修养方面有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逻辑起点与核心观念,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一个人表现出的礼仪行为,实质上是其内在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的自然流露。仪态中所表现出的完善的美,是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高尚品质、渊博学识与端庄优雅的仪表、高雅的谈吐、恰到的举止高度统一。
  其次,礼仪行为是礼仪文化的深化与实践阶段。对子弟实行礼仪教育,在提高子弟修养的同时,也传承了我国优秀的礼仪文化。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作为礼仪之邦,蕴藏着悠久的礼仪文化,丰富而又系统的礼仪传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也不断发展,并加入新的内涵,能给人以启迪。
  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理论和实践意义深远。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来说,学习礼仪文化不仅可以帮助习得传统文化,深刻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将读书和做人、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深入学习礼仪文化的过程中体验和践行礼仪的真谛,使每位有志于修身进德的人从内心产生出崇高的敬意,而又行之于外,终成彬彬君子。
  总之,家庭教育是礼仪教育的启蒙阶段,是礼仪文化的传承。在社会中,是人际交往中的联系纽带。礼仪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它的内容和养成方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古人的礼仪教育中有很多传统文化的精华,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刘向整理、张兆裕编著.荀子•修身.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21
  2 王茂和、蔡翔编.幼仪杂箴•行白话蒙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102
  3 王茂和、蔡翔编.幼仪杂箴•诵.白话蒙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106
  4 王茂和、蔡翔编.童蒙须知•读书写文字第四.白话蒙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
  5 王茂和、蔡翔编.幼仪杂箴•序.白话蒙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101
  6 王茂和、蔡翔编.幼仪杂箴•恶.白话蒙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105
  7 王茂和、蔡翔编.女论语•立身章第一.白话蒙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112
其他文献
〖5月5日讯〗5月4日,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我与祖国共奋进——伴我成长的歌声”青春歌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书记处书记周长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张晓铁,腾讯公司副总裁郭凯天等出席歌会。  第1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09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北京大学等5所首都高校的学生代表以及歌曲推选投票的参与者代表等近
期刊
〖5月6日讯〗纪念“55学习节”活动70周年研讨会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德青杯”学习红色经典、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文大赛同时举行启动仪式。   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介绍,70年前,也就是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学习和研究马克 思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3月2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补充规定,每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日作为学习节,以推动党员
期刊
【摘 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随着十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数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质量问题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分析,本人认为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诱因在于师资、经费与硬件、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不足。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改善硬件资源,实行大众化、市场化的培养模式,改善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等教育 师资队伍 教育经费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盛世中国,百花争妍。2010年4月26日,“中国骄傲第十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颁奖盛典”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在热烈地掌声中,那位77岁高龄、高大魁梧、激情饱满、目光亮堂的长者,精神抖擞地走到主席台上,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中国时代优秀新闻人物”荣誉证书。他就是全球首家孟子学院创始人、徐州师范大学孟子学院副院长孟庆荣老先生。  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从青年起像朝霞一样升起,在党和人民的怀抱里,像禾苗
期刊
【摘 要】大学新生团体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以体验式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能使大学新生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他人,了解自己,开阔心胸,陶冶情操,使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完善与发展。因此,大学新生很有必要进行团体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帮助新生完成角色转换,使新生学会与人相处,适应集体生活,从而达到新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完成新生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针对目前校园文化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反传统行为,本文从论证当代文化模式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通过界说传统文化及其功能,阐述了作为微观文化的校园文化在中国文化模式的变迁中所产生的冲突及其调整。  【关键词】文化模式 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33-03  【Abstract】Aiming at
期刊
【摘要】作为有浓厚理工背景的院校,重理轻文、文理分科不均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克服这一背景,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已经成为理工院校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重庆大学一直以理工著长,该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中获得的经验或遭遇的问题在同类型高校中都有很好的代表意义,本文以重庆大学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调查与研究该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中取得的成效以及不足之处,旨为同类型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局限于“一言堂”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得消极,不愿开口说英语,致使许多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然听不懂、说不好。这些问题给我们提出了英语教学中新的要求:即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尤其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际的能力,要让学生初步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关键词】口语学习 心理障碍 情景教学 自由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科技英语是专业英语中学术英语的分支,具有词义多、长句多、被动句多、词性转换多、非谓语动词多、专业性强等特点。本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阐述了长句的翻译方法,旨在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英语 翻译 长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97-01     一、科技英语的文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好莱坞电影的霸权给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从一部《孔子》所遭遇的《阿凡达》冲击便可见一斑,在外来电影与本土电影激烈对决的今天,探讨中国电影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和生机,寻找中国电影发展的出路,力图以优秀的本土电影为载体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是本文的意旨所在。  【关键词】全球化 好莱坞电影 本土电影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