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已进入了各级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缩少城乡文化服务呼唤综合文化站,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依赖综合文化站;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综合文化站;正民风、启民智、促民富更需要综合文化站。乡镇综合文化站不仅要成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课堂,而且要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农村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
为在全国掀起建设综合文化站的高潮。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精神,去年9月27日还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陈至力在会上就如何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作了长篇讲话。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又在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政策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特别是加强社会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可见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都非常关心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看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明媚春天即将到来。但是,笔者根据以往的经历和经验有些担心,有些忧虑。因为从中共中央〔1981〕31号红头文件(即:〈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下达至今,已经过去了近30个年头。期间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关于基层文化建设,关于乡镇文化站建设……,从中央到国务院,到文化部及有关部委,不知发了多少个红头文件,到最后乡镇文化站的建设究竟怎样?在上世纪的80年代,就已基本达到乡乡都有文化站,但有关专家的调研和数据显示至2005年,全国竟还有6000余个乡(镇)没有文化站。要是加上有其名,无其实的文化站。恐怕全国将还有上万个乡镇的老百姓享受不到文化站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另据《中国文化报》(2008年1月5日二版)载全国乡镇文化站从2001年的39348个至2006年的34593个,6年时间减少了近5000个,确是令人扼腕的数字。党和国家这么重视文化站的建设,人民群众怎么需要文化站的存在,文化站即大面积,高数据萎缩消亡。笔者虽然不敢断言其中的力度不够,措施不力,体制不顺,财力不足……以及能决定文化站左右的单位(人员)认识不深,工作不实,用人不当……。但有一点是恳定的,那就是在创建和巩固乡镇文化站中不够科学、不够优化,不够认真,不够务实。那么,究竟如何克服以上的各种弊端,建立起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有效的机制,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得以生存,巩固、发展,这也是本文所阐述的论题。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应该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众所周知,文化属上属建筑,上层建筑没有经济作基础是不稳定、不稳固的,也是无法巩固和发展的。同样,建乡镇综合文化站首要的是准备起动资金,故这次中央在“十一五”期间将安排预算内资金40亿元。安排40亿元是一方面,如何用足用好这40亿元又是另一方面,并且是更重要的方面。因而中央应安排督查和审计部门,全线跟踪监督,使其40亿元真正用到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刀口上(这不是本文的论点就此打住)。其次,孕育已久的新生儿(乡镇综合文化站)诞生了,并正在嗷嗷待哺,必须要还有后续的资金去把综合文化站哺育,扶持使其不断壮大,使至有抗衡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冲击,有搏击风浪翱翔蓝天的能力,到那时你再来 谈论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否可以“断奶”,是否可以把用来养人的钱改为养事业,否则一切都是空话扯谈,都是求虚名而得实祸的把戏,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具有抗衡来自各方面的冲击能力和搏击风浪翱翔蓝天的能力。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前题是让乡镇综合文化站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所谓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首先是相对独立具有法定依据和制度来保障其独立存在,而不是单凭那个权威人士的一时心血来潮而把综合文化站说建就建,说并就并,说变就变,说改就改,说撤就撤,笔者所在的文化站就经历过并、变、改、撤、的过程。其次是经济实体(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有经常性的资金来源,包括开展文化产业所得的资金来源,并且站负责人应具有一定额度的经济处置支配权)。只有赋予乡镇综合文化站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才能使乡镇综合文化站不断的健康成长,发展壮大,亦为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夯实基础。
二、乡镇综合文化应该成为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
所谓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它因“文化”二字广泛性,一时比较难阶定,也很难说清楚说具体,只能说个大概的子丑寅卯。文化实体有软硬件之分,硬件是指文化设施设备,文化设施虽不能说一定要独家独院,样样具全,最起码的不能置于乡镇政府办公楼内,否则,怎样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即使能提供文化活动与服务,也不可能不影响乡镇政府的经常办公秩序。有些人讲没有相对独立的文化设施,我可以“借台唱戏”“借窝生蛋”。这办法是有创意,但只是权宜之计和解眉之急。不可能有生命之长。要是人家把台和窝都让给你,那人家搭台置窝干么?文化设备是指活动器材,培训管理办公等什物、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电化教育、广播设备,演出道具服装等。乡镇综合文化站也应置备一些。不能老是一个借字,有些地方为了应付文化方面的检查考核,采取外借来应付。结果借来后不想归还,或弄坏了(应刚借来不会应用),最后滋生出无法收场的笑话来。文化实体的软件要比硬件来得复杂,软件中既有有形的,艺术档案,各种规章制度,宣传资料,工作条件,环境氛围。文艺作品、艺术人才、骨干队伍……;也有无形的,如办站理念,经营理念、发展策略、活动方案、培训计划,全站人员的责任心、凝聚力、荣誉感,起用文化人才和民间艺术的标准,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服务的质量要求价值评估,科学管理等等。成笼配套的文化软件,能达到让综合文化站搞广播电影电视播放有接收输送放映的条件,搞书刊借阅有宽敞明亮的馆所,举办科技文艺培训有电化教育室,开展各种宣传有多媒体和宣传长廊,举办文艺演出有合适的舞台,举办美术、摄影、书法展览有展示厅,组织文娱活动和文艺竞技有施展的场地。还应该具备一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干、干之能成的文艺骨干队伍。要是乡镇综合文化站拥有这么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而不是文化设施被挪用,文化设备被占用,文化人员被借用,文化队伍被乱用,文化人才被错用。那综合文化站的巩固和发展还会远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还会难吗?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会缺吗?假如乡镇综合文化站能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实体。那么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会迈得更大更快更好。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过去和现在
实际上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刍型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都曾出现过,不过那时浙江称文化中心,象箫山浦沿镇、慈溪庵东镇。安徽天长县郑集镇、泾县孤峰镇、广东台山县冲篓镇等都称文化中心站,这些站文化设施有几千㎡,工作人员有几十个,文化服务项目均有十几项。就是笔者所在的文化站也有图书馆,信息服务部,录像带租借点,电影录像放映点,艺术培训室,打字社,为了养活文艺骨干队伍还专门创办了文艺工厂,小天使幼儿园等项目。安徽泾县孤峰的文化中心站因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实体,当时文化事业办得红红火火,后因文化站滑坡了,老站长王直就利用这个相对独立的实体创办了《助教中心》,得到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的称赞(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长刘云山等都有批示),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过多次。要是没有“两个实体”,他这个《助教中心》没有落脚之地,也不可能办得有声有色。
现在浙江温岭横峰镇(街道)文化站是一个相当典型的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实体的综合文化站。该站林江华是个有气魄、有恒心并相当能干的站长,横峰站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现有占地面积5000多㎡,建筑面积7000多㎡,总资产几千万元,站里工作人员60余个,文化服务项目和经营10多项,文化产业年利润120万元,还成立了文体协会,下设10多支文体队伍,尤其是业余文艺宣传队,拉得出演得响,多次上省城和出省外演出比赛。《中国文化报》、《浙江日报》、《群众文化》、《乡镇论坛》等刊物多次报道了该站的辉煌业绩,在浙江台州市唯独该站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实体,其它所有的站要么没有站名,要么文化专干掺杂在乡镇政府里混岗使用。可见相对独立的经济和文化实体对于综合文化站来讲具有多么需要和重要。要是没有“两个实体”,综合文化站想搞文化活动没场地,想搞宣传无设备,想搞管理缺依据,想搞辅导缺人才,想搞服务少经费,能算一个综合文化站吗?!
总之,综合文化站只有具备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实体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担当起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才能酿造和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才能使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享受到文体艺术的权益和党的关怀温暖。也才能够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富民方针在神州大地上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1981〕31号文件.
[2]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4]国务委员陈至力在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为在全国掀起建设综合文化站的高潮。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精神,去年9月27日还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陈至力在会上就如何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作了长篇讲话。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又在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政策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特别是加强社会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可见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都非常关心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看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明媚春天即将到来。但是,笔者根据以往的经历和经验有些担心,有些忧虑。因为从中共中央〔1981〕31号红头文件(即:〈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下达至今,已经过去了近30个年头。期间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关于基层文化建设,关于乡镇文化站建设……,从中央到国务院,到文化部及有关部委,不知发了多少个红头文件,到最后乡镇文化站的建设究竟怎样?在上世纪的80年代,就已基本达到乡乡都有文化站,但有关专家的调研和数据显示至2005年,全国竟还有6000余个乡(镇)没有文化站。要是加上有其名,无其实的文化站。恐怕全国将还有上万个乡镇的老百姓享受不到文化站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另据《中国文化报》(2008年1月5日二版)载全国乡镇文化站从2001年的39348个至2006年的34593个,6年时间减少了近5000个,确是令人扼腕的数字。党和国家这么重视文化站的建设,人民群众怎么需要文化站的存在,文化站即大面积,高数据萎缩消亡。笔者虽然不敢断言其中的力度不够,措施不力,体制不顺,财力不足……以及能决定文化站左右的单位(人员)认识不深,工作不实,用人不当……。但有一点是恳定的,那就是在创建和巩固乡镇文化站中不够科学、不够优化,不够认真,不够务实。那么,究竟如何克服以上的各种弊端,建立起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有效的机制,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得以生存,巩固、发展,这也是本文所阐述的论题。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应该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众所周知,文化属上属建筑,上层建筑没有经济作基础是不稳定、不稳固的,也是无法巩固和发展的。同样,建乡镇综合文化站首要的是准备起动资金,故这次中央在“十一五”期间将安排预算内资金40亿元。安排40亿元是一方面,如何用足用好这40亿元又是另一方面,并且是更重要的方面。因而中央应安排督查和审计部门,全线跟踪监督,使其40亿元真正用到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刀口上(这不是本文的论点就此打住)。其次,孕育已久的新生儿(乡镇综合文化站)诞生了,并正在嗷嗷待哺,必须要还有后续的资金去把综合文化站哺育,扶持使其不断壮大,使至有抗衡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冲击,有搏击风浪翱翔蓝天的能力,到那时你再来 谈论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否可以“断奶”,是否可以把用来养人的钱改为养事业,否则一切都是空话扯谈,都是求虚名而得实祸的把戏,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具有抗衡来自各方面的冲击能力和搏击风浪翱翔蓝天的能力。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前题是让乡镇综合文化站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所谓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首先是相对独立具有法定依据和制度来保障其独立存在,而不是单凭那个权威人士的一时心血来潮而把综合文化站说建就建,说并就并,说变就变,说改就改,说撤就撤,笔者所在的文化站就经历过并、变、改、撤、的过程。其次是经济实体(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有经常性的资金来源,包括开展文化产业所得的资金来源,并且站负责人应具有一定额度的经济处置支配权)。只有赋予乡镇综合文化站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才能使乡镇综合文化站不断的健康成长,发展壮大,亦为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夯实基础。
二、乡镇综合文化应该成为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
所谓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它因“文化”二字广泛性,一时比较难阶定,也很难说清楚说具体,只能说个大概的子丑寅卯。文化实体有软硬件之分,硬件是指文化设施设备,文化设施虽不能说一定要独家独院,样样具全,最起码的不能置于乡镇政府办公楼内,否则,怎样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即使能提供文化活动与服务,也不可能不影响乡镇政府的经常办公秩序。有些人讲没有相对独立的文化设施,我可以“借台唱戏”“借窝生蛋”。这办法是有创意,但只是权宜之计和解眉之急。不可能有生命之长。要是人家把台和窝都让给你,那人家搭台置窝干么?文化设备是指活动器材,培训管理办公等什物、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电化教育、广播设备,演出道具服装等。乡镇综合文化站也应置备一些。不能老是一个借字,有些地方为了应付文化方面的检查考核,采取外借来应付。结果借来后不想归还,或弄坏了(应刚借来不会应用),最后滋生出无法收场的笑话来。文化实体的软件要比硬件来得复杂,软件中既有有形的,艺术档案,各种规章制度,宣传资料,工作条件,环境氛围。文艺作品、艺术人才、骨干队伍……;也有无形的,如办站理念,经营理念、发展策略、活动方案、培训计划,全站人员的责任心、凝聚力、荣誉感,起用文化人才和民间艺术的标准,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服务的质量要求价值评估,科学管理等等。成笼配套的文化软件,能达到让综合文化站搞广播电影电视播放有接收输送放映的条件,搞书刊借阅有宽敞明亮的馆所,举办科技文艺培训有电化教育室,开展各种宣传有多媒体和宣传长廊,举办文艺演出有合适的舞台,举办美术、摄影、书法展览有展示厅,组织文娱活动和文艺竞技有施展的场地。还应该具备一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干、干之能成的文艺骨干队伍。要是乡镇综合文化站拥有这么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而不是文化设施被挪用,文化设备被占用,文化人员被借用,文化队伍被乱用,文化人才被错用。那综合文化站的巩固和发展还会远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还会难吗?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会缺吗?假如乡镇综合文化站能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实体。那么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会迈得更大更快更好。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过去和现在
实际上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刍型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都曾出现过,不过那时浙江称文化中心,象箫山浦沿镇、慈溪庵东镇。安徽天长县郑集镇、泾县孤峰镇、广东台山县冲篓镇等都称文化中心站,这些站文化设施有几千㎡,工作人员有几十个,文化服务项目均有十几项。就是笔者所在的文化站也有图书馆,信息服务部,录像带租借点,电影录像放映点,艺术培训室,打字社,为了养活文艺骨干队伍还专门创办了文艺工厂,小天使幼儿园等项目。安徽泾县孤峰的文化中心站因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实体,当时文化事业办得红红火火,后因文化站滑坡了,老站长王直就利用这个相对独立的实体创办了《助教中心》,得到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的称赞(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长刘云山等都有批示),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过多次。要是没有“两个实体”,他这个《助教中心》没有落脚之地,也不可能办得有声有色。
现在浙江温岭横峰镇(街道)文化站是一个相当典型的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实体的综合文化站。该站林江华是个有气魄、有恒心并相当能干的站长,横峰站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现有占地面积5000多㎡,建筑面积7000多㎡,总资产几千万元,站里工作人员60余个,文化服务项目和经营10多项,文化产业年利润120万元,还成立了文体协会,下设10多支文体队伍,尤其是业余文艺宣传队,拉得出演得响,多次上省城和出省外演出比赛。《中国文化报》、《浙江日报》、《群众文化》、《乡镇论坛》等刊物多次报道了该站的辉煌业绩,在浙江台州市唯独该站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实体,其它所有的站要么没有站名,要么文化专干掺杂在乡镇政府里混岗使用。可见相对独立的经济和文化实体对于综合文化站来讲具有多么需要和重要。要是没有“两个实体”,综合文化站想搞文化活动没场地,想搞宣传无设备,想搞管理缺依据,想搞辅导缺人才,想搞服务少经费,能算一个综合文化站吗?!
总之,综合文化站只有具备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实体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担当起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才能酿造和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才能使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享受到文体艺术的权益和党的关怀温暖。也才能够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富民方针在神州大地上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1981〕31号文件.
[2]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4]国务委员陈至力在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