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过对真武油田的地质研究,利用油田废气的油气井,进行地热井改造。通过对国内先进
地热工艺的引进和改进。
关键词:地热,地热水,开发、造泵室、换热
引言
江苏油田首次进行地热开发和利用,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利用油田生产过程中报废或高含水的油井进行试验和利用,可降低钻井费用,并使废弃油井得到有效利用。但大多废弃油井的套管较小,不能满足地热开采的要求,需要改造。同时,地热井系统试水,分析和研究地热工程中的一些参数,尤其是对地热水水质的腐蚀和结垢的研究。确保真3地热站工程试运行成功,并通过试运行又可摸清地热水的温度、压力、动液面等参数,为江苏油区进下一步的地热资开发提供依据。
1 利用Z3、Z158废油井改成地热水测试与生产井工程
地热开发需要将潜水电泵下入套管中,把热储层中流入套管内的地热水举升到地面,提供地热资源(热能、热水)利用为目的的一项特殊工程。Z3、Z158两口油井的套管直径均为139.7mm,不能满足地热电潜泵的下入要求,必须将两口井300-350m以上的5 1/2″套管改为内径径大于184-224mm的泵室,以实现地热测试与开发利用的要求。修造改情况见图1、2
2.2Z158井射孔及地热潜水电泵资料录取技术
2.2.1 地热潜水电泵资料录取技术
地热潜水电泵与井身结构配置和地面井口流程与井身结构配置见图3。其中,在下泵时,加下了一根测试管柱,利用电阻法原理可随时对井内动液面进行测试,从实验结果看,较油田使用的动液面测试仪准确。
在对出口处地热水观察时,当排出地热水300 m3后,水质逐渐变清,有一定的油气味,随采 出水量的逐渐增加,油气味逐渐变淡,并在整个试水过程中未发现出砂现象,表明,在目前流速下,对地层不需进行防砂措施。地热水经尝有咸味,存放一段时间后有红褐色物质(主要为Fe(OH)3)沉淀)。为此在地热潜水泵与换热器之间需采用密闭传输,尽量避免与氧接触,同时,从安全角度出发,在板式换热器前加装电子除垢仪。
采用潜水电泵技术在真158井的E2s1下层位热储层中,以不同排量的工作制度,取得瞬时排量、动液面、井口水温度等4项地层资料参数。经分析四个参数间有一定的比值,即资料说明如下:
a、从试水结果看出,每天液量可达1500m3/d、动液面稳定、井口温度为72℃具有工业开发利用价值。
b、出口水温度随连续总流量而提高,井口水温由70℃上升到72℃。(见图4);
c、井口水温度与瞬时排量、总液量成正比关系:见图5
d、动液面随瞬时排量增大而加深,由初期138m,下降到153m,随排量的增大井下动液面也有一定的下降,但液面的下降幅度不大,表明地层的供液较足。(见图6)。
以上4参数呈现了三种成果分析,属于一般热水层测试成果,由于条件限制,但尚未取得该热储层的最大产能参数,以供开发利用优选最佳工作制度,达到合理开发要求。
e、在动液面测试时,选用回声波测井仪进行测试,由于回声波测井仪主要用于油气井的测试,仪器上的参数只适合油管参数,不适合采水用的水管。
3 Z3地热站地热水开发利用试验
3.1 冬季采暖地热水供热试运行
3.1.1 Z3地热站,由Z3、Z158两口井组成,可各单井供热,也可两井并网供热。其供热生产层位不一;真3井地热水生产层位为E2s1下、E2d2上二个层位;真158井地热生产层位为E2s1下一个层位。
3.1.2 经多次研究确定初次供热限在二号院采暖面积为8.6万平方米。运行情况见下图。
3.1.3 冬季供热期,Z3、Z158两口井,累计生产地热水19.7万方,井口总平均水温72℃,来水温度平均42℃,计算开发地热总量为591000万大卡的热量。
3.2 地热供暖试运行成果分析
3.2.1从生产时间段和运行方式分析,Z158井E2s1下为主要供热储层,以平均瞬时排量73.9m3/h,日产水量1773m3/d,动液面最终稳定在168米,井口平均水温稳定在73℃,说明E2s1下有足够的能量。
3.2.2井口水温随瞬时排量和地层累计连续出水量的增加略有增加,由初期70℃上升到采暖结束时的73℃。真3、真158井E2s1下中部地温81℃,若能连续提高采水量井口水温还有上升的空间。
3.2.3在供暖期间,项目组对用户进行抽样调查,各住家室内温度平均在16-19℃,普遍对地热供暖持支持态度。
3.2.4工艺流程简单实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通过几个按钮和闸门就可控制整个流程,经正常运行试验后,只需一人值班。
3.2.5供热试运行107天后,对钛板换热器进行维修,未发现结垢和出砂现象,表明该层系的的热水结垢不严重。
结论
通过Z3、Z158两口井对Z二号院8.6万平方米住房面积供暖的地热水试采试验,开发利用系统工程取得成功,地热水开发利用系统工程包括:利用废油井改变井身结构,对热储层以跟踪射孔和测试取得的地热水6个参数,录取了不同瞬时排量的产水量和井口温度、动液面。做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项目的成功对油田进一步广泛利用地热资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满潮著,中国重地焓地热工程技术
作者:窦建国,工程师 毕业于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从事于现从事矿业开发工作。E-mail: doujg@joeco.com.cn。
地热工艺的引进和改进。
关键词:地热,地热水,开发、造泵室、换热
引言
江苏油田首次进行地热开发和利用,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利用油田生产过程中报废或高含水的油井进行试验和利用,可降低钻井费用,并使废弃油井得到有效利用。但大多废弃油井的套管较小,不能满足地热开采的要求,需要改造。同时,地热井系统试水,分析和研究地热工程中的一些参数,尤其是对地热水水质的腐蚀和结垢的研究。确保真3地热站工程试运行成功,并通过试运行又可摸清地热水的温度、压力、动液面等参数,为江苏油区进下一步的地热资开发提供依据。
1 利用Z3、Z158废油井改成地热水测试与生产井工程
地热开发需要将潜水电泵下入套管中,把热储层中流入套管内的地热水举升到地面,提供地热资源(热能、热水)利用为目的的一项特殊工程。Z3、Z158两口油井的套管直径均为139.7mm,不能满足地热电潜泵的下入要求,必须将两口井300-350m以上的5 1/2″套管改为内径径大于184-224mm的泵室,以实现地热测试与开发利用的要求。修造改情况见图1、2
2.2Z158井射孔及地热潜水电泵资料录取技术
2.2.1 地热潜水电泵资料录取技术
地热潜水电泵与井身结构配置和地面井口流程与井身结构配置见图3。其中,在下泵时,加下了一根测试管柱,利用电阻法原理可随时对井内动液面进行测试,从实验结果看,较油田使用的动液面测试仪准确。
在对出口处地热水观察时,当排出地热水300 m3后,水质逐渐变清,有一定的油气味,随采 出水量的逐渐增加,油气味逐渐变淡,并在整个试水过程中未发现出砂现象,表明,在目前流速下,对地层不需进行防砂措施。地热水经尝有咸味,存放一段时间后有红褐色物质(主要为Fe(OH)3)沉淀)。为此在地热潜水泵与换热器之间需采用密闭传输,尽量避免与氧接触,同时,从安全角度出发,在板式换热器前加装电子除垢仪。
采用潜水电泵技术在真158井的E2s1下层位热储层中,以不同排量的工作制度,取得瞬时排量、动液面、井口水温度等4项地层资料参数。经分析四个参数间有一定的比值,即资料说明如下:
a、从试水结果看出,每天液量可达1500m3/d、动液面稳定、井口温度为72℃具有工业开发利用价值。
b、出口水温度随连续总流量而提高,井口水温由70℃上升到72℃。(见图4);
c、井口水温度与瞬时排量、总液量成正比关系:见图5
d、动液面随瞬时排量增大而加深,由初期138m,下降到153m,随排量的增大井下动液面也有一定的下降,但液面的下降幅度不大,表明地层的供液较足。(见图6)。
以上4参数呈现了三种成果分析,属于一般热水层测试成果,由于条件限制,但尚未取得该热储层的最大产能参数,以供开发利用优选最佳工作制度,达到合理开发要求。
e、在动液面测试时,选用回声波测井仪进行测试,由于回声波测井仪主要用于油气井的测试,仪器上的参数只适合油管参数,不适合采水用的水管。
3 Z3地热站地热水开发利用试验
3.1 冬季采暖地热水供热试运行
3.1.1 Z3地热站,由Z3、Z158两口井组成,可各单井供热,也可两井并网供热。其供热生产层位不一;真3井地热水生产层位为E2s1下、E2d2上二个层位;真158井地热生产层位为E2s1下一个层位。
3.1.2 经多次研究确定初次供热限在二号院采暖面积为8.6万平方米。运行情况见下图。
3.1.3 冬季供热期,Z3、Z158两口井,累计生产地热水19.7万方,井口总平均水温72℃,来水温度平均42℃,计算开发地热总量为591000万大卡的热量。
3.2 地热供暖试运行成果分析
3.2.1从生产时间段和运行方式分析,Z158井E2s1下为主要供热储层,以平均瞬时排量73.9m3/h,日产水量1773m3/d,动液面最终稳定在168米,井口平均水温稳定在73℃,说明E2s1下有足够的能量。
3.2.2井口水温随瞬时排量和地层累计连续出水量的增加略有增加,由初期70℃上升到采暖结束时的73℃。真3、真158井E2s1下中部地温81℃,若能连续提高采水量井口水温还有上升的空间。
3.2.3在供暖期间,项目组对用户进行抽样调查,各住家室内温度平均在16-19℃,普遍对地热供暖持支持态度。
3.2.4工艺流程简单实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通过几个按钮和闸门就可控制整个流程,经正常运行试验后,只需一人值班。
3.2.5供热试运行107天后,对钛板换热器进行维修,未发现结垢和出砂现象,表明该层系的的热水结垢不严重。
结论
通过Z3、Z158两口井对Z二号院8.6万平方米住房面积供暖的地热水试采试验,开发利用系统工程取得成功,地热水开发利用系统工程包括:利用废油井改变井身结构,对热储层以跟踪射孔和测试取得的地热水6个参数,录取了不同瞬时排量的产水量和井口温度、动液面。做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项目的成功对油田进一步广泛利用地热资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满潮著,中国重地焓地热工程技术
作者:窦建国,工程师 毕业于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从事于现从事矿业开发工作。E-mail: doujg@joec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