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部分理工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定位不清、培养目标模糊,培养方案滞后、教学方法和学科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优秀师资队伍等突出问题,据此提出明确专业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完善师资配备、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等理工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 行政管理 人才培养 理工类院校 学科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20
Research o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Take X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NAN Rui, KANG Qi
(School of Law and Humaniti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Som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ersonnel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is unclear, vague, training program lag, teaching method and discipline system is not perfect, weak teachers, lack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other outstanding issues, put forward clear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perfect training program and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 teaching staff, pay attention to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strategy.
Keyword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discipline system
1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公共管理学科也应运而生,公共管理专业教育逐步兴起,行政管理专业也逐渐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公共管理专业教育的一部分。西方国家大部分高校普遍开始了行政管理专业。从我国发展实践来看,行政管理专业是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相关问题的应用性专业。而我国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在部分高校恢复开办此类专业,但在很长一段时间,行政学和政治学是夹杂在一起开办的。90年代初期,已经有很多的院校开办了该专业,1997年国家设立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行政管理成为其所属的二级学科,行政管理专业开始在我国高校大范围地开设。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更为迅速,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此类专业,包括很多的理工类院校。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目前,除少数专业性强、规模较小的高校外,其它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74所学校开设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进入了2016年本科专业开设高校数排行榜前50名,①其中包括大量的理工类院校。
2 理工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定位不清,培养目标模糊
公共管理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依托其二级学科的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发展成熟、积累深厚的一级学科相比,也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大部分综合类院校和知名财经院校由于具备相关专业积累,因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定位清晰。而相比较而言,很多的理工类院校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教育的经验和积累,对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较为宽泛,将其设定为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较少结合社会需要、院校实际、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来科学地制定学科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也不够清晰,致使专业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提升,专业竞争力下降。
2.2 培养方案滞后,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不完善
从专业自身特征和发展需要来看,行政管理专业应满足社会需要原则、政治性原则、社会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应用型专业,而这些都需要在培养方案上得到体现。从实践来看,我国部分理工类院校大多只满足其中部分原则,理论学时偏多,而实践学时明显偏少,授课方式以理论传授为主,实践比例低,考核方式单一。而种种现象都可以归因于培养方案的滞后,表现为培养方案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重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轻学生互动参与式教学方式;重共性课程的开设,忽視特色课程的研发与教学,本硕博课程未有效衔接,课程体系亟需完善改进。 2.3 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优秀师资队伍
从师资配备情况来看,行政管理专业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一支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应该囊括有以上各类学科背景的教师,即集聚一批优秀的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但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政治学、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联系紧密,加上理工类院校普遍缺乏文科类专业教育的专门师资,因而很多理工类院校在设立行政管理专业时直接内部聘用本校相关老师,使得行政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授课内容囿于自己学科视野和边界,缺乏学科的独立性,致使理工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
3 理工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3.1 明确专业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从本质上讲,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而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具体来说:首先,從宏观层面上,要着重关注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对其进行前瞻性战略构想和规划,即将理工类教育与文科类教育相结合,将行政管理专业发展与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发展相结合,并从专业教育的特征出发,对行政管理专业进行科学定位;其次,从微观层面上,要进一步明确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方向,即将学科专业特点、学校发展特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起来,设立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提升专业的比较优势。以XX大学为例,该学校在能源行业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优势,因而该校的行政管理从学科自身特征和优质资源出发,明确为能源行业,尤其是煤炭行业培养优秀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进行科学专业定位基础上,明确了行政管理专业的两大专业方向,即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其中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更加关注能源产业的安全应急治理以及安全生产政策研究,公共人力资源更加关注为大中型能源企业培养专门人才。
3.2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1)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和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说:首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模拟相关程序和实务,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XX大学为例,该校建立了公共管理实验室,借助相关教学软件,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其次,引入参与式案例教学,即改变理论填鸭式教学,增加案例教学环节,无论是收集、整理案例,还是编写案例,使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在多元互动中实现课堂的双赢。以XX大学为例,该校九成以上的专业课程实现了参与式案例教学,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2)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具体来说,首先,要与行政管理专业实力较强的高校保持积极合作,进行实地调研,并与本校毕业生、在读生、用人单位进行了座谈,分析本专业的优劣势、明确了学生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制定了总体的修订思路,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其次,完善课程体系,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科学设置与优化,增加课程特色,增加专业选修课的种类,强调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课程搭配,以及本硕博层次课程的衔接,旨在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以XX大学为例,该校每四年对本科生培养方式进行一次全面修改,在对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多个高校实地调研,明确学生需求,制定了总体修订思路,对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不同类型课程进行科学设置与优化;与此同时,以一级学科为导向,进行行政管理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的课程衔接,实现不同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方向设置的合理匹配,旨在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实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3.3 完善师资配备,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师资的配备与建设是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首先,从行政管理专业的战略规划出发,将应届生招聘与人才引进相结合,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角度完善行政管理师资的科学配备问题,逐步完善教师队伍,形成具有行政管理、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其次,从行政管理专业现有师资现状出发,通过制度激励与创新、相关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励现有教师去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学、进修,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以XX大学为例,行政管理专业依托的行政管理系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2.86%,其中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占比为28.57%,有留学经历的老师也占相当比例,这些教师大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良好的师资结构和师资队伍也保证了该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课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数据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html/14/675934.html.
参考文献
[1] 何君安,曹蓉.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2):48-51.
[2] 罗向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38):50-54.
[3] 王小斌,邵燕斐.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存问题与对策思考——以五邑大学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4):160-163.
[4] 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78-81.
关键词 行政管理 人才培养 理工类院校 学科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20
Research o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Take X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NAN Rui, KANG Qi
(School of Law and Humaniti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Som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ersonnel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is unclear, vague, training program lag, teaching method and discipline system is not perfect, weak teachers, lack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other outstanding issues, put forward clear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perfect training program and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 teaching staff, pay attention to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strategy.
Keyword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discipline system
1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公共管理学科也应运而生,公共管理专业教育逐步兴起,行政管理专业也逐渐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公共管理专业教育的一部分。西方国家大部分高校普遍开始了行政管理专业。从我国发展实践来看,行政管理专业是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相关问题的应用性专业。而我国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在部分高校恢复开办此类专业,但在很长一段时间,行政学和政治学是夹杂在一起开办的。90年代初期,已经有很多的院校开办了该专业,1997年国家设立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行政管理成为其所属的二级学科,行政管理专业开始在我国高校大范围地开设。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更为迅速,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此类专业,包括很多的理工类院校。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目前,除少数专业性强、规模较小的高校外,其它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74所学校开设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进入了2016年本科专业开设高校数排行榜前50名,①其中包括大量的理工类院校。
2 理工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定位不清,培养目标模糊
公共管理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依托其二级学科的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发展成熟、积累深厚的一级学科相比,也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大部分综合类院校和知名财经院校由于具备相关专业积累,因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定位清晰。而相比较而言,很多的理工类院校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教育的经验和积累,对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较为宽泛,将其设定为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较少结合社会需要、院校实际、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来科学地制定学科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也不够清晰,致使专业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提升,专业竞争力下降。
2.2 培养方案滞后,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不完善
从专业自身特征和发展需要来看,行政管理专业应满足社会需要原则、政治性原则、社会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应用型专业,而这些都需要在培养方案上得到体现。从实践来看,我国部分理工类院校大多只满足其中部分原则,理论学时偏多,而实践学时明显偏少,授课方式以理论传授为主,实践比例低,考核方式单一。而种种现象都可以归因于培养方案的滞后,表现为培养方案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重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轻学生互动参与式教学方式;重共性课程的开设,忽視特色课程的研发与教学,本硕博课程未有效衔接,课程体系亟需完善改进。 2.3 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优秀师资队伍
从师资配备情况来看,行政管理专业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一支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应该囊括有以上各类学科背景的教师,即集聚一批优秀的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但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政治学、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联系紧密,加上理工类院校普遍缺乏文科类专业教育的专门师资,因而很多理工类院校在设立行政管理专业时直接内部聘用本校相关老师,使得行政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授课内容囿于自己学科视野和边界,缺乏学科的独立性,致使理工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
3 理工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3.1 明确专业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从本质上讲,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而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具体来说:首先,從宏观层面上,要着重关注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对其进行前瞻性战略构想和规划,即将理工类教育与文科类教育相结合,将行政管理专业发展与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发展相结合,并从专业教育的特征出发,对行政管理专业进行科学定位;其次,从微观层面上,要进一步明确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方向,即将学科专业特点、学校发展特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起来,设立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提升专业的比较优势。以XX大学为例,该学校在能源行业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优势,因而该校的行政管理从学科自身特征和优质资源出发,明确为能源行业,尤其是煤炭行业培养优秀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进行科学专业定位基础上,明确了行政管理专业的两大专业方向,即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其中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更加关注能源产业的安全应急治理以及安全生产政策研究,公共人力资源更加关注为大中型能源企业培养专门人才。
3.2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1)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和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说:首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模拟相关程序和实务,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XX大学为例,该校建立了公共管理实验室,借助相关教学软件,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其次,引入参与式案例教学,即改变理论填鸭式教学,增加案例教学环节,无论是收集、整理案例,还是编写案例,使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在多元互动中实现课堂的双赢。以XX大学为例,该校九成以上的专业课程实现了参与式案例教学,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2)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具体来说,首先,要与行政管理专业实力较强的高校保持积极合作,进行实地调研,并与本校毕业生、在读生、用人单位进行了座谈,分析本专业的优劣势、明确了学生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制定了总体的修订思路,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其次,完善课程体系,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科学设置与优化,增加课程特色,增加专业选修课的种类,强调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课程搭配,以及本硕博层次课程的衔接,旨在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以XX大学为例,该校每四年对本科生培养方式进行一次全面修改,在对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多个高校实地调研,明确学生需求,制定了总体修订思路,对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不同类型课程进行科学设置与优化;与此同时,以一级学科为导向,进行行政管理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的课程衔接,实现不同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方向设置的合理匹配,旨在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实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3.3 完善师资配备,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师资的配备与建设是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首先,从行政管理专业的战略规划出发,将应届生招聘与人才引进相结合,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角度完善行政管理师资的科学配备问题,逐步完善教师队伍,形成具有行政管理、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其次,从行政管理专业现有师资现状出发,通过制度激励与创新、相关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励现有教师去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学、进修,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以XX大学为例,行政管理专业依托的行政管理系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2.86%,其中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占比为28.57%,有留学经历的老师也占相当比例,这些教师大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良好的师资结构和师资队伍也保证了该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课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参与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数据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html/14/675934.html.
参考文献
[1] 何君安,曹蓉.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2):48-51.
[2] 罗向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38):50-54.
[3] 王小斌,邵燕斐.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存问题与对策思考——以五邑大学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4):160-163.
[4] 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