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动”起来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堂的靓点就是你是否让学生随着你的指令“动”起来了没有?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使用激励语言,首先让学生的心动起来,只有心动才会行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关注全体,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只有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你的教学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只有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在课堂上的参与机会,展现自我,这样的课堂才是最靓的。
  【关键词】心动;参与;思维;展现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的靓点就是你是否让学生随着你的指令“动”起来了没有?“动”起来的课堂可以反映出这堂课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已经被学生理解,并能将这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与解决问题中,从会听变为会做,最终用这方法会学,把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你的教学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只有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在课堂上的参与机会,展现自我,这样的课堂才是最靓的。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1.使用激励语言,首先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使用恰当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不失时间地棒他们几句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精神兴奋。如 “请举起你勇敢的小手来表现你自己”,“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等语言来鼓励班中比较弱的同学。 “今天让我见识了你的风采”,“今天你让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老师都没想到的问题你都想到了,你真棒!”这些更具挑逗性的语言来激扬中上水平的学生来开发他们的动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如运用“有更好方法的同学请举手”,“能静下认真思考的同学请举手”等语言来压一下比较强势又让课堂显得有些吵闹的同学,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点,培养他们遇事先思考再做决定。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我们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表扬方式进行有依据的、让人信服的激励性评价,让更多的学生尝试到课堂上成功的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同学们,听懂了吗?”学生就会拖着长音随口又非常肯定地回答:“懂了!”听完学生的回答,教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放心地继续往下讲。然而,在改作业的时候,却发现学生的错误率非常高,这时终于明白自己被学生误导了,所以在教学或在板书中,教师要灵活地设计一些教学重点中学生往往会容易弄错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学生还没注意到教师特意弄错的“问题”,老师就用语言引起同学们发现或注意,如“看那个同学的眼睛最擦得亮?”,“真的对了吗”,“真的没问题吗?”,“你就这么信得过老师吗?”等怀疑的口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及时的更正错误的做法,学生就会少走弯, 学生的注意力就较集中,就不敢开思想小差。通过这种形式让不太明白的学生得到提高,让平时粗心的学生更加注意哪些地方容易搞错,这样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上课要集中注意力。
  3.关注全体,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行动,照顾到全体学生,实施“面向全体、关注个体”不能落下一个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关注个体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他们创造共同参与课堂的机会。有意识地把课堂学习权、表现权、参与权、思考权、质疑权尽可能地交给学生,以便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都能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在课堂上的参与机会,展现自我。
  4.结合教材,让学生动手操作
  知识的建构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因此必需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通过学生的操作,逐步掌握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学生的经验不足,往往会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这时老师就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用启发性的提示暗示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并能在以后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得以运用,同而知识得到迁移,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这种提高是更高层次的成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孩子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在操作中,同伴的讨论、相互合作,既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索活动水平,因此,教师要适当组织一些操作探索活动,为孩子提供讨论和合作的机会。
  课堂教学设计中能让学生动起手、动起脑,然后能愉快合作交流、探索,让学生在动中学,就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3-06-04
其他文献
“稻粱黍稷黄又绿,又是一年收获时”,随着河南省高考分数线及高考考生成绩的公布,二零一二年的高考成绩尘埃落定,科技部全体同仁在以张斌校长为核心的团结高效的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务实求新亲力亲为的高三年级段太平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既做指挥员又当作战员的陈云霄主任的直接带领下,通过科技部全体师生精诚合作奋发图强,二零一二年高考取得了骄人成绩:  理科:郭宝印同学以684分获安阳县理科第二名,科技部高三理
期刊
【摘 要】近些年,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这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们指明了方向。愉悦式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正悄然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之中。这使我们的教学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也同时使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关键词】愉悦式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多年来,人们早已习惯了“注入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这种教学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法的重要性:1、 数学记忆及其特征 2 、巧用竞赛教学法 3、 让学生学会画图的策略 4、 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法;逻辑思维;培养;激发;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具有更严谨的知识结构,需要逻辑与想象思维,需要反复操练与复习巩固。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缺乏有效方法,则会导致教学枯
期刊
【摘 要】要使学生喜欢学作文、乐于写作文,作文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重要的一点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中可通过观察生活、多读书、多记日记、鼓励学生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关键词】写作;激发兴趣;培养;途径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传统的教法、封闭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有此学生厌烦作文,甚至害怕作文,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初中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和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
期刊
关于“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开始了,自然区迎来了新的客人-----蚕宝宝,同时也引起了小班小朋友的注意。这一天,从入园到吃早餐,总有小朋友用手在一旁指指点点,嘴里还不是念叨着,陆续有有小朋友来向我询问那盒子里的详情······于是观察蚕宝宝的活动就这样产生了。  “今天有许多新客人要来咱们班,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我高兴地说着,“不知道!”小朋友们怀着好奇的眼光异口同声回答了。接着我拿出了盒子请孩子
期刊
语文教师都知晓,古诗教学课难上。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乏味,无兴趣,收效甚微。对此,我绞尽脑汁想办法,翻阅资料寻良策,向优秀教师学经验,终于茅塞顿开,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方法,采取了多彩的古诗教学法,通过学习不同的古诗文内容,不同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陶冶了学生情操,净化了学生心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此,本人浅谈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1.设悬念式
期刊
教学内容: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1、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波斯猫、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认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4、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会认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  3、让学生懂得“劳动创
期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1、认识几分之一。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学习语文,主要为了掌握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凭借语感运用语言。掌握,首先得拥有,然后要会运用。掌握语文,是一个听、说、读、写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即“拥有”和“运用”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大量读写;读写结合则是学习语文的规律,读和写是交叉在一起“滚动”发展的。  但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