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讨论了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方面,讨论了学科教学过程中应何时使用信息技术, 哪些方面引入信息技术,如何引入信息技术等问题,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了一个初浅的分析,希望对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怎样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的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是学科老师在教学中非常关注和一直探讨的问题。各个学科的老师都会根据自己学科教学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应用与探索,在实际教学整合实践中出现了一批批操作性较强的课例,它们在知识呈现、学生学习和教与学的互动方式上,模式不再单调,案例不乏精彩,整合课程的优势有目共睹。但是由于这种整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其问题也颇多。
  几年里,本人根据教学实践,就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初浅分析,希望与同仁共同商讨。
  一、在学科教学中何时引入信息技术
  在各个课程教学中引入其他整合技术的目的全部为了使课程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实现。都是为了有效支撑课堂教学来发挥作用的。从这个角度讲,信息技术只不过是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在使用其他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不能有效支撑或者出面体现困难时,可以将信息技术这种教学手段引入到课程教学中,这样可以更直接多层面的进行对教学内容的展示,能够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充分体现学科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的必要性。
  二、在学科教学中针对性内容引入信息技术
  在课程学科教学中哪些方面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我认为应该从课堂教学中当运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支撑时,根据课堂教学中比较关键的,在运用其他常规教学手段难以支撑的知识点或者问题时,有针对性的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才能使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得到提高,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达到有效融合。在实际教学中常规教学手段不能有效支撑的内容和问题经常出现。结合多年教学实际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设计满足学生能力差异的学习内容
  对于具体的班集体来说,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设计合适的学习内容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要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对于常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去体现时,因为受教学内容不同呈现形式、老师在教学中只能采取一些受限制教学形式来表现, 就会使得各种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事实中造成部分学生要么觉得内容太简单了,存在着“吃不饱”造成时间浪费的现象。要么觉得内容太难了,也存在着“听不进”的不同情况。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时可以为各种认知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学习内容方面,可以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根据教学设计中采取何种学习方式(比如接受式、探究式或研究性)分层次设计题目,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掌握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和思考题,对中下等生只要求掌握基本题,做好基本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既做好基本题又要做思考题。这样分层要求练习,使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建立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发展的平台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其关键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参与互动中不自觉的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这个转化的过程是传统的学习形式难以营造出来的,特别是非抽象思维方面能力的培养更是困难。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在运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根据需要和兴趣建立合作小组,进行动态交流沟通往往很难实现。
  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由多个学习者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网络为完成任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彼此信任,这样既有利于自主学习,又有利于合作学习优势的发挥。
  (三)建立动态的评价体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作为教者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进行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方能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更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感知情况实时把握。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做不到对各个类型的问题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提问和了解,也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认知的实际状况。因此,建立动态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平台是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尤其。
  三、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引入信息技术
  在一节课的教与学过程中,当运用常规教学手段对某些教学环节的实施存在困难或效率低下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提高实施效率,我们称这些教学环节为整合点。
  下面,举例提出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的基本方法:
  首先,应设计出理想情况下的教学过程设计,其目的是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比如说,在讲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想让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记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就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当年写下这篇记的具体背景。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地的自然风光,了解范仲淹当时的境遇,体会范仲淹“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完成理想情况下的教学设计之后,就必须对分析每一个理想教学步骤是否能够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下解决问题,完成的效率如何进行分析。如果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确实能够解决且效率很高的话,那么该步骤就是整合点了。
  之前提到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范仲淹的境遇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自主地了解当时的人文环境、自然风光、作者境遇,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倡导一种观念,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以最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当下的与未来的建筑教育克里斯托弗·根纳格:欧洲的情况与中国不同,建筑学院的课程规划总是跟学院所在的外部环境紧密关联。欧洲没有中国如此多发展迅速的城市,欧洲的城市已
期刊
目的评价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17例小脑AVM,记录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和相关并发症,出院前复查MRI和DSA,出院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结果17例手术均全切除AVM,发生治疗相关并发症3例:其中后组脑神经功能损伤1例、共济失调1例、术后出血1例;其余14例(1
【摘 要】一直以来,在数学教学这门课上都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教不会,学生害怕学。在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正好可以弥补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方法不再枯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屏幕充满了俏皮,悠扬的旋律,直观的动态演示文稿,深深吸引着学生。强烈地感染着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期刊
目的评价抗凝管理服务(AMS)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245例[男134例,年龄(64±11)岁]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其中,前116例随机就诊于心内科门诊并接受华法林剂量调整(非AMS组),后129例接受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指导下的华法林剂量调整(AMS组)。比较两组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INR值位于
王维仁:关于建筑教育的思考我们谈建筑教育要开放什么?要如何多元?首先要问自己教育的定位是什么,价值是什么?才能够认清我们教育的方向是什么。如果我们认同建筑创造基本的
期刊
简要介绍了关于城市创新策略计划的提案.这项提案旨在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双重挑战:如何让城市变得更加畅通,同时又能改善环境质量并提高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为了进一步
为了制定引导公众意识与行为转变的策略,尤其是对无车日的规划以及为将其应用于其他可持续性城市交通措施中提供指南.介绍了几种有关引导公众对于公共交通与其他可持续性交通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神经内镜照明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7月-2014年5月,对78例垂体大腺瘤在单纯使用神经内镜照明下经右侧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手术切除。术中主要使用磨钻磨除同侧蝶窦前壁及鞍底骨质,分别使用0°和30°内镜进行瘤腔内瘤体切除。结果78例患者中全切除垂体腺瘤62例(79.49%),次全切除12例(15.38%),大部分切除3例(3.85%),部分切除1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