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1—2014年定期定点系统观察了斑膜合垫盲蝽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在甘肃临夏1年发生1代,以卵在国槐一至二年生枝杈基部、老翘皮及伤痕处结茧越冬,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斑膜合垫盲蝽;发生;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75-01
斑膜合垫盲蝽(中国新记录种)[Orthotylus(O.)sophorae Josifov]属同翅目(Homoptera)盲蝽科(MLridae)合垫盲蝽属(Orthotylus),国内分布于四川省、河南省、甘肃省、陕西省、湖北省、天津市[1],国外分布于朝鲜。它是近年来临夏地区危害国槐的重要害虫之一,平均受害率达30%~40%。该虫以成、若虫聚集于寄主芽、嫩叶、顶梢幼嫩部位刺吸汁液,被害后叶面呈现失绿斑点,叶柄下垂提前脱落;新梢生长缓慢。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体淡绿至黄绿色,体表光滑,披半倒伏淡色毛。头部淡黄色,复眼褐色,头顶后缘具横脊,被淡色毛。触角细长;腹面淡黄色至淡黄绿色,被淡色短毛。
1.2 卵
圆球形,初产白色,近孵化時黑褐色。
1.3 若虫
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体透明,呈卵圆形,淡桔黄色至黄绿色,复眼黑色;2龄若虫体绿色,触角4节;3龄后呈椭圆形,出现翅蚜,突出于身体两侧,生殖器及背部绒毛明显;4龄后翅蚜达腹部第4节,尾部生殖器明显;5龄若虫体长2.44~3.22 mm,宽0.44~1.50 mm,翅蚜达腹部第5节,触角淡绿色,端节端部变黑色。
2 生物学特性
2.1 生活史
2011—2014年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斑膜合垫盲蝽在临夏1年发生1代,以卵在国槐一至二年生枝杈基部、老翘皮及伤痕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取食叶芽、嫩叶及嫩梢,若虫期40~50 d,5月中下旬达孵化高峰期;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中旬达羽化高峰期,8月中旬开始交尾产卵,产卵后死,8月下旬陆续越冬(表1)。
2.2 生活习性
2.2.1 成虫。成虫善飞翔,喜阴湿,受到强烈振动后飞翔力很强,多群集于一至三年生萌芽枝条上、幼树基部等处危害。雨天不活动,取食时将口针插入皮孔和皮裂处,吸食树液。危害取食约60 d后开始交尾产卵,8月下旬陆续死亡。
2.2.2 卵。卵堆产,每堆3~12粒,平均7.5粒,多产于国槐一至二年生枝丫基部、老翘皮及伤痕处用丝质物包被。
2.2.3 若虫。5月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1龄若虫细小,一般多藏匿于枝叉及嫩芽苞内,很难发现;2龄后较活泼,多在嫩梢及嫩叶处吸食。在雨天或强阳光下经常潜伏于叶背面,惊动后迅速上下左右回旋移动,2~3龄若虫严重危害嫩梢(表2)。
3 综合防治方法
入冬前树干涂白,结合冬季整形修剪,集中烧毁或深埋,清理斑膜合垫盲蝽越冬场所。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若虫孵化盛期和6月下旬至7月中旬成虫盛期,用40%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3.15%阿维·吡虫啉乳油2 000~2 500倍液,任选其一,交替喷雾防治。6月中旬至8月下旬成虫期,在林间间隔15 m挂设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挂设方法:黄板中心距地面高度3.0 m、东南/西北方向诱捕斑膜合垫盲蝽成虫效果最佳[2]。在临夏地区国槐上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斑膜合垫盲蝽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5目8科17种及多种蜘蛛,其中瓢虫和泛稀姬蝽是优势种。因此,在天敌发生盛期尽量避免使用药剂防治,注重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的自然调控能力[3-4]。
4 参考文献
[1] 刘国卿.中国斑膜合垫盲蝽亚科系统学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1998.
[2] 常承秀,朱惠英,张永强,等.黄板对斑膜合垫盲蝽成虫的诱捕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21.
[3] 张永强,常承秀,朱惠英,等.杀虫剂对斑膜合垫盲蝽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J].林业实用技术,2014(8):47.
[4] 朱惠英,沈平,吴建华,等.斑膜合垫盲蝽若虫在国槐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J].生态学报,2014,34(4):832-836.
关键词 斑膜合垫盲蝽;发生;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75-01
斑膜合垫盲蝽(中国新记录种)[Orthotylus(O.)sophorae Josifov]属同翅目(Homoptera)盲蝽科(MLridae)合垫盲蝽属(Orthotylus),国内分布于四川省、河南省、甘肃省、陕西省、湖北省、天津市[1],国外分布于朝鲜。它是近年来临夏地区危害国槐的重要害虫之一,平均受害率达30%~40%。该虫以成、若虫聚集于寄主芽、嫩叶、顶梢幼嫩部位刺吸汁液,被害后叶面呈现失绿斑点,叶柄下垂提前脱落;新梢生长缓慢。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体淡绿至黄绿色,体表光滑,披半倒伏淡色毛。头部淡黄色,复眼褐色,头顶后缘具横脊,被淡色毛。触角细长;腹面淡黄色至淡黄绿色,被淡色短毛。
1.2 卵
圆球形,初产白色,近孵化時黑褐色。
1.3 若虫
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体透明,呈卵圆形,淡桔黄色至黄绿色,复眼黑色;2龄若虫体绿色,触角4节;3龄后呈椭圆形,出现翅蚜,突出于身体两侧,生殖器及背部绒毛明显;4龄后翅蚜达腹部第4节,尾部生殖器明显;5龄若虫体长2.44~3.22 mm,宽0.44~1.50 mm,翅蚜达腹部第5节,触角淡绿色,端节端部变黑色。
2 生物学特性
2.1 生活史
2011—2014年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斑膜合垫盲蝽在临夏1年发生1代,以卵在国槐一至二年生枝杈基部、老翘皮及伤痕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取食叶芽、嫩叶及嫩梢,若虫期40~50 d,5月中下旬达孵化高峰期;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中旬达羽化高峰期,8月中旬开始交尾产卵,产卵后死,8月下旬陆续越冬(表1)。
2.2 生活习性
2.2.1 成虫。成虫善飞翔,喜阴湿,受到强烈振动后飞翔力很强,多群集于一至三年生萌芽枝条上、幼树基部等处危害。雨天不活动,取食时将口针插入皮孔和皮裂处,吸食树液。危害取食约60 d后开始交尾产卵,8月下旬陆续死亡。
2.2.2 卵。卵堆产,每堆3~12粒,平均7.5粒,多产于国槐一至二年生枝丫基部、老翘皮及伤痕处用丝质物包被。
2.2.3 若虫。5月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1龄若虫细小,一般多藏匿于枝叉及嫩芽苞内,很难发现;2龄后较活泼,多在嫩梢及嫩叶处吸食。在雨天或强阳光下经常潜伏于叶背面,惊动后迅速上下左右回旋移动,2~3龄若虫严重危害嫩梢(表2)。
3 综合防治方法
入冬前树干涂白,结合冬季整形修剪,集中烧毁或深埋,清理斑膜合垫盲蝽越冬场所。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若虫孵化盛期和6月下旬至7月中旬成虫盛期,用40%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3.15%阿维·吡虫啉乳油2 000~2 500倍液,任选其一,交替喷雾防治。6月中旬至8月下旬成虫期,在林间间隔15 m挂设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挂设方法:黄板中心距地面高度3.0 m、东南/西北方向诱捕斑膜合垫盲蝽成虫效果最佳[2]。在临夏地区国槐上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斑膜合垫盲蝽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5目8科17种及多种蜘蛛,其中瓢虫和泛稀姬蝽是优势种。因此,在天敌发生盛期尽量避免使用药剂防治,注重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的自然调控能力[3-4]。
4 参考文献
[1] 刘国卿.中国斑膜合垫盲蝽亚科系统学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1998.
[2] 常承秀,朱惠英,张永强,等.黄板对斑膜合垫盲蝽成虫的诱捕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21.
[3] 张永强,常承秀,朱惠英,等.杀虫剂对斑膜合垫盲蝽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J].林业实用技术,2014(8):47.
[4] 朱惠英,沈平,吴建华,等.斑膜合垫盲蝽若虫在国槐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J].生态学报,2014,34(4):83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