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9-0254-01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发现了x射线,当年12月22日伦琴利用x线拍摄了夫人手的照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揭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1896年x线开始应用于医学,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至今它经历了x线的医学应用,x线诊断学的建立以及医学影像学的逐步形成三个阶段。
x线是什么?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应该如何合理正确应用x线检查,x线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防护呢?首先,我们需简单了解一下x线产生的原理:x线的产生是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原子相互作用中能量转换的结果;当X线管两极间加有高电压时,阴极灯丝发散出的电子就获得了能量,以高速运动冲向阳极,由于阳极的阻止,使电子骤然减速,约98%的动能产生热量,2%动能转换为x线。x线具有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三大特性。本文重点论述的是X线的生物效应。
1 辐射线照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阶段
1.1 物理阶段:在放射生物作用的初期过程,能量被物体吸收,构成细胞与组织的原子,分子产生激发或电离过程。
1.2 物理化学阶段:在物理阶段的生成物是不稳定的,又与邻近的分子作用,产生二次生成物。
1.3 化学阶段:像自由电子与原子团那样反应性很强的生成物的相互作用,引发与周边物质的反应,其所生成的分子的变化,则将进入生化学阶段。
1.4 生化学阶段:数秒至数小时,由于分子的变化会引起DNA和蛋白质的生物构造的变化。
1.5 生物学阶段:数小时至数十年,在此阶段可观察到细胞坏死,癌的发生,遗传效应等生物学变化。
2 组织对X线照射的感受性
2.1 高感受性组织:造血组织淋巴组织生殖腺肠上皮胎儿。
2.2 中高感受性组织;口腔粘膜、唾液腺、毛发、汗腺、皮肤、毛细血管、眼晶状体。
2.3 中感受性组织:脑、肺、胸膜、肾、肾腺、肝、血管。
2.4 中低感受性组织:甲状腺、脾、关节、骨、软骨。
2.5 低感受性组织:脂肪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3 辐射线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受下列因素影响
3.1 辐射线性质(种类和能量),x线剂量,剂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范围,以及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营养等。
4 在受小剂量,低剂量率辐射的人群中,引起的辐射损害主要是随机性效应
国际放射线防护委员会(ICRP)对于人体受辐射危险的主要组织,可能出现的随机性效应给予了定量估计,规定了组织器官危险度的数值,即WT=组织T受1SV照射的危险度全身均匀受照ISV时的总危险度。
5 在基本认识了X线生物效应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后,我们有必要了解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和目的
5.1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保障放射工作者和受检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发生有害的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
5.2 放射防护原则:建立剂量限制体系,包括辐射实践的正当化。防护水平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等。放射检查必须确实具有适应证,切不可滥用,在保证患者诊断和治疗效益的前提下,辐射照射应保持在合理,尽可能低的水平。
5.3 建立防护外照射:基本方法是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射线源的距离并尽可能屏蔽防护,屏蔽防护是在射线源与人员之间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x线的屏蔽物,从而减弱或消除x线对人体的危害。屏蔽防护分主防护与副防护两种,x线诊断机房的主防护应有2MM铅当量的厚度,副防护应有1MM铅当量的厚度。
6 在实际工作中,对患者的防护尤其重要
具体措施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国民对放射防护的知识水平;正确合理选用x线检查的适应证,切不可滥用;放射医师在检查时,应采用恰当的x线质与量;严格控制照射野;应在非摄影部位采取必要的屏蔽防护,尤其是孕妇和儿童;提高影像转换介质的射线灵敏度;提高放射技师的业务水平,避免操作失误,减少废片率和重拍片率;对于床旁摄片,应提醒同病室患者与陪属离开病房;抱着高度为患者健康负责的精神,在工作中严格执行防护安全操作规则,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总之,放射卫生防护对保障放射工作者和受检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和谐医患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发现了x射线,当年12月22日伦琴利用x线拍摄了夫人手的照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揭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1896年x线开始应用于医学,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至今它经历了x线的医学应用,x线诊断学的建立以及医学影像学的逐步形成三个阶段。
x线是什么?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应该如何合理正确应用x线检查,x线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防护呢?首先,我们需简单了解一下x线产生的原理:x线的产生是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原子相互作用中能量转换的结果;当X线管两极间加有高电压时,阴极灯丝发散出的电子就获得了能量,以高速运动冲向阳极,由于阳极的阻止,使电子骤然减速,约98%的动能产生热量,2%动能转换为x线。x线具有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三大特性。本文重点论述的是X线的生物效应。
1 辐射线照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阶段
1.1 物理阶段:在放射生物作用的初期过程,能量被物体吸收,构成细胞与组织的原子,分子产生激发或电离过程。
1.2 物理化学阶段:在物理阶段的生成物是不稳定的,又与邻近的分子作用,产生二次生成物。
1.3 化学阶段:像自由电子与原子团那样反应性很强的生成物的相互作用,引发与周边物质的反应,其所生成的分子的变化,则将进入生化学阶段。
1.4 生化学阶段:数秒至数小时,由于分子的变化会引起DNA和蛋白质的生物构造的变化。
1.5 生物学阶段:数小时至数十年,在此阶段可观察到细胞坏死,癌的发生,遗传效应等生物学变化。
2 组织对X线照射的感受性
2.1 高感受性组织:造血组织淋巴组织生殖腺肠上皮胎儿。
2.2 中高感受性组织;口腔粘膜、唾液腺、毛发、汗腺、皮肤、毛细血管、眼晶状体。
2.3 中感受性组织:脑、肺、胸膜、肾、肾腺、肝、血管。
2.4 中低感受性组织:甲状腺、脾、关节、骨、软骨。
2.5 低感受性组织:脂肪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3 辐射线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受下列因素影响
3.1 辐射线性质(种类和能量),x线剂量,剂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范围,以及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营养等。
4 在受小剂量,低剂量率辐射的人群中,引起的辐射损害主要是随机性效应
国际放射线防护委员会(ICRP)对于人体受辐射危险的主要组织,可能出现的随机性效应给予了定量估计,规定了组织器官危险度的数值,即WT=组织T受1SV照射的危险度全身均匀受照ISV时的总危险度。
5 在基本认识了X线生物效应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后,我们有必要了解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和目的
5.1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保障放射工作者和受检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发生有害的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
5.2 放射防护原则:建立剂量限制体系,包括辐射实践的正当化。防护水平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等。放射检查必须确实具有适应证,切不可滥用,在保证患者诊断和治疗效益的前提下,辐射照射应保持在合理,尽可能低的水平。
5.3 建立防护外照射:基本方法是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射线源的距离并尽可能屏蔽防护,屏蔽防护是在射线源与人员之间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x线的屏蔽物,从而减弱或消除x线对人体的危害。屏蔽防护分主防护与副防护两种,x线诊断机房的主防护应有2MM铅当量的厚度,副防护应有1MM铅当量的厚度。
6 在实际工作中,对患者的防护尤其重要
具体措施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国民对放射防护的知识水平;正确合理选用x线检查的适应证,切不可滥用;放射医师在检查时,应采用恰当的x线质与量;严格控制照射野;应在非摄影部位采取必要的屏蔽防护,尤其是孕妇和儿童;提高影像转换介质的射线灵敏度;提高放射技师的业务水平,避免操作失误,减少废片率和重拍片率;对于床旁摄片,应提醒同病室患者与陪属离开病房;抱着高度为患者健康负责的精神,在工作中严格执行防护安全操作规则,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总之,放射卫生防护对保障放射工作者和受检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和谐医患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